北京发现汉代古墓,惊动了全国各地的专家,更是请来了摸金校尉,专门为大墓探穴,时任北京市委书记,更是专门召开了会议,和夏鼐等一流的考古学家研究发掘方案。 到底是什么样的汉墓,需要如此兴师动众呢?四十多年前,北京市要在丰台区的葆台村搞基建,勘探工人在早已选定好的高大土堆上钻探,竟然钻探出了白膏泥和木椁的红漆皮,这两样东西一出现,有经验的探工立即叫停工程,并上报给了文物管理处。 ![]() 考古专家当即就到现场实调,现场的遗迹现象,令考古人员震惊不已,因为白膏泥和红漆皮都是春秋至秦汉时期,贵族墓葬的典型特征。 为了进一步地验证推断,专家人探工又探了几十个洞,这次不仅有白膏泥,甚至还出现了木炭和木椁墓,更出土了一枚五铢钱。 ![]() 专家通过五铢钱确认了墓葬是西汉墓葬,据汉书记载,公元前118年,汉武帝罢半两钱,行五铢钱,就是五铢钱从汉武帝时期才开始使用。 而至于这座西汉墓葬的具体时间,还得根据最晚的文物证据判断,可现在最令专家有些兴奋的是,出土的白膏泥和木炭等现象,都与1972年湖南马王堆西汉大墓相似。 湖南长沙马王堆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湿尸,震惊海内外,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她就是诸侯国长沙国轪侯利苍的夫人辛追。而北京大葆台汉墓的墓葬规模,明显要比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规模大,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三千多件文物,因此专家预估,这里一定比马王堆的文物更多,甚至也会出现像辛追夫人一样的湿尸,有弹性的皮肤,可活动的关节。 主要的因素是什么?当时的专家判断,马王堆辛追夫人的湿尸得以保存完好,就是靠着白膏泥和木炭。白膏泥是极为纯净的黏土,学名叫微晶高岭土,可以有效地阻隔空气和水分,因此在古代的贵族墓葬中,常常用来保护棺椁。而根据现场的探勘规模,专家判断,这里极有可能是诸侯王级别的大型西汉木椁墓,在当时的北京还属于首例。 那么要搞清楚这是哪一位诸侯王,就得从葆台村在西汉时期的地理位置分析,在那个时期属于哪一个诸侯国。这次大葆台汉墓的墓葬信息,还得益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次考古发现,当时在八宝山附近,发现了西晋大将王浚的夫人华芳墓,墓中的墓志铭的信息,透露华芳是下葬了古代蓟城以西二十里的地方。 ![]() 也正是因为华芳墓中出土的一把骨尺,帮忙专家们确认了古代蓟城的大致位置,古代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24.2厘米,由此逐一换算,古代的二十里地是现在的8712米,再由华芳墓作为基点,反方向向东8717米,也就是古代的20里地,就算出了古代蓟城的大致位置。 ![]() 古代的帝王陵大多数是在都城的附近,而蓟城的地理位置比较特别,与强悍的匈奴为邻,那么在这里的诸侯王,都担任着守护边疆的重任,那么他会是谁呢?西汉时期这个地方分封的燕国,之后又被汉昭帝改为广阳郡,等到了汉宣帝时期,又改为广阳国,但无论诸侯国的国号如何改变,都城都始终是蓟城。而这次发掘的汉墓,极有可能就是某位燕王,或者是广阳王。推断出可能是一位诸侯王,这个结果让专家们极为兴奋,同样是诸侯王,1968年考古发掘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了六千多件随葬品,文物的精美程度让人叹为观止,长信宫灯、鎏金银蟠龙纹壶、错金博山炉等文物,更是稀世珍品。 ![]() 因此,专家们对大葆台汉墓下埋葬的东西,抱有很大的期望,也正是因为对文物的期望很高,这次考古发掘行动,还特意召开了扩大会议,时任北京市委书记黄作珍主持,原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王冶秋,考古学家夏鼐等人参加,正式发掘前,还从全国各地召集来了众多权威专家,要揭开这座古墓的神秘面纱。 ![]() 这三个人祖传的手艺是探墓,是真正的摸金校尉,他们知道北京丰台区葆台村发现了汉墓,就马不停蹄地从河南安阳赶到这里,而且明目张胆地就开始钻探,为什么这么有恃无恐呢?实际上他们是被文物部门聘请的高级探工,这种探墓的手艺是祖传的,非常专业,新中国成立后,这些人就被聘请参与考古工作,是真正意义上的实干家。 ![]() 探工的工作就是探出墓的形制,以及周围的一些建筑遗址。然而在钻探大葆台汉墓的过程中,却遇到了难题,一个星期之后,才探出了大致的墓葬形制,这座墓实在是太大。墓葬遗址的地径长100米宽99米,几乎是接近正方形,接近两个足球场的大小,而封土更是高达9米,如此规模,专家推断可能不止一座墓葬。巨大的土方量,这次考古发掘不得不动用武装力量,请战士们帮忙清理封土,因为害怕破坏文物,不能使用推土机。 ![]() 清理的过程中,陆陆陆续续出土了许多文物,更是发现了金代的建筑遗址,这让专家喜出望外,发现建筑遗址,就标志在金代之后,古墓被盗掘的可能性就小了很多。 而封土大多数都是夯筑过的夯土,这意味着墓主人可能拥有非常尊贵的社会地位,更加进一步印证了是某一位诸侯王的推测。后面又出土了新的五铢钱,和一面鎏金铜铺首,虽然已经损坏,但造型依旧生猛,可专家推断这样的鎏金铜铺首应该是一对才对,几天之后,又出土了一件漆案,这让专家担忧起来,因为这两样东西理论上,不该出现在这个地方。 ![]() 经过探工钻探,证实了专家的担忧,这座汉墓还是没能逃过盗墓贼的侵扰,在附近的夯土层上,发现了许多熟土,这些熟土就是盗洞里面的土,和夯土的质地完全不同,熟土松软,夯土坚硬。 ![]() 不久后,这些长方形的盗洞就被清理出来了,专家推断这些长方形的盗洞都是古代的,现代盗洞多以圆形为主。而且盗洞还不止一处,几乎布满了整座墓葬区,那么,文物怕是凶多吉少了。 汉朝墓葬丰厚是天下皆知的,因此,汉墓也是十墓九空。而这时候,在一号墓的旁边又发现了2号墓,这或许让专家有些许安慰,证实了此前的推测。根据现场勘探推断,二号墓比一号墓的下葬时间晚,这里是一座夫妻的异穴合葬墓。 ![]() 继续向下清理,工作人员清理出了木炭,木炭的下面又发现了白膏泥,白膏泥下面又发现了一层木炭,这三层都是用来阻隔土壤中的水分侵入墓室的。 清理完白膏泥木炭保护层后,一座坐北朝南的中字型大墓显现出来了,长26.8米宽21.2米,比篮球场还大。这让专家不禁又想起了湖南长沙了马王堆汉墓,那是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利苍墓的墓口长11.5米宽8.95米,比大葆台1号汉墓小了近一倍。而按照汉朝的等级制度,大葆台汉墓墓主人的身份,明显要高于长沙国轪侯利苍。 历史上在蓟城这片土地上,被封为燕王和广阳王的诸侯王共有12位,而此前发现的五铢钱,将为墓葬断代提供重要依据。而五铢钱出现后,在蓟城生活的诸侯王只有五位,燕剌王刘旦、广阳顷王刘健、广阳穆王刘舜、广阳思王刘璜、广阳王刘嘉。一个月之后,大型的木椁墓终于显露出来,可随之显现的还有火烧的痕迹,顶板早已塌陷,而且是木炭状,不幸中的万幸是,墓很大,且并没有被完全烧毁,大墓的形制还能依稀可见。 ![]() 可这摆列整齐的木头到底是有何寓意,是干什么用的呢?东西南北都有木框,但只有南面保存相对完好,都是有长条形的柏木堆砌而成,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墓葬形制呢? ![]() 北京大葆台汉墓的墓葬形式,是以往发掘中从未见过的,墓顶整齐排列着木头,边拆边拍照画图记录,椁室四周还布置了一圈木头墙,这些木条长90里面,宽和高都是10厘米左右,这让专家们一头雾水,这些堆砌整齐的木头是干什么用的呢?为什么要这么摆放?汉代墓的墓葬形制多样,西汉有土坑墓、木椁墓、崖洞墓,东汉有砖椁墓、石棺墓等等。 ![]() 湖南长沙马王堆辛追夫人的墓属于木椁墓,而中山靖王刘胜的墓则是崖洞墓,可北京大葆台汉墓的墓葬形式,是中国考古专家们前所未见的,运用了大量了松柏木垒砌围住椁室,是否意味着墓主人的身份尤为尊贵呢?后来考古队请来了对历史文献有深度研究的于杰,他是严谨的人,勘探后查阅了大量的史料文献,最终得出结论,这是一种与史书中记载完全一样的墓葬形式,木头条堆砌的形制是黄肠题凑,这是中国考古史上发现的首例实物黄肠题凑,以前从没有人窥探过。 ![]() 起于战国,常见于西汉,而且还不是一般人使用的,主要是皇帝和妻妾,以及一些诸侯王和王后,或者是皇帝特赐给功勋卓著的朝廷重臣。 黄肠题凑用的都是柏木芯,大葆台汉墓的黄肠题凑高三米,总长度达到了惊人的42米,是对史料的一次完美印证。可汉代的厚葬之风是劳民伤财,满满的负能量,单以黄肠题凑为典型,一棵柏树需要一两百年才能成材,极其珍贵。如大葆台汉墓中的黄肠木,有15880根,相当于112立方米,可以想象,这一座墓需要砍伐多少柏木,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后来汉代多位皇帝禁止了这种厚葬之风。 黄肠题凑外的外回廊上,由考古专家夏鼐带队亲自发掘,夏鼐是现代考古学奠基人之一,他们发现殉葬的动物,一只豹子三匹马,而更多的则是陶俑和漆器,以及装有兽骨和小米的陶翁。各种动物的兽骨都有,古代的丧葬讲究事死如事生,相信死后依然在第二世界生活,因此会把生前喜欢的东西、食物作为陪葬品,供他以后再使用。清理完外回廊终于到了揭开墓主人身份的时候了,那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打开椁室中的棺。当打开中棺棺盖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人的骨架竟然不是在内棺里面,而是在内棺的外面。 ![]() 专家推断,墓主人是被用绳子勒着脖子拖出棺外的,尸骨在棺外排列整齐,说明被拖出棺外的时候,墓主人还肌肉尚存并未腐烂。在人骨附近又发现了玉璜、玉璧、玉环、大量五铢钱和鎏金嵌玉龙头枕,前面几样考古中都常见,可玉龙头枕足见墓主人的地位显赫。龙眼是水晶做的,牙、舌头以及双角都是青玉。 现在专家已经基本认定,这里是一位诸侯王的墓葬,可始终没有墓主人身份信息的发现。就连专家寄予厚望的二号墓,也遭到了盗掘,而且更加彻底,只有少量的玉器。幸好在车马坑中发掘了三辆彩绘马车和11匹马,这些考古发现透露着重要的信息,给墓葬的年代划出了界限。公元前33年,汉元帝去世,有官员提出,舆车、牛马、禽兽等不再作为陪葬,汉成帝准奏。也就说,大葆台汉墓的墓主人,下葬时间是在汉元帝去世前,还有真车马陪葬的时候。 ![]() 再结合墓葬中的五铢钱,推断这座墓葬的时间,应该是在公元前118年到公元前33年,而在这段时间内,蓟城内的诸侯王只有燕剌王刘旦和广阳顷王刘建。刘旦是汉武帝的第三个儿子,是能文能武又广交好友,可却被册封在蓟城守护边疆抵御匈奴,但他自认自己有雄才大略,是个可以当皇帝的人。公元前91年,巫蛊案发,太子刘锯被逼而死,刘旦认为这时候是自己扶正的机会了,就想着离开蓟城,去皇宫负责安全工作。但却惹怒了武帝,削了当时还是刘旦管理的诸侯国燕国的三个县,但是他一直不死心,公元前81年,又挑拨汉昭帝与霍光的关系,试图谋朝篡位,最终遭识破,即便如此汉昭帝念及兄弟情分,原谅了他。 ![]() 可他仍然是贼心不死,公元前80年,他又与左将军上官杰勾结意图谋反,最终也同样是败露了,他自知是凶多吉少,家中设宴与亲人告别,最终等来了汉昭帝的玺书。汉昭帝痛斥他不顾手足之情,而燕剌王也知道大势已去而自杀,他的夫人及二十多人殉葬。 刘旦的谥号为剌,意思是违背常情,陵墓被称为戾陵,后来经过史书文献发现,他葬在了北京的石景山一带。 ![]() 大葆台汉墓最终被推断认为是刘旦儿子刘建广阳顷王墓。因为一号墓和二号墓的下葬时间不同,与燕剌王刘旦夫人殉葬不符,因为专家更加断定这里是广阳顷王刘建的墓,只可惜大墓遭到了盗墓贼的盗掘,而纵火焚烧过,但最终也发掘了一千多件文物,一号墓八百多件,二号墓二百多件,其中大多数是陶器、玉器、铜器等数十种器物。 ![]() 1983年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