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右上方天地沐春风关注 — 北京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是华夏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1918年元旦被民国政府辟为天坛公园并对外开放。记得上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到访天坛,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好像是读大学在北京中转的时候抽空去的,那个时候公园很寂静甚至有些荒凉,不要门票,只在圜丘坛周边围着许多集邮爱好者有偿交换邮票,再有就是拎着鸟笼子的北京大爷了。 大约十天前与儿子回老家承德扫墓,在北京逗留一天,于是爷俩去了宾馆附近的天坛公园,从北门进入、南门离开,历时一个半小时,浏览的主要是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群,顺便看看天坛建成600周年历史文化展。天坛公园东西两侧种植有大量古柏,造型苍劲有力很值得一看,因时间所限也只看了路边树,没有深入林中。 天坛公园由两道坛墙环绕,被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主要由春季祈祷丰年的“祈谷坛”,冬至日祭天的“圜丘坛”,皇帝祭祀前居住的斋宫、演习祭祀礼乐的神乐署四大古建筑群组成;祈谷坛中的祈年殿是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上面的图片是祈谷坛和祈年殿,下面的图片是圜丘坛和皇穹宇。
天坛公园两重环墙的南部为方形,象征地象,北部为圆形,象征天象,寓意“天圆地方”,此墙因此俗称“天地墙”。主要建筑圜丘坛、祈年殿、皇穹宇都采用圆形平面,而祈年殿、圜丘坛的砖砌外墙则为方形,同样象征“天圆地方”。所有导游都会重点讲解祈年殿,特别是殿内大柱如何代表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十二个月和一天的十二个时辰的。这里蕴藏着《周易》等传统文化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