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父亲叶绍田同志的革命一生(下)

 微湖渔夫 2023-04-12 发布于山东

爱民乡长

1949年3月1日,临城县(今薛城区)废除了保甲制,普设联防(乡政府前身)父亲被临城县县委任命为九村联防队队长(乡长前身),负责六炉店、粮满庄、袁河、杨庄、狄庄、乔庙、恩庄、黄埠庄和潘庄(联防队驻地)九个村的行政事务,帮助建立巩固完善村级人民政权。经过四个月的工作,圆满完成了临城县县委和八区区委、区政府安排的任务,在7月中旬召开的县委、县政府工作会议上受到了县委书记王吉德的表彰。7月底在原联防队管辖区域不变的基础上设立乡政府。父亲以百分之九十七的黄豆粒(临城县委考虑当时大多群众不会写字改用黄豆当选票)当选为第一任潘庄乡乡长。
1950年1月4日,父亲被选为党代表,光荣地出席了临城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书记王吉德专门表扬父亲工作扎实有责任心、敢想敢干、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贡献,并受到了县委的表彰,披红戴花,奖励一支钢笔、一个笔记本。

图片

1950年2月,临城县政府开始在新解放区做分批实行土改的准备工作。父亲认真阅读《山东省土地改革具体实施办法》带领乡政府工作人员根据上级指示和县委工作部署,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工作,先在乡政府驻地潘庄村搞试点。经过一个月的动员摸排工作,该村有土地的农户626家,就有583户同意参加土改。在土改中,乡政府向上级写了“对烈士家属在土改中享受优待报告”包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等历次为革命阵亡和死难的烈士直系亲属,烈士本人计算在家庭人口之内,分得一份土地,以示抚恤。这一做法得到了临城县委的肯定,并行文转发各乡贯彻落实。到1951年3月底,乡管辖的九个村级政权组织完成了土改任务。

图片

新中国百废待兴,潘庄乡的农民和其他地区的人民一样大多是文盲没有文化,没有文化的百姓很容易被封建迷信蛊惑,甚至一些村民得病不相信医生,反而去巫婆、神汉家里烧香跪拜。针对这些情况父亲夜不能寐,积极争取八区政府的支持,决心兴办教育,和原运河支队老战友殷庆平(殷庆平曾用名殷茂和,郗山人,解放后一直从事教育后在邹县某中学离休)商议,把土改中主动上交的潘家地主大院改成学校,起名“滕县第八区潘庄小学校”,同时父亲和殷庆平校长一起苦口婆心的说服一些有文化的村民半脱产去学校当教师,由于劳动力问题村民不愿意把孩子送去学校,下雨天父亲披着蓑衣带着席荚子光着脚走遍了附近各村所有入学适龄儿童的家庭,动员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学校还开办夜晚扫盲班,让傍晚劳动后归家的村民到学校识字练字,随后六炉店和狄庄按照这种模式相继办学。这一举措得到了滕县县长王景春的高度赞扬,并行文各区、乡推广。
1950年4月选派12名有文化积极性高的年轻人去县里学习医术并邀请县里大夫到乡辖各村坐诊看病,12名乡村医生学成归来后,父亲指示他们巡回,背着药箱主动走进村民家中和田间地头给村民看病,宣传医疗和防病常识。
狄庄村一户马姓的宅子大且人丁少,土改时期村民们不愿意分到马家的房屋,此时父亲就将乡公所设在马家多余的院子里。在马家宅子不远的一户人家就是当地出名的神婆,来烧香跪拜能治病被当地村民传的神乎其神。神婆一次生病发高烧40度,紧闭家门不吃药自己忍受,赤脚医生听说后主动敲门嘘寒问暖,由于生病身体虚弱,在谈话中神婆主动要求大夫帮忙看病,杨大夫先打了一针退烧针,而后拿了几片退烧药,服后半小时大汗淋漓,明显感觉身体有劲了走路也不晃了。以后神婆便当起了医疗队的宣传员,经常教育去他家烧香的人说:“人有病分两种,一种是身体上的病,另一种是心病,如果真有病还是去找大夫,我只看心病,如果做了伤天害理的事得了心病就要来我这里悔过,以后积德行善保证能除心病”。

图片

微山湖畔的农村历来看天吃饭,风调雨顺还能应付度日,遇到灾年就出去逃荒要饭,1951年冬,父亲根据当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历年降雨状况,总结出夏天大雨是农业生产的最大危害,父亲决心治水!根据潘庄乡地形因地制宜,找到三处低洼带开挖通向京杭运河的排水沟,父亲组织全乡800余民众寒冬腊月开始动工要赶到夏天大雨前完工,几个月的工期,父亲吃住在工地一天都没回家,1952年的初夏潘庄乡遇到了百年一遇的大雨,倾盆大雨整整下了7天7夜,凶猛的大水顺着地形聚集到排水沟疯狂的涌向大运河最后注入微山湖,潘庄乡万亩良田无一受损,这时候父亲才安心回家,到家后已经是头发过肩满脸胡子邋遢,身上的衣服破了很多洞露着肌肤,就像一个乞丐,一进家门父亲一头栽倒床上睡了整整一天一夜。

廉洁奉公

1952年6月开始任薛城县八区供销社主任,在父亲一生的工作中,都是积极认真负责,清正廉洁,取得了较好成绩,职务也随之变化、升迁。特别是在兖州和济宁工作时,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各类物资都是统购统销的,父亲负责的相关物资都是很紧缺的,有着农业生产资料和物质调拨的决定权,下属单位及所属地方政府都想得到多一些的分配指标。有的托关系、找人情等手段,但他从来都是公事公办,按国家规定办事,我记忆中有些亲友想托他搞一点物资自家用,他都是委婉地推脱,从不以权谋私。家乡亲友都从来没在他管辖范围内得到好处。

图片

为响应国家号召,动员我母亲带我们姐弟放弃城市生活,下到老家农村落户。待我们长大后向往能回到城里工作,依他的资历和人际关系是可以解决的,但他始终不向组织张口和托关系进行安排。只带走了未成年的妹妹和弟弟,后来姐姐和我一直都生活在农村。父亲经常教育儿孙们要爱党爱国、及一些做事、做人的道理,回忆过去,珍惜今日生活的来之不易,让我们不要有什么优越感、自豪感,要靠自己的努力做好工作。离休后还继续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家乡建设,积极参加济宁市五老宣讲活动,经常到学校给学生们讲革命故事。平时乐于助人,勤俭持家。

公正耿直

十年特殊时期,父亲是“夺权派”的眼中钉,曾经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还经常出面当保人保护被迫害的老同志,开会时候“代言人”知道父亲在革命时期被还乡团把双腿打残落下腿疾,故意不让坐板凳只能站着,还经常诱导父亲陷害自己的老战友老同事,一次上级派来的审查员对他说:人活着还能一点错误没有吗?你好好想想,你现在自保最好的方法就是和我们合作,把以前和你一起干革命的那些人的错误全部都说说。时间都这么长了你随便说一点或许都能当真呢。父亲本着对革命负责的态度,没迫害过一个老革命和他自己的同事。还经常利用休假时间看望一些曾一起革命家在农村的老同志,给予关心。

图片

图片

父亲在工作中讲党性、讲原则,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对损坏国家利益的行为坚决严厉斗争,不论是上级还是下属有缺点的和出现的错误都及时提出并予以纠正,从来不讲私情,是单位中出名的敢说真话实话的人。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和工作中一次次的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乡邻和同事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父亲的一生从惊心动魄九死一生到任劳任怨两袖清风,他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党和人民,他现在虽然不在了,没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和财富,但是父亲留下的精神是我们子孙最大的财富。


口述:张继连 叶富明
整理:杨家昶
微游枣庄  编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