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中山说他,“于中国革命,曾尽大力”,却几乎连张照片都没留下

 照说不悟 2023-04-12 发布于湖北

除满兴华,一颗丹心昭日月

革命救国,两只赤手挽乾坤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日知会的另一位重要发起人,曹亚伯。

曹亚伯,湖北阳新县人。1900年,25岁的曹亚伯考入两湖书院,成为一名优秀的学子。

这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嘴上就要怎么说,这种个性在上学期间就有了,在学校里,他直接就把那些醉心功名利禄的同学称之为“走狗奴才”,那些同学就把他叫做“曹疯子”,但是他却与黄兴等人意气相投,结下了深厚情谊。

虽然直爽,但他并不鲁莽1904年,曹亚伯加入了科学补习所。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反清革命团体。为了便于从事革命活动,他决定皈依基督教,用这样一个教徒身份,掩盖自己的大义行为,这说明他也是一个非常善于变通的人。

1905年9月,黄兴等人准备在湖南举义,曹亚伯于是前去帮助。但这个活动并不顺利,没有成功。难能可贵的是,活动失败之后,他并没有第一时间逃离,而是掩护黄兴等人先行离开,然后自己才撤离危险的第一线。这说明他与刘静庵一样,也有英勇无畏的大义精神。

回到武昌后,他与刘静庵一起,创办了日知会,作为革命机关,联络同志。不久,曹亚伯前往日本学习,并在那里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如果不说的话,可能没有人知道,曹亚伯是第一个在同盟会会章上签字的人,这说明了他对革命的前途充满乐观的精神。

在1906年,曹亚伯前往英国牛津大学学习,这为他日后参与革命事业做好了准备。三年后,他在英国偶遇了同样身在英国的孙中山,这次相遇让他更加坚定了革命信仰。

在牛津大学的学习期间,曹亚伯认识了孙中山,并向他介绍了吴敬恒,后者也成为了中国同盟会的一员。曹亚伯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为他筹款和安排活动,为同盟会的发展和壮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此后,曹亚伯与孙中山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在辛亥革命、讨袁战争、护法运动等关键时刻,曹亚伯多次赴海外从事外联、筹款等活动,为孙中山提供了经济和政治上的帮助。

1921年随孙中山北伐,进驻桂林。陈炯明叛变后,他选择了避居昆山。1926年在昆山号召农民起义,响应国民革命军北伐。

因为敢于直言,也得罪了不少人。这也包括他敢于写书,说实话。后来,他曾因为写《武昌革命真史》而遭到汪精卫、胡汉民等人的排挤和查禁,后来皈依佛教,受戒于昆山印光大师。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正处于白热化阶段,曹亚伯为了拯救受伤和患病的人们,不断奔波于抗日前线,他的出色表现和英勇行为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和敬佩。

然而,曹亚伯在昆山沦陷前的半个月内染上了瘟疫,虽然他及时得到了医疗救治,但由于疫情的严重性,他最终不敌疾病,于家中离世,享年62岁。

不过,对于曹亚伯的逝世,也有学者说他是被陈诚所下毒致死,在那个战乱年代,也是很有可能的。至于具体是哪一种,读者朋友可以自行分辨。

对于曹亚伯为辛亥革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孙中山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曹亚伯于党国革命,曾尽大力”,“辅佐革命,奔走国内外,无役不从,尤其辛亥武汉革命,曹亚伯功勋特多”,并亲书“博爱”“山高水长”条幅赞颂。辛亥革命元勋黄兴曾手书一联“天下引以为己任,我事皆可对人言”赠给曹亚伯,高度赞赏他“天下为公,心胸坦荡”的高贵品质。

冯玉祥将军对曹亚伯的崇敬尤为深厚。在冯将军的抗战回忆录中,他称曹亚伯为“老革命”、“老英雄”。曹亚伯一直随从孙中山先生多年,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赏识和信任,也深得冯将军的喜爱和尊敬。

冯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每当他到达昆山时,第一时间就会去找曹亚伯。曹亚伯是一个非常敬业的抗战工作者,他经常连续几天都在为国家的抗战事业而奋斗,甚至有时候一整天都无法吃上一顿饭。但是,他的热情和义气却始终不变,他深深地爱着这个国家,愿意为之奉献自己的一切。

解放后,曹亚伯的老家人,终于从昆山移回了曹亚伯坟冢,将他葬在儿时读书的故居——柯海村南头大菜园。1983年春立墓碑,上镌“故辛亥革命元勋曹公亚伯大人之华表”。

墓碑上刻着一副对联:

除满兴华,一颗丹心昭日月;

革命救国,两只赤手挽乾坤。

此联生动地概括了曹亚伯不平凡的一生。

昆山、黄石地方政府于本世纪初均重修其故居,并建纪念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