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市 / 李津军 【散文】/ 《最忆是杭州(七)水清如镜的花港观鱼》

 九州作家 2023-04-12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简介:

      李津军,男,1960年7月生,山东临邑人,大学专科毕业,中共党员,退休前在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任党委宣传部部长,高级政工师、讲师。1984年,首先在《今晚报》《天津日报》《中国机械报》等报刊发表知识小品、杂文、散文、随笔,陆续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旅游报》《对联》《龙门阵》《文化娱乐》《百科知识》《知识窗》等国家及各省市100多家主流报刊发表文艺、新闻、科普类作品4000余篇,450万字。偶有诗歌创作,2011年,处女作《修得全面发展的人》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用教材《素质教育读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中发表;2018年,《啊,延安!》在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思政联盟新时期教师、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汇报演出中朗诵。

最忆是杭州(七)

水清如镜的花港观鱼

李津军

在苏堤映波和锁澜两桥之间,向西过定香桥,就是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它东接苏堤,背倚西山,左右碧波萦绕,是介于小南湖和西里湖之间的一个半岛。

花港观鱼在南宋时就已出名,因过去有条小溪自花家山流经此地注入西湖,故名“花港”。这里原为南宋内侍官卢允生的别墅,叫“卢园”。园内景物玲珑俊秀,凿池甃石,引湖水放养奇鱼,所以才有“花港观鱼”之名。但卢园不久渐废。

到清康熙皇帝游杭州时,十分欣赏这里的景色,重又建亭砌池,蓄养奇鱼,并题花港观鱼碑,从此被列为西湖十景之一。后来乾隆来杭,复在碑后题诗,使花港观鱼声名更著。至解放前夕,花港观鱼已是亭墙颓圯,野草丛生,“一池一碑三亩地,无花无港也无鱼”,徒有虚名了。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花港观鱼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整理和扩建,恢复和发展了“花”“港”“鱼”这一传统的风景特色,并把附近的高庄、蒋庄等名园别墅统统组合在一起。此外,沿小南湖又修筑了绕湖长廊,在各风景点也建造了许多碧瓦朱栏的亭榭,把花港观鱼扩建成占地300多亩,较前扩大了100多倍的大型公园。新建的花港观鱼,非但有一块四周雪松围绕、可供万人活动的大草坪,还开辟了一个水清如镜、花石遍布的红鱼池,池中放养着几万尾红鲫鱼。游人驻足九曲桥上,凭栏投饵,群鱼争相欢悦,人鱼共乐。

花港观鱼的西面,还开凿了一条千转百折、沟通小南湖和西里湖的新花港,使这里真正成为港湾围绕、四时花开、红鱼嘬花的名副其实的花港观鱼。

在花港观鱼,有一副集苏轼、林逋诗句组成的很有名的旧联:

断霞半空鱼尾赤;

晚山浓似佛头青。
苏轼由汴京赴杭州就任通判时,路经镇江金山寺,《游金山寺》诗中有“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风万倾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的句子。当时他看到的景色是宽广的江面,微风细波直似靴上皱纹,半空中片片晚霞,显出鱼尾的赤色。《诗经》里有“鲂鱼赪尾”诗句,旧时解释为,鲂鱼受了劳累,白色的鱼尾便变成了赤色,“鲂鱼赪尾”也象征了旧社会人民的劳苦。这样,上联可理解为写眼前景物,又含有深远的寓意。

林逋歌咏西湖的诗作不少,题为《西湖》的诗中有“春水净于僧眼碧,晚山浓似佛头青”。这下联正是说湖上晚山的色彩浓得比佛头的螺髻还青。全联突出断霞、晚山等景观,气象壮阔,别开生面。

2023年4月10日


精彩专辑

《九州作家》综合专辑

小说专辑

名家名篇

歌词专辑

散文专辑

诗词专辑

杂文专辑

莫言专辑

贾平凹专辑

九州微小说

验方精选

菜谱食谱

百首绝句专辑

《九州作家》小说连载专辑

王福林《河魂》小说连载

短篇小说《父亲的心愿》

长篇小说《世纪初的情恋》

少儿长篇小说《啊,我的桑椹园》

少儿长篇小说《菊花樱桃红》

电影剧本《秦朝明将蒙恬传奇》

中篇小说《乡村魂》

长篇小说《归来的战俘》

短篇小说连载《赵老大家的喜事》

中篇小说《初恋》

中篇小说《血色浮情》

长篇小说《新红日》

中篇小说《口蹄疫》

纪实文学《黑土地》

梦幻小说《我于前天去世》

长篇小说《编外的忠诚》

小说连载《我心里的女人们》

中篇小说《关 山 逃 情》

长篇小说《潮白小八路》

中篇小说《济川王之后》

中篇小说《与老鼠决斗》

小说连载 《魔遇》

中篇小说《古堡》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长篇武侠小说《江湖情仇录》

短篇小说连载 《存旺》

小说连载《她从梦中来》

小说连载《鹡鸰脊念珠》

小说连载《红高粱

小说连载《臭头》

小说连载《这里,何等美好》

精彩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