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国传奇】九死未悔的爱国情怀

 郢都故事 2023-04-12 发布于北京

【楚国传奇】九死未悔的爱国情怀

文/图 张卫平

      赓续千年楚脉,共书“荆彩”华章。4月8日,首届楚文化节在荆州盛大举行,《荆州日报》推出首届楚文化节特刊《千秋魂脉楚精神》。本期楚文化节特刊,报社编辑部特邀本人担任总顾问,并由本人撰写了其中四篇文章,现分期予以转发。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以诗歌为武器,为献身疆场的楚国将士泣血讴歌,展现了楚人九死未悔的爱国情怀!

      千百年来,在强邻的夹缝中顽强求生存、在穷乡僻壤中顽强求发展,孕育了楚人炽烈而坚贞的爱国精神。

      归纳起来,主要是崇武卫疆的爱国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勇赴国难的爱国壮举、为国尽忠的爱国义行。

      就说楚昭王十五年(前506年)吧,当时吴国联合唐、蔡两国,在“带路党”伍子胥的引导下,打败楚国大军,一举攻破楚国都城。

     这在国破家亡之时,楚国大夫、监利人申包胥跑到秦国去搬救兵。当时,秦国国君秦哀公不愿出兵。为解楚国之危难,申包胥跪在秦国王宫外面,不吃不喝整整哭了七天七夜,“哀号之声不绝”。

     《春秋·左传》里说,“哭秦庭七日,救昭王返楚”。秦哀公被申包胥忠心所感动,派出精锐之师赶赴楚国,与楚军一起赶走吴军,夺回了都城。

      不仅如此,楚人把忠君爱国看得重于孝亲爱亲。《说苑·立节篇》里说,楚惠王十年(前479年)时白公胜作乱,大夫申鸣引兵攻打白公胜。白公胜知道他是大孝子,便抓住他父亲胁迫其投降。申鸣说:“我接受楚王俸禄,就得为楚国尽忠,今天我无法做孝子,只能做忠臣。”他的父亲因此遇害。申鸣灭了白公胜后,因自己未能尽孝而自尽。

      而在前506年吴楚战争中,楚国年幼的国君楚昭王与母后孟嬴在城破之时也表现出了与楚国共存亡,誓死不投降的决心。

      楚国大臣钟仪被俘后处处保持楚人应有的气节,受到晋军尊敬,最后成就楚晋和好。

      就连昏庸的楚怀王也是宁做异乡之鬼,也不肯出卖国家利益。他们用尊严与生命,诠释了楚人念祖怀乡的爱国情怀。

      每当国家陷于危难之时,楚国的平民百姓也都表现出勇赴国难、为国尽忠的爱国壮举与义行。

     前506年,吴国大军攻占楚国都城。在郢都沦陷之时,楚国民众人自为战,表现了出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连王官的婢女们也都人人手持武器,守卫着宫门。最后,众志成城的楚人终于与秦国援军一道,击退了猖狂一时的吴军。

      “在楚国人民看来,保家、卫国、护王是他们的义务和职责。这份义务和职责,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表现得更加感人至深”。秦将白起拔郢时,楚人战死无数,没有一个人投敌献媚。

      当时,被流放远离纪南城的屈原,在听到郢都沦陷的消息后,悲愤交加,投江自尽,实践了其“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的誓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人类最高的道德与情怀。“惟有民魂值得宝贵,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进步。”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楚人九死未悔的爱国情怀”,如今已成为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民族精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