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乾隆是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中有名的贤君,他和自己的祖父康熙帝一起开创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辉煌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乾隆帝一生励精图治,卓有政绩。而他本人,不仅爱好字画、赋诗,一生更是六下江南,为民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 乾隆皇帝 而这些故事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一副对联”的故事。听闻有一幅上联,难倒了自幼聪慧的乾隆,难倒了饱读诗书的大学士纪晓岚,却被一个路过的乞丐随口做了上来。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究竟是什么样的上联能难住两位当世聪慧之人呢? 乾隆登基,宽仁有度乾隆皇帝,名弘历,康熙帝之孙,雍正帝之子,年幼时的乾隆帝极为受祖父的爱护。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乾隆帝的继位没有像历代帝王子嗣一般,勾心斗角,甚至为了皇位手足相残。 ![]()
这位皇孙出生时除了伴随着蝉鸣和夏日的高温,还伴随着种种异象,像是“红光冲天”、“天下大旱”。 无论史书上记载的这些异象是否属实,不可否认的是,这位雍正帝的第四子自幼便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 从五岁开始,弘历便有了过目不忘的读书天赋,无论多么诘屈聱牙的古诗、文章,只需要读一遍,弘历便能倒背如流。 而这般天赋也帮助弘历从众多皇孙中脱颖而出,进入康熙帝的眼前。 ![]() 图源网络 康熙六十年,年事已高的康熙在众人的拥护下,前往雍亲王府上的“镂云开月”赏花寻乐。花未及赏,康熙帝看见了一位锦衣华服的幼童在不远处读书练字。 这个年纪正是孩子活泼贪玩的年纪,这位孩子却能安安静静地读书习字。康熙帝在心中大加赞赏,好一个聪慧稳重的孩童! 等到看清这个孩子正是雍正家的老四时,康熙帝更是喜不自胜。在皇位上六十年练出来的毒辣眼力让他看到了一代明君的影子。 他越看这个孩子越喜欢,便令人将年仅十岁的弘历接入宫中培养成长。在宫中,即使公事繁忙,康熙帝也会关注弘历的成长和学习,一有时间,便会亲自教导弘历的学习。 而令康熙帝惊喜的是,这位孩童不仅勤奋还相当聪慧,总能轻松领会老师和自己教给他的知识和道理。 ![]() 图源网络
康熙帝不仅关注弘历的学习,更注重他处理政事的能力。康熙帝不论是批阅奏章、围猎还是读书,总喜欢带着这位粉雕玉琢的皇孙。而深宫中的生活也早早让这位孩童学会了察言观色。 弘历的出现让年迈的康熙帝体验到了寻常人家的“天伦之乐”,他越发喜爱这个乖巧体贴、聪慧伶俐的孩童。 等到康熙帝去世,雍正帝即位后,弘历终于被忙于储君之争的父亲关注到了。由于雍正帝的十个儿子中有七个年幼夭折,加之康熙对弘历的宠爱,弘历登基为帝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而且,唯一对弘历登基有威胁的兄弟三阿哥弘时也因为犯错被雍正帝废去了宗籍,弘历被立为储君便是理所应当了。 ![]() 图源网络
根据雍正帝遗诏,二十五岁的弘历正式登基为皇,成为了偌大江山的主人。他将这个为自己主宰的时代起名为“乾隆”。 新官上任要烧三把火,而乾隆帝将第一把火烧到了自己刚刚亡故的父亲身上。还在大丧期间的乾隆不顾礼仪和传统,开始为父亲惩处的几位皇叔的家族平反。
为自己两位皇叔平反的诏令显然颇费心思,既将过错推给了诸位大臣,又暗示人数众多法不责众;既为两位皇叔的家族平反,又不更改父亲生时的决议。 ![]() 能看得出乾隆极力避免和刚刚去世的父亲的诏令发生冲突。但这份诏令一出,还是马上引来了惊涛骇浪。此时你的父亲尸骨未寒,你便更改父亲的决议。 你父亲说他们是罪人,到了你这里,马上又不是了,这岂不是大不孝? 虽然有部分雍正帝旧臣反对,绝大多数人还是欢欣鼓舞。一个月后,被雍正帝改名为“阿其那”、“塞思黑”的两位亲王的子孙重新恢复名号,重回宗室。 而开此先例后,一大批曾经被雍正帝囚禁处罚的大臣也得以恢复翻案,重见天日。 随着赦免的熊熊火焰越发猛烈,越来越多的臣民得以免罪释放,小如县中蒙冤之人,大如骁将傅尔丹、总督蔡挺均得以免除灾祸。 ![]() 图源网络 虽有旧臣不满乾隆这般忤逆父亲的行为,但乾隆帝“宽仁”的名声还是很快传遍了祖国河山,万民归心,都赞颂乾隆帝的宽仁治理,是千古明帝。 就这样,乾隆帝凭借一封诏令,一改雍正王朝严刚之政风,也迅速建立起自己“仁厚明君”的形象。 虽然有塑造人设、收拢人心的嫌疑,但是从乾隆帝的一系列赦免政策中能看出来,他在心底抵触父亲这般严苛的统治手段。 由于没有像父亲那般经历过严酷的夺嫡斗争,乾隆帝并没有父亲那么大的戾气,康熙帝的宠爱和顺利平稳地即位,使得乾隆帝拥有相对健康的心理,对血脉和宗族有着比父亲更深的感情。 ![]() 图源网络 难倒乾隆帝的对联放眼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乾隆帝都可以算得上是出巡极多的帝王了。他一生六下江南,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商业的发展、改善了地方政坛的环境,更留给了普通人民大量的故事素材。 当年乾隆帝下江南时,除了检查监督水利工程、商业发展等公事,最喜欢的就是四处游玩。 传说一次乾隆皇帝带着纪晓岚微服私访时,兴致勃勃的乾隆帝登上了长城。 登高望远,风景的确远异于深宫之中。望着秀丽的祖国河山,乾隆帝不禁想出了一幅对子的上联“山海关虎跃龙腾”。 ![]() 在心中吟咏两遍,越想越得意,便对纪晓岚说:“朕想出了一副对子,想看看爱卿能否对得上。” 纪晓岚知道皇帝玩性大发,便道:“那便请陛下考校臣好了。”乾隆帝便得意地将想出来的上联念了出来。不得不说,这确是一幅好联,有山有水,有龙有虎。 纵使纪晓岚饱读诗书,初闻此联也犯了难,不知道怎么对的工整。纪晓岚只觉得在皇帝面前脸上无光,背在身后的手不觉得摁在了城墙上。 乾隆皇帝何等聪慧,一眼便从纪晓岚的小动作里看出了他的窘迫,不觉哈哈大笑,对着纪晓岚说:“朕这幅上联用尽浩荡磅礴的意象,确实难对。朕料想爱卿也对不出这一下联,回了吧。” 几人便从城墙上折返,回到城中。由于登高游玩,乾隆帝和随行的几人早已是饥肠辘辘。于是,几人在街上寻着饭馆,准备饱餐一顿。 ![]() 这时,一家茶楼吸引了乾隆帝的注意力。不只是因为茶楼里飘出的阵阵饭香让乾隆帝食指大动,更是因为茶楼的门口贴了半副对联。 上联书下“大木森森,松柏梧桐杨柳”,本应书写下联的纸上却是一片空白。 这就引起了乾隆帝的好奇心。他站在原地,盯着这幅对联,自诩聪明的他却怎么也对不上这幅对联。 这时,眼尖手快的店小二迎了过来,拱手对着乾隆帝几人道:“几位客官里面想这幅对子吧,多少文人来我们这里都是来对对子的,却谁也对不上咧。所以我们老板想了个法子,谁能对上来这副对子,就免费给他一餐饭吃。” 这番话激起了乾隆帝和纪晓岚的好胜心。他们打发了店小二,已然忘记了肚子中的饥饿,只顾着在门前驻足观看。 ![]() 可这个对子越对越难,越对越奇。这幅上联不仅工整,更是每个字都有“木”字,想要工整对上绝非易事。 两人正在苦思冥想,却被附近一阵嘈杂声干扰了思绪。循声望去,原来是店小二在赶一个乞丐走。 乞丐嘴里嚷着:“怎么了怎么了,不是说谁对得上就白给他一顿饭吃吗?” 店小二一反刚才的勤快殷勤,凶神恶煞地道:“你个臭要饭的,还会对对子?刚才那几位爷都对不出来,我看你就是来捣乱好蹭吃蹭喝的,快滚!” 路见不平,乾隆连忙喝止了他:“既然你们店里没规定乞丐不能对这个对子,你凭什么不让他对?莫不是欺软怕硬?” ![]() 乾隆常年上位养成的气势爆发出来,便和方才温和、知书达理的书生判若两人。店小二慑于乾隆严厉的目光,只好悻悻地说:“这位爷开恩,你快对吧。若是对不上来,有你的好果子吃。” 乞丐沉吟片刻,开口道:“细水淼淼,江河溪流湖海。”“好对!”乾隆帝和纪晓岚不禁为这个乞丐喝彩。上联全写木,下联全写水,且每个字中全有“水”,不得不说,对的确实奇妙工整。 乾隆皇帝不禁对这个乞丐另眼相看了。这幅对联,不管是学富五车的纪晓岚还是学识渊博的自己都没能对上来,没想到却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乞丐对了上来。 乾隆皇帝看着身旁往日里稳重淡然的纪晓岚今天因为两次吃瘪而脸红的纪晓岚哈哈大笑,心情大好。他命人将这个乞丐带下去,为他更衣洗漱。 乾隆想这个乞丐居然能有如此才学,实在是个可用之才,便将这个乞丐封官后命他留任于京城之中。这个故事不论真假,足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之高,也足以看出乾隆皇帝之仁厚。 ![]() 乾隆的爱好乾隆皇帝除了爱好游玩,也格外喜欢字画。历史中的乾隆帝,格外喜欢“书圣”王羲之的一幅《快雪时晴帖》。 对这幅只有二十八个字的传世书帖,乾隆皇帝爱不释手。而他表达喜爱的方式也十分特殊,那就是给书帖盖上印章。 这幅书帖上,如今竟然有乾隆皇帝盖上的二百七十多枚印章!不仅如此,乾隆帝还对这幅书帖反复题跋,还写下了“神乎技矣”四字称赞这幅字帖。 从中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对书帖的痴迷与喜爱可见一斑。除了字画,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位乾隆皇帝对于“机械”等洋玩意也颇为喜爱。 ![]() 图源网络 根据《乾隆皇帝大传》记载,乾隆帝曾经命传教士西澄元为他特制了一头和真狮子大小无异的机械狮子,而这头狮子上了发条竟然可以走上百步之遥! 不仅仅是喜欢,乾隆皇帝对于机械也颇有研究。他一眼就能看出钟表究竟是“原装进口”的外国货还是国人工匠仿制的“国产货”。
更甚的是,乾隆皇帝还曾经公然向臣子索要“金表”贡品。
![]() 在封建的背景之下,乾隆皇帝可谓是“中西皆精”的人才了。 而他的这些爱好,不仅推广了汉文化在满族中的传播和发扬,也让西洋的科技在闭关锁国的清朝一定程度地流行了起来。
|
|
来自: 泛海乘风 > 《0508.学术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