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这是在形容一个“街溜子”吗? 不,我说的是比亚迪! 前一句,说的是1月初横着出场的仰望U8,后一句,说的是4月10日“跳着舞出场、最后还来了个原地起跳”的仰望U9。
在众人的惊叹声中,比亚迪来了个“战术后仰”:什么叫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啊? “云辇”到底是什么? 据说“云辇”出自《魏书》,“辇”是帝王座驾,“云”则被比亚迪解释为智能化技术,目的则是为用户带来极致的出行体验。 那么,它究竟有哪些奥秘呢?
其实,此前研究这东西的厂商并不少,但它们都是从单一技术或者单一硬件入手,云辇却是一个垂直方向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分为云辇-C、云辇-A、云辇-P。
阻尼调节很常见,但云辇-C玩的是无级自适应调节,每秒可接收上千次信号的输入,针对不同路况,抑制车身的垂直方向运动。 简单来讲的话,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高度智能化的减震系统。
举个例子,搭载这套系统的车辆,会拥有这样的功能:防晕车。
悬架调节也不是什么新技术,但能够像云辇-A这样实现精准主动调节的,还是蛮少见的。
即将上市的腾势N7,就将搭载云辇-A系统。
该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既能实现四轮同步升降,又能实现单轮的独立升降。 其实,这种系统在工程车领域有广泛应用,但是比亚迪却把它搬到了普通乘用车上,这个意义就比较重大了。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这种技术还是第一次大规模进入量产。 除此之外,当车辆处于单轮或者对角轮悬空状态时,普通的车型将很快抛锚,甚至侧翻进而引发交通事故,但云辇-P却可以让车辆以正常姿态平稳行驶。 这次发布会上,比亚迪发布了仰望U9处于三轮状态下依然可以快速行驶的视频,采用的就是这个原理。 比亚迪是怎么做到的?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人类文明的本质就是烧开水和扔石头。 航母的蒸汽弹射器,与你在家用水壶烧开水,在基本原理上是一样的。 类似于比亚迪云辇的技术构想早就有人提出过,我们现在熟悉的各种主动式悬架,其实目的也是解决车身控制的问题。 关键是,它们没有比亚迪这样的技术,自然也就达不到“云辇”的效果。
就像王传福说的那样,它们也许能在单一技术上突破,却不太可能拿出云辇这样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那么比亚迪是怎么实现的呢? 答案只有一个:自主研发!
从名字上即可看出,这是一套包括了感知、决策和执行的完整架构。 智探架构,对应的是感知环节。 云辇从人、车、路、云、系统五大维度出发,通过50多个传感器,对驾驶行为、车身状态、路况等进行全方位感知。 智算中心,对应的是决策环节。 它拥有多核高性能处理能力,相当于整个系统的中枢神经,全部为比亚迪自主研发,能够对系统感知来的各种信息进行高速运算,从而输出最佳控制策略。 智控技术,对应的是执行环节。 过去20多年来,比亚迪先后攻克了整车纵向控制技术和横向控制技术,通过垂直-纵向协同改善车身俯仰时的舒适性,通过垂直-横向协同提高车身横向稳定性,通过垂直-横向-纵向协同实现真正的整车控制。 正是有着20多年的正向研发历史,比亚迪才能够做出云辇这种成熟的、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提出构想不是本事,能把构想实现的才是真本事。 云辇系统,该怎么用才好? 单纯感觉上的、肉眼不可见的东西,往往是成本最高的。 为了给用户一种“这车很稳”的感觉,比亚迪可能要花上数年时间和巨额资金。
然后,随着云辇成本的降低,逐步将其扩展到中低端车型上。
这其中,高端培养口碑,中低端获取规模和利润,逐步将高端技术下放,建立起竞争壁垒。 这是大众、丰田的玩法,而现在,比亚迪也正在这条路上前进。 结束语 云辇是1月份发布的易四方平台之后比亚迪的又一个重大的技术成果。它对比亚迪的影响或许不会立竿见影,但从长远来看,却是比亚迪拉开与其它厂商差距的“利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