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大唐国威,隋炀帝和唐太宗未能灭掉的高句丽,被唐高宗三年灭掉

 历史研究室 2023-04-12 发布于江苏

隋唐时期,在朝鲜半岛上出现了三个政权,分别是高句丽、新罗和百济,这可不是周边的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而是实实在在的农耕文明,这三个国家长期处于三足鼎立的状态,互相矛盾重重且不断爆发战争。

不过这三个政权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的藩属国,一直小心翼翼的对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接受册封,但从隋文帝时期开始,高句丽就开始挑战隋朝宗主国的地位,甚至出兵辽西,南征新罗和百济,不断扩张,挑战中原王朝的藩属国制度,自然引来了隋朝的进攻。

从隋唐开始的几代帝王先后进行了多次远征,但几乎都是无功而返,尤其是隋炀帝三次征讨,结果不仅没削弱对方,反而留下大量物资壮大了高句丽,也成为隋朝由盛转衰的拐点,到了唐朝,唐太宗也出征高句丽,但未能彻底灭国,反而到了唐高宗时期才彻底灭掉,为何战功赫赫的唐太宗未能灭掉,反而是唐高宗完成这次战争呢?其最大的原因就是高句丽的带路党,因内讧彻底葬送了高句丽。

高句丽的前世今生

西汉末年,在辽东的扶余人朱蒙建立了一个政权,因在汉朝玄菟郡高句丽县境内建国,所以被称为高句丽,到了南北朝时期,高句丽改成高丽,其君主也被中原王朝册封为高丽王,而这个高丽也后日后的王氏高丽没有一点关系

作为藩属国,高丽(下面都简称为高丽,因为隋唐时期史书都用简称)一直对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接受册封,但随着国力的不断发展,到了隋文帝的时候,一直猥琐发育的高丽开始挑战隋朝宗主国的地位,不断扩张自己的疆域。

早在隋文帝时期,隋文帝就发兵三十万想要灭掉高丽,但因为瘟疫流行、粮草不继等问题个还没交战就损失大量隋军,只好撤兵,到了隋炀帝时期,隋炀帝连续三次亲征高丽,其中第一次就出动百万大军,后面人数也不少,但三次远征全部铩羽而归,且留下大量物资,反而壮大高丽的势力。

唐太宗的仁义出征

唐朝建立后,高丽一反常态,遣使上表,奉唐正朔,在国内颁行唐朝历法,而唐高祖也分别对高丽、新罗和百济进行了册封,但到了武德末年,高丽不仅频频阻挠新罗和百济从陆路对唐的朝贡,甚至还多次出兵侵袭新罗和百济,此时的唐太宗刚刚继位遭受渭水之耻,大唐的心腹大患是突厥,唐太宗不愿轻启战端,只能进行调解三国关系。

碍于大唐的颜面,高丽表面上一副谢罪与和解的姿态,暗地里一直秣马厉兵、积极备战,甚至在大唐和高丽的边境线修筑一千余里的长城,唐太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为此时唐朝主要经略的地方和西域,暂时腾不出手来关注辽东局势,等时机成熟后再征讨高丽。

贞观十六年(642年)十一月,高丽内部发生政变,东部总督渊盖苏文杀了国王高建武,拥立高建武的侄子高藏继位,自己却把握朝政,成为高丽的实际掌权者,渊盖苏文的弑君篡权无意给唐太宗一个出兵的绝佳借口。

但就在唐太宗准备出兵的时候,内部发生了储君危机,朝政不稳,同时刚刚对漠北的薛延陀悔婚,搞不好还得先和薛延陀干一架,因此征讨高丽只能先搁置一下,否则会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毕竟是要灭国的。

贞观十七年(643年)九月,百济与高丽结盟,百济出兵攻占新罗四十多城,新罗危在旦夕,要求大唐出兵,唐太宗先是调停,但调停失败,最终唐太宗准备御驾亲征,讨平高丽!

贞观十九年( 645 年)春,唐太宗命令房玄龄留守长安,太子李治监国,御驾亲征,但高丽是农耕文明建立的政权,建立诸多城市,想要灭国必须一个城一个城的进攻,一个一个的拔掉高丽境内的钉子,而且为了攻心,唐太宗命令军队时刻保持仁者之师的形象,对攻占的城市百姓不仅不掠夺财物,还要好吃好喝地招待,给唐军后勤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贞观十九年( 645 年)六月,唐军攻打到到白岩城下,城主孙代音表示要投降,唐太宗自然满口答应,而且承诺对城内百姓秋毫无犯,对此李勣不太答应,毕竟将士们冒死攻城就是为了攻下后在城里劫掠,现在反悔,将会极力打击唐军的积极性。

唐太宗也明白士气的重要性,但已经答应了,但士兵也不能亏待,于是自掏腰包从自己的库房里拿出钱财犒劳士兵,至于城内百姓,还送了食物,甚至奖赏80岁以上老人,至于守军,唐太宗还给他们发钱发粮,让他们自由回去,当然目的就是为了宣传大唐的仁者之师形象。

按照唐太宗的想法,自己以仁者之师的形象出现,高丽的军民们应该乖乖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但高丽就不,尤其是新城、安市、建安这三座大城,唐军始终未能攻克,打到九月份,唐太宗看局势不利,准备绕过安市,先攻建安,甚至还有人建立直接突袭乌骨和平壤,但在劝说下放弃这个计划。

毕竟沿途的城市没被攻占,大军长驱直入很容易被切断后勤,当年隋炀帝就是这么干的,辽东没攻下就派出九路大军直驱平壤,担心后勤被切断,他们只能自带干粮行军,等到了平壤的时候,一看平壤城如此坚固加上吃的都没的,直接军心涣散,一触即溃。

贞观十九年( 645 年)九月,唐军的后勤到达了极限,再攻打下去可能就会崩溃,毕竟唐太宗这种打法也实在太消耗钱粮了,加上天气开始寒冷了,不得已唐太宗只能撤退了,但临走之前,唐太宗还是带点东西回去,不然白跑一趟不是,在攻打的城市中,唐太宗带走马匹、铠甲、兵器不计其数,还俘虏七万多人。

同时唐太宗也知道无法鲸吞高丽,因此在拔城不利后,开始采取袭扰战术,派骑兵破坏对方粮食生产,导致对方经济崩溃,也让高丽实力开始衰退,为唐高宗灭高丽打下了基础。

高丽内乱,唐高宗彻底解决辽东问题

到了唐高宗时期,虽然想征讨高丽,但只是将灭亡高丽定为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毕竟前几年苏定方围攻平壤失败,也让唐高宗明白高丽只能继续唐太宗时期的疲敌之计,况且这时候唐高宗进行封禅大典,高丽太子高福男居然也来凑热闹示好,可能想而知此时的唐高宗还没有明确灭亡高丽的计划。

乾封元年(666年)渊盖苏文去世,大儿子渊男生、二儿子渊男建、三儿子泉男产开始内讧,都想执掌大权,而这一次也是一个偶然的事件,毕竟当时他们还没有撕破脸,尤其是渊男生出巡的时候,他将两个弟弟留守平壤,没派自己儿子驻守,可见当时矛盾并没有太多。

但掌权者身边从来不乏小人,都想依靠掌权者一步升天,尤其是渊男生出巡的时候,有人告诉他留守的渊男建、泉男产说他们大哥想要杀了他们,不如先下手为强,但渊男建并未理睬,恰好出巡在外的渊男生身边也有人说他的两个弟弟想要夺权,于是渊男生就派个亲信回去看看,恰好这个亲信还被渊男建、泉男产看见,脑补了一系列剧情后,直接上演一出兄弟阋于墙的大戏。

在外的渊男生明显打不过有城有后勤的两个弟弟,直接选择邀请大唐出兵帮他打弟弟们,当然一开始唐高宗是不信的,毕竟哪有这么好的事情,结果渊男生三次遣使表明心迹之后,唐高宗才彻底相信,当然信任的基础上是渊男生派自己儿子送出了一份大礼,这就是他儿子献城(名字就是如此)将“国内等六城十余万户,书藉辕门,又有木底等三城”等等送给唐朝。

唐高宗面对这种机会他怎么能错过,立马派李勣和薛仁贵带领大军杀入高丽,与渊男生汇合,并且封他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辽东大都督、玄菟郡公等等一系列头衔。

要知道国内城是高丽三都之一,有大量贵族留守,是高丽北方城市中地位最高的一座,也是唐军多次无法攻克的城市,现在这座城市以及十余万户人口全部交给唐军,可以说给高丽北方防御线撕开一个大口子。

至于重要的乌骨城也被渊男生占据,当年唐太宗征讨白岩城的时候,从乌骨城前来的高丽援军就有一万多名,可见这座城市的重要性,现在也在唐军的手上,可以说泉男生的献地给了高丽防御体系致命一击。

有了渊男生这种级别的带路党,唐军后面的战斗进行了无比顺利,比如当年唐太宗始终无法攻克的新城直接投降,看到军心涣散的高丽,唐军打的要多顺利有多顺利,薛仁贵带着三千兵马就去攻打扶余城,不仅成功攻陷,顺带着周围四十多个城池都望风投降。

总章元年(668年)九月,李勣兵临平壤城下,当年苏定方围困半年都无法攻克的都城李勣一个月就搞定了,至于城内王公贵族早就看大势已去,纷纷前来带路,先是渊男产带着傀儡国王投降,后是着渊男建的心腹打开了城门,至此高丽正式灭亡,也解决了中原王朝东北的一大隐患。

当然也幸亏有了渊男生这种级别的人带路,这才从内部攻陷了高丽,毕竟在这种内讧以及外敌的情况,高丽灭亡之前,依旧组织了二十万大军反击,好在唐朝此时将星云集,也是大唐强盛时刻,这才彻底灭了高丽。

可见如果没有渊男生,唐高宗想要灭高丽还得花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也可以说唐高宗能完成唐太宗未能完成的事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碰到了高丽内讧的好时候,毕竟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