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点:虚写、实写(虚实结合)

 山海关前观山海 2023-04-12 发布于河北

定义: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虚写与实写的主要区别:可以从时间两个维度加以区分,此时此地,即现在与目之所及为实;彼时彼地,即过去、未来与目之所不及为虚。

分类: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常见的虚写有:回忆过去、展望未来、想象、联想、梦境、情绪等。

效果:开拓作品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丰富作品的内容。

例:1.

⑨母亲依然走在前面。从上山那一刻起,她的双目就被山峦雾气染得湿润。树林深处鸟鸣啁啾,声声如歌,让人想起遥远的青春季节:一群女生欢笑着从禅源寺的临时课堂上跑出来,手拉手围着寺前的老银杏树,雄壮的抗日军歌惊飞了树上的小鸟……待她几年后重回天目山,却是被押解着,一步步踩着前头他沉稳的脚印。直到今日,她一抬眼仍能看见他坦然的目光,如阳光下流淌的山涧小溪,从石缝里透出乌亮的光泽。

9.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第⑨段作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虚实结合,将现实场景与历史回忆交织起来(注:表现手法为联想或对比亦可。由林中景色联想到战争岁月;欢快的场景与悲壮的场面形成对比),突出了萧洪明坚毅不屈的形象,表达了母亲对青春岁月的追念。

考试运用: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4题(8分)

京口闲居寄两都友人

(晚唐)许浑

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

一樽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

何处相思不相见,凤城宫阙楚江楼①。

【注】①凤城,指都城。楚江,长江中下游的别称。

14.赏析颈尾两联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分析: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2-14题(8分)

京口(今镇江)闲居寄两都(一说京洛,指洛阳)友人

(晚唐)许浑

吴门烟月(烟花三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

一樽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两都友人的回信)碧树秋。(实写:现在及目之所及)

何处相思不相见,凤城宫阙楚江楼①。(虚写:想象中的未来或彼地)

(尾联有两种理解:一是相思之地作者与友人互相遥寄相思,另一种是相见之地有两种可能,一是凤城(京都)二是楚江(镇江))

 

【注】①凤城,指都城。楚江,长江中下游的别称。

参考译文:

那年烟花三月,我们一起游吴门,那年深秋时节,火红的枫叶,雪白的芦花又将客舟照映。

北去的云,合又分,分又合,分和有定,东流的水,涨又落,落又涨,起伏无心。

且聊饮一杯,细细品味,壶空时青山已薄暮色,更修书一封,慢慢等待,书回时碧树也不再青。

你我相思,各在何处,为何总不得相见,相见时是在京都洛阳,还是在京口江滨?

12.标题中的“京口”在今天的(  B  )。(1分)

A.无锡              B.镇江              C.南京          D.苏州

13.对划线部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北去”“东流”暗切友人和自己的所在地点。

B.“聚散”偏重“散”,浮云漂泊寓意游子思归。

C.“浮沉”偏重“沉”,大江东流暗示岁月流逝。

D.此联融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慨于一体,公正精炼。

14.赏析颈尾两联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题说明:

参考答案:颈联实写诗人京口闲居的生活景象:诗人独酌浇愁,然樽空酒尽,却只见青山隐隐,暮霭沉沉;友人千里回信,欣慰之际,抬头又见树逢秋时、叶落枝疏,时光飞逝、美景不再。尾联想象自己和友人分别登上都城宫阙和江边高楼、远隔千里彼此相望的场景,登高望远却只见云天杳杳,只能遥寄相思(尾联有两种理解:一是相思之地作者与友人互相遥寄相思,另一种是相见之地有两种可能,一是凤城(京都)二是楚江(镇江))两者由实入虚、以虚衬实,虚实结合,渲染出离群索居的孤寂、对友人的思念以及两地分离、不得相见的感伤惆怅,含蓄隽永,深化意境,令人产生悠然不尽的遐想幽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