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民族起源15:那些失落的上古城池 良渚古城

 大连北溟子 2023-04-12 发布于辽宁

到今天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的4000年以前的新时期时代的古城堡遗址共有60多座。修建这些巨大的城墙是一项公共工程,只有依赖于强大的社会组织力的才能完成。这60多座古城堡都是史前酋长管辖地的中心遗址。中国最早的城堡是城头山古城,大约在5700年前建立。我们在上一章对它进行了描述。在城头山古城外还发现了一位酋长的墓地。墓中出土了陶器等随葬品,有两名女子陪葬。墓中还发现有中国最早的麻织品。城头山古城居民属于苗瑶语系人群。
  这60多座古城里,时间越早的古城较小,而且圆形的古城非常多。古城的半径不过几百米 。而后期的古城越来越大,方形的古城也越来越多。其中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神木古城是我国史前发现的最大的三座城池。
  

华夏民族起源15:那些失落的上古城池 良渚古城

古城是位于太湖南岸的重要的酋长管辖地。它在距今4600到4300年间处于全盛时期。全盛时期的良渚古城大约有5000到6000人。由于处于江南水乡,良渚古城是一座水城,有点类似威尼斯,一条小河穿城而过。良渚古城的防御性质不强,其围墙特别矮特别宽,不像是用于防御的,而更像是河堤。目前还不清楚其原因。良渚古城南北长约1900米,东西宽大约1300米,是中国史前第一座超大型的城堡。出现这么大的城堡,这说明当时部族的首领已经具有很大的公权力,可以调动全体族众修建大型的公共工程。这说明当时酋长已经确立了对公众的控制。这是告别蒙昧,建立国家,产生文明的基础。这与原始社会人们一团散沙,人们各自为政有明显区别。
  良渚古城的中间是一座大型的祭坛,被称作莫角山.不远处有一座叫做反山的大型土堆,是良渚的贵族墓,发掘过11座酋长贵族墓。其中一座反山M12酋长墓地出路了大量文物。而在古城的东北角的高台上,发掘出了酋长府邸的遗迹。
  奢侈品在良渚古城大量出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玉器。这说明当时酋长已经确立了盗贼统治。当时的良渚人还处于石器时代,没有任何金属工具,所以琢磨玉器极度困难。有一些玉器的生产需要玉工用一年的时间去专门制作。那么玉工必须脱离其他的生产劳动,专职生产玉器这种奢侈品,这就需要其他人来供养,这就是酋长的供养。这些玉器作为奢侈品可以证明当时良渚人已经确立了盗贼统治。
  良渚是中国的埃及,而玉器是良渚的金字塔。至少发现了1万多件良渚玉器。其中大型的就有上千件。特别是反山M12大墓中出土了700多件各类玉器。简直堆成了一座玉山。特别是其中一件玉钺由玉钺头,玉钺身,钺柄尾组成。钺在当时是酋长权利的象征,相当于西方的权杖和后世的九鼎。良渚玉器还有玉环,玉阙,玉琮,玉璧。这些都与宗教有关,玉的雕刻极为精美,达到了中国玉器的顶峰,与仰韶时期的彩陶一样,也是中国史前文化的一个大观。

华夏民族起源15:那些失落的上古城池 良渚古城


  在良渚城内曾经发现过几十位酋长的陵墓。这些酋长都可能曾经是一代城主。其墓葬陪葬品特别丰富,与大多数贫乏的小墓构成较大区别,而对墓主骨骼进行研究,发现其营养状况也要远远好于那些小墓的墓主。表明当时他们的地位是远远超出众人的。
  良渚地区由于地处水乡,人们以水稻为主食。当时人们种植水田,而水田柔软松弛,用拉犁来翻地要远远好于用铲子,这些犁是用人来拉的石头犁,确是中国的线性农业的先声。在良渚地区,农民养活相同人口所要付出的劳动量要远远小于黄河地区的农民。 由于地处水乡,良渚人制作各种独木舟,用船舶来运输效率更高。所以良渚人在生产粮食和运输方面比中原地区更有优势,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史前古城出现在良渚的重要原因。
  良渚人的衣着仍然以麻布为主。曾经发现过相当有水平的麻织物。但更重要的是,在良渚地区发现过中国最早的丝绸,还发现过中国最早家蚕的痕迹。这都与曾经生活在这里的河姆渡居民有关系。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丝织品就起源于这里。 良渚人的衣着,通过对一些玉雕件的研究发现,良渚人的服装和中原人大异。良渚人带着插有很多羽毛的帽子,和印第安人非常像。身上佩戴大量玉器,胸前带着三叉型玉器,穿着麻衣。穿草鞋。
  良渚人男性的Y染色体为O1类型,与台湾高山族,云南的侗族傣族相关联,也与夏威夷人,马来西亚人,毛利人等南岛语系各民族相关联,良渚古人应当属于南岛百越类型,与中原的O3有较大区别,其语言也与中原人群相区别。但是,良渚文化消亡以后,良渚人群融入汉族之中。经检测,长三角地区的汉族人群的O1染色体比例较高,表明他们与良渚古人有一定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