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艺创作】塘下禾雀闹春图

 林如老师图书馆 2023-04-12 发布于上海

袁州文艺


图片

图片
图片

塘下禾雀闹春图

图片

作者:高松萍              

图片

这是什么鸟?娇小玲珑的身段,鹅黄色的小脑袋和小尖嘴,绸缎般丝滑的紫红色羽毛,小翅膀小尾巴翘着,三五成群,栖息在山林虬劲的石缝古藤上,或交头接耳,或振翅欲飞。我藏匿石后,竟毫无警觉。偷窥半天,原来不是鸟,却有个鸟名,叫禾雀花。清人陆宗宣有诗趣曰:“是花是鸟总怡情,植物偏加动物名。”“怪他倦鸟归来晚,错认同群误入林。”

第一次在寨下镇塘下村赏禾雀花,拍下一幅趣照,让不少人误作鸟雀。这些个鸟模鸟样的花们,在林间枝头欢呼雀跃,铺天盖地,在塘下上空掠过一片浪漫的谷雨天,惊艳了无数人的视线。

寨下镇塘下村因袁石和禾雀花远近闻名。村庄位于袁州区西北部320国道旁,毗邻万载竹山洞,与丰顶山一脉相承。这里群山环抱,九峰相连,一条小溪从村前潺潺流过,村里三口清澈的水塘波平如镜,故得名塘下。山上多嶙峋怪石,历史上称作袁石。塘下袁石呈南北走向分布于山脊之间,历经沧海桑田,气象万千。早在宋代,袁石与中国四大名石(灵壁石、太湖石、昆山石和英德石)齐名,成为著名的观赏石。据南宋《云林石谱》记载:袁石“其质嶙峋,微青色,间多峰峦,岩窦四面,而又有石罅。上下生小林木,蓊郁可喜,或高三四尺,或四五尺,全如一大山气势。”

图片
图片

当地人介绍,有史料记载袁石的南宋时期,禾雀花已飞入塘下。后垅山因袁石多,又名石眼里、大石里、岭头上。禾雀花与袁石注定是一对孪生兄妹,石的嶙峋、沉稳,与花的灵动、藤的虬劲相辅相成,石因花而更加坚实,花因石则愈发鲜活。它们生死相依,不离不弃,千百年来,在塘下延续这份大自然的美丽奇缘。

清明谷雨期间,正是观赏禾雀花的最佳时机。谷雨前夕,塘下村支书汪原红忙里偷闲,带我们一行来到后垅山赏花。

春风骀荡的人间四月天,登上后垅山,顿觉神清气爽。回望山下,是绿树掩映的塘下新村。环顾四周,是漫山遍野的绿。周围硕大的几个山头,层层叠叠,波浪起伏,好像大西北风沙下的风蚀峰柱群,却是绿意盎然,极具中国山水画翠峰叠嶂的画面感。原来是禾雀花藤粉墨登场,正在后垅山布局造势。林子里藤藤挂挂,犹如蟒蛇缠树,大有笼罩几个山头的气势。从山腰直到山顶,造就出鬼斧神工般的壮美奇观。只是惨了一些高大的乔木,它们不堪藤蔓极富韧性的百般缠绕,而毁了自己的伟岸英姿。

近看繁花嫩叶紫绿相间,串串禾雀花悬挂林间藤蔓,有如风铃清脆悦耳,又好似百鸟朝凤,金蛇狂舞。民间俗称“一藤成景,千藤闹春,百鸟归巢,万鸟栖枝。”正是此山写照。耳边不觉串联回响着几首民乐:金蛇狂舞喜洋洋,百鸟朝凤步步高。

春山,沿着树枝将人间四月疯长。徜徉山间,处处是禾雀花与林中鸟语相映成趣,芬芳的枝头结满鸟声。塘下后垅山,鸟的天堂,一个音乐的世界。

路上,汪支书兴致勃勃和我们讲起禾雀花的传说:明朝一日清晨,铁拐李路过一片农田,看见成群的禾雀肆无忌惮在稻田抢吃谷子,农夫拿起扫帚赶个不停,赶了这边,禾雀飞到那边。眼睁睁看着黑压压一大片禾雀啄食自己辛苦种出的粮食,农夫不禁老泪纵横,痛心疾首。于是铁拐李随手从山边扯下一根藤条,使出法术,将这些禾雀通通捆绑起来,一串串挂在山林藤条上,只允许它们在春耕前下山放放风。

话音刚落,我不觉对禾雀花生起几分怜爱。娇小美丽的禾雀花,不仅有着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其药用价值也不菲,可清热解毒,舒经活血,滋阴养肾等等。

据查,禾雀花又名牛马藤、过山龙、常绿油麻藤、鸡血藤,属常绿木质左旋藤本植物,被誉为植物“活化石”。藤茎可长达30米以上,覆盖其它树木岩石之上。三出羽状复叶,四季常青。花色有乳白、粉红、深紫或紫红色,塘下禾雀花则清一色全是紫红。

图片
图片

意犹未尽,山上的村民讲起一个真实的故事。多年前,村里一位后生上山斫柴,见禾雀花藤挡住去路,便拦腰一刀下去,藤条断了,这位后生吓得连连发出“啊啊”的惊讶声,只见断藤截面瞬间流出鲜红如血的汁液,汩汩不断。他突然想起禾雀花藤与蛇精的传说,径直往山下狂奔,感觉自己犯下了滔天罪孽,惶恐不已。打那以后,村民敬畏、爱护禾雀花藤,像敬畏神灵一般。尤其汪支书,十分珍视大自然对塘下的这份厚爱与恩赐,带领村民大力发展袁石禾雀种植产业,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实现了产业致富。从此禾雀袁石在塘下安营扎寨,安居乐业。

说到这,村干部深有感触,他们动情地说,汪支书在村部任职十二年来,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致力探索如何利用塘下得天独厚的袁石禾雀花资源,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为了保护袁石禾雀花资源,他和村部一班人制定村规民约,倡导不砍一根藤,不卖一块石。

兴许是2018年暮春,我们邀请他参加国台办和海研中心在浙江安吉举办的首届海峡两岸美丽乡村论坛,给了他新的启发。在他的带领下,塘下村沿着“开发宝地卖风景,发展产业促增收”的思路,以花为媒,以石为蕴,依托“岭上千亩袁石禾雀,岭下百亩桃树荷塘”,成立了袁石生态专业合作社。深挖“两花一石”文化底蕴,着力做好生态旅游文章,逐步建成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森林康养、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生态园区。近年来,生态园区年均吸引游客达20万人次,“两花一石”已经成为塘下村乡村振兴的主要产业支柱。同时以“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模式,吸纳近200户村民入股,通过合作社分红、土地租金等方式,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1.5万元,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

今日塘下村,已经成为融产业美、生态美、生活美、和谐美于一体的高颜值“网红新村”,获得“江西省最具乡愁村庄”“江西省生态文明村”“江西省森林乡村”等多张靓丽名片。汪原红这位“网红新村”领路人、一心为民好支书,也被公推荣获“2022年新时代赣鄱先锋”称号。

图片
图片

上苍赋予了禾雀花以灵性,而淳朴善良的塘下人不负上苍恩赐,给予禾雀花以厚爱。于是禾雀花藤亦不负众望,凭借坚韧的毅力,崛起于袁石缝隙,迸发出勃勃生机,百折不挠,岁岁年年,在塘下绽放出一幅幅具有原始之美、自然之美、野性之美的禾雀闹春图。

“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春晴。” 千藤闹春时,来塘下看看,后垅山的禾雀与禾雀花们,万鸟栖枝,正欲展翅齐飞,飞向山下那一片希望的田野……

图片
编 辑 | 叶子奕
 校 审 | 刘艳红
监 制 | 喻  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