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勃和骆宾王都是神童,谁的骈文更厉害?

 mengyu4613 2023-04-12 发布于山东

前段时间,视频号和抖音,把王勃的《滕王阁序》炒的很热。而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几个骈文,不只是王勃的《滕王阁序》,还有骆宾王的《讨武氏檄》。骆宾王的《讨武氏檄》,为何反而让武则天听罢赞不绝口?

初唐四杰中的王勃和骆宾王,从小都有神童之誉,都是初唐文坛的佼佼者。那么,他们的骈文到底谁的更高一筹呢?

按说,“初唐四杰”都反对魏晋后期以来、内容相对空洞的骈文和宫体诗。而王勃与骆宾王两位大唐才子的诗文,在形式上并未完全脱离魏晋文章的骈式风格;但他们在思想领域都有很大超越。可见,文章的优劣并不在于形式,而在于主题。

前文曾提起:太子李贤的失意,及最终被废被害,影响到和他有关系的许多初唐才子的人生走向。李贤监国的前两年,曾在长安大量笼络人才。其中,就有王勃和骆宾王。

太子李贤和李敬业私交颇深。后来李敬业忍不住在扬州以李贤的名义发动兵变,失败之后,初唐四杰中的杨炯、卢照邻等大唐才子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牵连和冲击。

由李敬业带头发动的扬州兵变,背后主谋还有监察御史魏思温、给事中唐之奇、詹事司直杜求仁等等,这些人物,都是前太子李贤原来的春宫幕宾

李敬业,是初唐英国公李绩之孙,因父亲早亡,袭祖父李绩英国公的爵位。绩,古体字为:李绩,又名李世绩、字懋功;即瓦岗老英雄徐懋功,民间误传为徐茂公。

后来,徐茂公与瓦岗首领李密,归降秦王李世民。大唐建政之际,因功勋卓著,徐茂公被唐高祖李渊赐以国姓为李,封英国公。故,徐绩徐懋功,也称李绩李懋功,李敬业也称作徐敬业。

李绩,又是太宗、高宗父子临死之前的托孤重臣之一。并且,李绩在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之时都给予重要支持。故,李绩、李敬业祖孙二人的名威,在初唐军方,都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只是太子李贤被废之后,李敬业的地位才迅速下降。

骆宾王在京兆长安县做秘书长(长安主簿)的时候,就是太子李贤的座上宾。李贤失意之后,骆宾王被远贬为临海丞,约等于如今的浙江临海县副县长。

图片

王勃是李贤的伴读兼发小,因恃才放旷,为李贤写过一篇好耍的“斗鸡檄文”,深为唐高宗李治所恶,被逐出长安城。

闲言少叙。扬州兵变,在当时的大唐政坛和历史上都没有引发太大波澜,倒是骆宾王因为那篇才华盖世的檄文而名垂青史。为方便理解,先把檄文前部分拷贝如下。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
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骆宾王这篇檄文的全称为:《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观整篇文章,立论严正,先声夺人。一开始,就把武则天置于被告席,列数其令人不齿的罪恶及罪状。借此宣告天下共同起兵,有很大的鼓动作用。

图片

李敬业、魏思温、骆宾王等人在扬州发起兵变、传檄天下的同时,他们还别出心裁、找来一个长相酷似李贤的人,在扬州坐阵。

这一招颇值得肯定:以前太子的名义,借尸还魂,十分符合封建时代的意识流。如果站在大唐李家为正统的角度,他们起兵就是一场正义的讨伐之战。

骆宾王构思整篇檄文的核心,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特别鼓舞人心;开局便收到不错的效果,迅速聚兵十数万。

骆宾王自幼有神童之誉,胸藏大略。这篇檄文可见一斑。他先从伦理秩序入手,反将武氏一君,把她暗中残害李姓皇嗣的阴谋,公诸天下,以获得舆论主动权,更能得到地方李姓诸王的拥护。

骆宾王文笔好的没法说。具体的讲,起笔以门第出身做为攻击武氏的突破口,就十分有眼光,收获很好的人气和点击率。顺便又把武媚娘与太宗、高宗父子之间有悖伦理秩序的姻缘关系,给予无情揭露。同时把武氏入宫以来,毒杀后宫妃嫔、谋害异己异见朝臣、屠杀李姓亲王、暗害嫡系皇嗣等等诸多丑闻和罪行,公诸于世。

图片

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最后自然而然得出结论说,自武氏入宫,窥视、图谋神器已久,号召正义臣民共同诛之。

檄文第二部分,着重说明行动宗旨:拥立中宗李显主政,匡复李唐江山。顺便介绍主帅李敬业起事的志向和目的:有感于李氏先君之恩,清妖除奸,安定社稷。

檄文的末尾,骆宾王以华丽出众的文采,紧扣“李唐危矣”的情绪要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分析起兵勤王的大义和有利形势,号召李氏地方诸王和朝廷忠义之臣,以及地方明理正义的官民共同清除武氏妖孽,挽救大唐李氏的江山社稷。

骆宾王的整篇檄文,气势磅礴而有力,情志雄伟而豪迈,语言苍劲、工整而流畅;足以振士气、扬军威。尤其是那句“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的煽情妙句,让武则天不禁连声叫好。

一抔之土未干,是指唐高宗李治刚刚驾崩。六尺之孤何托?是指高宗的皇子李忠、李素节、李弘、李贤等人,陆续被阴谋称帝的武则天谋害;宫廷中,只剩下两个幼年的皇子李显和李旦,该指望谁呢?

檄文中的这句不但深情,还特别煽情。不要说大唐的李姓诸王,即便是大唐百姓听罢,都会忍不住草武则天家的祖宗十八代。

图片

扬州兵变这一年,是唐睿宗光宅元年、即684年,实质上,已是武则天执掌朝政。武则天废黜唐中宗李显的皇位,又立更为懦弱的唐睿宗李旦上位。李旦,其实就是个明确的傀儡。

太子李贤被废之后,被贬为柳州刺史的李敬业早都相反。现在又听说李贤被害、李显被罢,终于忍无可忍,打着太子李贤的旗号,联络纠集原太子身边的失意臣僚,以及部分李姓诸王为主要力量发动兵变。借口和目标是勤王、匡扶中宗李显回朝主政。

但是,很不幸。以李敬业、魏思温、骆宾王等人为首起兵的扬州义军,很像一帮失意的愤青。他们的行动,并没有切实可行的周密计划,也没有十分明确的主攻目标,更没有坚实可靠的政治基础。

就是骆宾王竭尽全力、使出吃奶劲儿为李敬业写下的这篇名垂青史的檄文,当武则天读完之后,还情不自禁的连声赞叹,又大骂宰相裴琰耽误人才。接着她微微一笑,迅速调兵点将,不到两个月就平息这场兵变。

看来,以功用而论,文学家的笔墨艺术和政治家的实干艺术实为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前面说,李、魏、骆发动的扬州兵变缺乏坚实的政治基础,即是此意。

武则天执政,早在唐高宗后期已经开始。她颇具自由平等思想的特质,一直着力打击腐朽官僚,限制李氏皇族利益裙带特权;提高女性地位,选拔、任用庶族青年才俊;除蔽革新,提倡辩论、又重视新文化建设,为大唐文明创建扎实的局面。

图片

武氏又天资聪颖,城府深沉,个性坚强,灵活多变。治理驾驭之术,岂是一帮失意的愤青可比?尽管他们都是时代豪杰英俊,且才华盖世,也不过如此而已。

细究这篇檄文的主题,骆宾王攻击武则天所遵循的思想意识,正是封建礼教礼法宣扬的所谓正统观念。殊料,武氏执政所倡导的志游平等思想,早已深得人心。而初唐四杰所主导的文学革新,在大唐文坛也颇得人心。

换个角度说,武则天和骆宾王之间,并没有意识上的根本冲突。因此,逆时代潮流而动才是李、魏、骆的扬州兵变失败的根源。它的起因和结果可以见证:从古到今,人类追求志游平等的文明潮流均势不可当。扬州兵变平息之后,一代才子骆宾王失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