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川北节肢动物记录1.膜翅目

 雨燕k5s8od8aez 2023-04-12 发布于北京

三节叶蜂科

杜鹃三节叶蜂

Arge similis

    常见的杜鹃花害虫之一,幼虫形态与鳞翅目很像,但腹部每一节都有足(在鳞翅目似乎只有小翅蛾有这种特征)。户外栽培的杜鹃花如果没有及时清除低龄幼虫,后果非常严重,有兴趣的可以自己试试。

    叶蜂总科是广腰亚目最常见的类群之一,它们的腹部第一节并不缢缩形成纤细的“蜂腰”,故名“广腰”。三节叶蜂科最明显的鉴别特征就是触角只有三节。没错,就是只有三节。你看到的粗又长其实是特化的第三节。

叶蜂科

突刃锤腹叶蜂

Tenthredo fortunii

    嘎嘎昆虫网可以查到的种类,也有可能是近缘种。保护区内分布的叶蜂科动物可能超过十种,其中一种或数种在不同年份可能会大量发生,但森林生态系统并不会因此崩溃。反观人工生态系统,高下立判(大雾)。这与人类对人工生态系统的期望有关,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无法为我们提供足量和高质的农产品。

    严格地讲,叶蜂的分类鉴定应该参考生殖器结构,所以我凭借照片得到的结果可能是不正确的。

叶蜂科

沟瓣叶蜂

Macrophya sp.

    脑袋上的东西是寄生螨,巧妙地附着在单身叶蜂无论如何都碰不到的地方,位置卡得非常绝妙。在一些行动更不灵便的昆虫身上,寄生螨的数量会更多,如果诸位想要提高自己的灵视,我不介意在未来的蜱螨记录中上传一些令人不适的图片。

    这个属的多样性非常高,由于不好看且没吃过农作物,人类对它们的了解非常少,几乎仅限于生殖器形态记录。

叶蜂科

细叶蜂

Pachyprotasis sp.

    正在独活花序上采食花粉的叶蜂。与大多数鳞翅目昆虫一样,叶蜂也是幼虫吃叶,成虫访花(一部分叶蜂成虫存在肉食性)。广腰亚目是膜翅目比较原始的一支,在结构和行为上的特征都与鳞翅目接近。

    另外,属名让我想起了巨人墓地与幽邃教堂那位淳朴善良的光头老哥。

叶蜂科

侧跗叶蜂

Siobla sp.

    我曾经在蛛蜂科和姬蜂科疯狂地寻找它,直到我发现它的触角不像细腰亚目。就这样,它浪费了我几个小时。

    由于叶蜂不会蜇人,在形态上模仿细腰亚目显然可以让它狐假虎威(甚至把我也坑了)。宽大而折叠的翅膀可以遮盖不同于蛛蜂的腹部,特化的后足更是非常有蛛蜂的味道。

    所以说,基本功还是非常重要的,我要是早看前胸背板,也不至于认错亚目。

蚁小蜂科

蚁小蜂

Stilbula sp.

    小蜂总科的成员,这一总科的特点是,翅脉极少(除了前缘脉,几乎不存在其他翅脉),体型很小,多数种类寄生生活。

    蚁小蜂一般寄生在蚂蚁巢穴中,其幼虫取食蚂蚁的幼虫。这类寄生生物有一万种方法来避免成年蚂蚁的察觉。成虫会从原来的蚁穴逃出,寻找新的受害者。

    这张图就能很简单地说明细腰亚目为什么叫细腰亚目了。

姬蜂科

Lymeon sp.

    颜色鲜艳的昼行性姬蜂,在晴天十分活泼,不容易靠近拍照,因此只有一张不甚清晰的照片。

    这类昼行性姬蜂的行为与某些叶蜂相似,如果没有足够清晰的图片,有时会将两者混淆,上图的清晰程度一般来说只能让我辨认到科,(但是配色过于清奇的种类还是可以更进一步)。

姬蜂科

螟虫顶姬蜂

Acropimpla persimilis

    身材修长的姬蜂,气质很好。产卵管非常长(可见产卵管长度并不能准确地区分姬蜂和茧蜂)。蜂类的蜇针是产卵管的某些部分特化的结果,因此,姬蜂科普遍缺乏带毒的尾针。

    虽然尾针不带毒,被扎一下见点血还是不成问题的,某些姬蜂甚至可以把产卵管探进树木深处的寄主中,单论力道还称得上可圈可点。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姬蜂科

黑斑嵌翅姬蜂

Dicamptus nigropictus

    大型种类,不计算触角的体长也达到了3cm以上。在配色和气质上与瘦姬蜂很像,资料不全的情况下很容易翻车。(当然,姬蜂科的资料确实也不怎么全,好在经济昆虫志恰好记录了这种)

    翅脉的形态在姬蜂科不同的属之间有所区别,这是凭借照片辨认姬蜂的重要依据之一。

姬蜂科

瘦姬蜂

Ophion spp.

    当地常见的姬蜂,夜间活动,有趋光性。显然,当地分布着多种瘦姬蜂。我没有查到更多更详细的资料,对这类姬蜂只能暂且确定到属。(第一张图片的属名存疑)

    属名Ophion是希腊神话中记录的一位蛇形神祇,其来历与家庭关系非常混乱,我反正是没看懂。

姬蜂科

四角蚜蝇姬蜂

Diplazon tetragonus

    这张照片就是反面教材。由于光线和对焦问题,翅脉看不清楚。所以,不排除认错的可能,欢迎指正。我认为蚜蝇姬蜂族是没有问题的,属级分类单元可能有问题。另外,图片中的触角形态非常诡异,我之前从来没见过这种触角。

    如果我的鉴定没有错误,这货的幼虫单寄生于食蚜蝇科幼虫的体内,营养级很高。

姬蜂科

螟蛉悬茧姬蜂

Charops bicolor

    色彩艳丽的大型姬蜂,触角看起来像是烧热的金属。末龄幼虫从寄主体内钻出后,吐丝结茧,茧悬挂在植物枝条上,故名悬茧姬蜂。

    图2只是示意图,悬茧姬蜂茧的形态与它有所差别。

    寄主多样性很高,并不局限于螟蛾科。从体型来看,螟蛾科反而不太可能是它的主要寄主。

蛛蜂科

阿里山奥沟蛛蜂 

Auplopus alishanus

    受害者是一只温室希蛛(温室肥腹蛛),蛛蜂使用传统艺能让蜘蛛昏睡,并储存在巢穴里,供幼虫食用。

    某些蛛蜂在形态上与姬蜂不容易区分,然而嘴里叼个蜘蛛的显然不可能是姬蜂。一般来说,由于蜘蛛的近身格斗能力强于鳞翅目幼虫,蛛蜂的足比姬蜂更粗壮一些,气质上也更凶悍。

    此外,嗜蛛姬蜂跟蛛蜂不是同一个东西。

蛛蜂科

Deuteragenia sp.

    受新闻报道影响,蛛蜂在大众眼里就是热带荒漠地区的大型剧毒蜂,可以肉搏碗口大的蜘蛛。但是,蛛蜂科并不全是大家伙,也有不少体型很小的种类,它们的猎物当然是小一些的蜘蛛。很多存在于猎奇新闻里的虫子,你可能早就见过,但没有注意到。

胡蜂科

墨胸胡蜂

Vespa velutina

    胡蜂属最小的种类之一,喜爱甜食,偶尔也会捕猎或食腐,但捕猎水平不高。曾经有一位法国人被墨胸胡蜂蜇死(当然,是蜂群),有法国媒体认为这是从中国入侵到法国的。本种确实不是欧洲的原生物种,但具体是不是产自中国的亚种就不知道了。

    确有文献记录墨胸胡蜂攻击性强,是袭击人类的胡蜂中最常见的种类(也有可能是因为它最常见)。所以,遇到胡蜂巢穴还是小心点吧,要么绕开走,要么找消防队。不过也不用太害怕,昆虫单挑人类肯定是没有胜算的。

胡蜂科

朝鲜黄胡蜂

Vespula koreensis

    黄胡蜂属与胡蜂属相似,但体型小,头部形态和黄斑排列也不同。由于其配色与部分马蜂属的种类相似,新手偶尔会将两个属混淆,但腹部形态清晰的情况下,两者的区别很明显。

    图中的黄胡蜂正在食用腐烂的两栖类尸体。在我将镜头接近之前,尸体上还盘旋着很多苍蝇蚊子,但它们都害怕镜头,逃开了,只有这货泰然自若,继续吃饭,膜翅目的智力确实名不虚传。

胡蜂科

柑马蜂

Polistes mandarinus

    这里可以观察一下腹部的形态,不难发现与胡蜂亚科的差异。马蜂是更常见的胡蜂类群,在城市中会使用纸张筑巢,有时巢上的报纸字迹清晰可辨。

    在某些地区,柑马蜂的幼虫和蛹是传统的食品,多用于煎炸。在古代,这种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相当珍贵,采集者往往命悬一线。好在今天已经很少有大规模、商业化的采集活动了。

胡蜂科

黄腹沟蜾蠃

Ancistrocerus flavgaster

胡蜂科

锈柄沟蜾蠃

Ancistrocerus ferrugoscape

    蜾蠃有时单独成科,有时被划为胡蜂科的一个亚科,与常见的胡蜂和马蜂亚科不同,蜾蠃不具有社会性,一般单独行动。鲁迅先生已经对蜾蠃的行为做过描述,我就不重复了。

    不过,蜾蠃科内不同属的行为也有所差异,大多数蜾蠃用泥筑巢,将猎物麻醉后藏在巢穴中,但元蜾蠃生活在朽木缝隙里,而上图正在筑巢的锈柄沟蜾蠃则更为奇怪——它似乎在将悬钩子(Rubus sp.)的嫩叶缝合起来,将猎物和卵包在其中。这种行为在昆虫纲并不少见,缝合叶片以筑巢的昆虫还有很多,有植食性的,也有肉食性种类。

泥蜂科

棒柄泥蜂

Rhopalum sp.

    虽然在行为上与蜾蠃类似,但二者在形态上的差异(尤其是前胸背板与中胸背板)表明它们是不同的类群。然而,我经常把这两个类群搞混,因为日常看不清楚中胸背板。

    方头泥蜂亚科有时会被提升为科(台湾译名:银口蜂科),它们不像蜾蠃一样搭建明显的巢穴,反而更喜欢掘地做巢,其猎物范围也与蜾蠃不同,部分泥蜂更喜欢膜翅目或双翅目受害者。

泥蜂科

短柄泥蜂

Pemphredon sp.

    腹部细长的柄是泥蜂科的特征之一,尽管前面讲过同样有腹柄的小蜂,但一般人大概不会混淆小蜂和泥蜂。这货被烂水果吸引,跑进了引诱蝴蝶的诱笼里,被发现的时候还在寻找出路。

    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泥蜂捕捉昆虫,一般用于养育后代,成虫本身反倒不怎么吃肉。(当妈之后放弃肉食,爱上了肥宅快乐水,太真实了)

泥蜂科

节腹泥蜂

Cerceris sp.

    我用三小时的时间在蜾蠃亚科找它,又用一个小时的时间说服自己去其他科找找看,然后用半个小时在泥蜂科找到了这货。

    我真菜啊。

    不过还好,我最后还是找到了,直到现在,我的电脑里还存着一些完全摸不着头脑的种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人的认知是有限的,我也没有兴趣假装自己什么虫子都认识。

蜜蜂科

华山条蜂

Anthophora (Mystanthophora) huashanense

    远看很像蜜蜂的条蜂,与蜜蜂的差异还是很多的,比如后足的特化程度不如蜜蜂高,社会性也不发达。当然,脸太白,而且没长毛,这一点过于明显。

    虽然我从来没见过伞形科的蜂蜜,但喜欢这口的昆虫不少,可能对昆虫来说非常OC吧。

    种名存疑,我鉴定蜜蜂的水平还不够高。

前方熊蜂属警告

蜜蜂科

三条熊蜂

Bombus trifasciatus

    其实我本来不想每个种都写几句话的,因为我也不是很懂熊蜂,以下所有种名存疑。同种熊蜂产自不同地区的个体颜色不同,相同地区的不同种类可能有相同的配色,我已经跪了,你们呢?

    本种体型中等偏大(2cm左右),颜色比较稳定,算是当地熊蜂属比较好认的一种。

蜜蜂科

眠熊蜂

Bombus (Pyrobombus) hypnorum

    胸部和腹部前两节红色,这个特征不太常见,一般不容易认错。亚属名中的Pyro有“火焰”的意思,这是少数几个我能看懂的词缀。

    中型种类,在高海拔地区体型更小,也可能是不同的种类。

    如果这货没有中文名,让我自己乱起的话,我可能会叫它昏睡熊蜂。

蜜蜂科

火红熊蜂

Bombus (Melanobombus) pyrosoma

    腹部火红色,体型比配色相近的克什米尔熊蜂稍大,这两种很难区分,最好参考标本,仔细观察后足与触角的形态。

    图中的火红熊蜂正在做坏事——它从侧面咬开鸡屎藤的花冠管,从非法渠道走私花蜜,自身不沾染花粉,薅社会主义羊毛(实在是人间之屑)。这种盗蜜行为在很多熊蜂中都存在,有智力的野蛮肥仔,是这样的。

蜜蜂科

王氏熊蜂

Bombus (Pyrobombus) wangae

    体型较大的种类,常见于大型花(受体重限制),全身被黄毛,颜色比较鲜艳。体型有多大,见过魁蓟的人心里自然有数。

    这种熊蜂在当地不太常见,但比较忠厚老实,你不去摸它,它就会老老实实地给你拍照,顺便吃饭,当然,这也跟天气有关,晴天的昆虫普遍比较狂暴,阴雨天气时它们会老实很多。

蜜蜂科

白背熊蜂

Bombus (Melanobombus) festivus

    大型种类,胸部背面红色。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货的中文名叫白背熊蜂,可能是根据拉丁名翻译的吧。

    对绣线菊有一种其他熊蜂无法理解的偏爱(我也理解不了)。绣线菊花序上的霸主,日常把东方蜜蜂怼走,勇猛无敌的熊蜂之鉴。

蜜蜂科

熊蜂属

Bombus (Pyrobombus) infrequens

    小型种类,毛色暗淡,但跗节火红色,非常明显。可以采食多种花蜜,包括但不限于蔷薇科、唇形科的常见种类。因为体型小,停在唇形科植物上也不会把茎压断,这算是重要的优势之一。

    没有查到对应的中文名,但拉丁种名直译成汉语就是“不常见的”(有时候英语也还是有用的)。

蜜蜂科

长翅熊蜂

Bombus longipennis

    黄,黑,黄,黑,白,形态描述完了。

    稍有常识的人就知道,这个中文名跟拉丁名不对应,但直译的中文名肯定会被和谐,所以我姑且还是用了目前通用的中文名。当年给他取中文名的先辈显然解剖过雄性成虫的标本,而我至今没见过雄性的熊蜂,高下立判,,,

    像蜜蜂一样,熊蜂后足也有花粉团块。

    存疑,可能是 Bombus infirmus。

蜜蜂科

灰熊蜂

Bombus (Alpigenobombus) grahami 

    似三条熊蜂,但胸部和腹部前两节被毛白色而不是黄色,跗节红色。本种存疑,长成这样的东西太多了,我又没有拍到更多的细节。

    这种未解之谜以后还会有很多,我已经习惯了。

切叶蜂科

大切叶蜂

Megachile gigas

    体长25cm。因为过于笨重,无法用叶子做出足够结实的巢穴,也不会打洞,所以只能在木蜂的洞穴中营巢。废弃的洞穴还好,如果挖洞的木蜂还活着,免不了一顿真人快打,这只估计是没打赢的。

蚁科

韦氏盘腹蚁(存疑)

Aphaenogaster weigoldi

    蚁科我特别不擅长,尤其是蚁属那些完全看不出区别的近缘种,所以我只放出了一种必然可以一眼看到属的。

    如图所示,盘腹蚁在日常行走时腹部盘在身体下方,姿态独特,能够完美地保护自己的ass,可能是黑魂玩多了。

    本属分布广泛,北京也有,仔细找找应该能找到。

    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也非常欢迎各位在评论区闲聊,谢谢茄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