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明园的历史变迁

 长空2006 2023-04-12 发布于天津

一、概 述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的西郊,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清朝自雍正至咸丰五代的帝王御园,其建设时间长达六朝,中间经不断的增建改建完成的(檀馨等,2008)。公元1723 年雍正皇帝即位,开始大规模扩建西郊御园圆明园,并于雍正三年正式驻跸圆明园(朱宇华等,2023)。1860年,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把由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代皇帝, 历经150余年苦心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圆明园付之一炬(秦维宪)。

图片

圆明园福海景区平面图

(姜贝,2021)

法国传教士王致诚在《圆明园纪事书札》中“神仙宫网之忽现于奇山异谷间,或岭脊之上,恍惚似之,无怪其园之名圆明园,盖言万园之园,无上之园也” (姜贝,2021)。

二、英法对圆明园的破坏

1856年英法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分为上海、舟山群岛、山东半岛(烟台)、北直隶湾(大沽、塘沽等地)、天津与北京之间(天津、通州、八里桥和张家湾)、夺取北京和焚掠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等七个阶段,是继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对中国又一次大规模侵略。英法联军不仅首次打进了中国的首都北京,而且还焚掠圆明园,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中国走向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耿昇,2006)。  
1860年9月初当英法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发时,咸丰帝企图把联军阻挡在北京城外。清政府组织了张家湾战役、八里桥之战,但都惨败;在英法联军逼近京城的情况下,咸丰帝仍拒不投降,仓皇出逃热河。八里桥之战后半个月内,即从1860年9月21日到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停止进攻北京,驻扎在通州。
1860年10月5日,联军开始向北京进军(吴继轩等,2011)。法军于10月6日率先抵达圆明园,并于7日展开了对圆明园的劫掠行动。英军在 7 日午时左右抵达圆明园之后,随即实施对圆明园的劫掠(裴广强,2014)。
继10月17—18日抢劫圆明园之后,英国人借口其战俘受到了虐待,克灵顿张贴了一系列告示宣布将彻底摧毁圆明园(耿昇,2006)。1860年10月19日英军下令:火烧圆明园。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一座世界艺术瑰宝级的皇宫就这样毁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手里。直到10月22日,恭亲王奕才奏报了英军焚烧圆明园一事:“西北一带,烟焰忽炽。旋接探报。夷人……将圆明园三山等处宫殿烧毁”(耿昇,2006)。
1983年夏天,在清华大学教工住宅楼建筑工地上挖出一块石碑。这是“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讳亮字明亭任公” 墓碑。碑上铭文如下“咸丰十年八月二十二日(即公元1860年10月6日),明亭公在出入贤良门内遇敌人接仗,殉难身故。技勇三学公中之人,念其平生正直,当差谨慎,又遇此大节,实堪景慕。因建立碑文记其名氏以期永垂不朽云……”(曾昭奋,1984)。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主要目的在于以此彻底摧毁清政府的抵抗意志,迫使清政府立即投降,实现他们发动战争的罪恶目——扩大英法在华权益(吴继轩等,2011)。英军统帅额尔金以清政府曾将战俘关押在圆明园内为由,在北京城张贴公告,声称火烧圆明园是对清政府暴行的惩罚,只有清政府应该对此负责(王永庆,2012)。

图片

圆明园四十景位置图

(李大平,2017)

三、圆明园建造历史

圆明园遗址建于康熙年间,并经历朝改建、修复而成,其营建史主要包括创建期(康熙)、 持续扩建期(雍正)、建造高峰期(乾隆)、局部改造期(嘉道咸)、局部修缮期(同光)、 破坏衰败期(民国)、全面保护期(1949年以后),每一时期均见证圆明园发展历史(姚庆,2020)。

图片

康熙四十六年三月二十日皇三子胤祉奏请指定建房地折

(李大平,2014)

1078年胤祉奏请指定建房地折译文:康熙四十六年三月二十日,臣胤祉谨奏:窃于今年正月十八日,臣等奏请在畅春园周围建造房屋,皇父御赐北新花园迤东空地,令臣等建房。臣等同勘,若建七人房屋,地方似觉窄狭,故四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具奏皇父,在此地修建房屋。时臣等曾言另寻地再行具奏。今臣胤祉我买得水磨闸东南明珠子奎芳家邻接空地一块。看此地方,距四阿哥建房一带近,且地处现开浚新河南岸,系皇父游逛之路,地亦清静,无一坟冢。臣望将此建房之地,亦交付佛保,绘制图样,呈皇父阅览。再目下正值砖瓦木石雇工价贱之时,预备诸物较易。故臣及时谨奏。请旨。朱批:好(李大平,2014)。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末年,康熙年间圆明园的规模已远远超出以后湖为中心的六百亩范围。至少东西宽 750 米,南北长 1100 米,占地 1200 亩(张恩荫,1993)。初为皇子赐园,后历经雍正朝的宏构、乾隆朝的增华以及嘉庆、道光、咸丰三朝的赓续经营,历时一百五十馀年,圆明园不仅身份历经转变,而且景观变化万千,但1860年英法联军的劫掠与焚烧将西郊离宫化为灰烬。同光中兴时期,两位皇帝都曾试图恢复圆明园内部分景观和功能,但即使宫廷上下尽情解囊“捐输”,最终也难以摆脱“被迫停工”的结局(张凤梧,2019)。

幸好大量内廷档案、宫廷绘画以及御制诗文中都有关于圆明园的记载,也有1860年至今圆明园遭焚掠后拍摄的影像,最有价值的莫过于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两万馀件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其中与圆明园直接相关的图档达到一千五百多件,约占全部样式雷图档的百分之七,内容不仅包括平面、立面、剖面以及透视等图样,也有大量说贴、清单等文字档案,更有立体的烫样(即模型)(张凤梧,2019)。

图片

圆明园总平面图

(中国国家图书馆扫描)

(姜贝,2021)

在样式雷档案中,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排架(编号043-1,绘于1775-1810年)圆明园总平面图中,在园墙范围内绘有完整的方格网:横向划分53格,纵向划分36格。据《圆明园大墙丈尺平面图》上所标注,圆明园北墙528.9丈,西墙(含新扩南夹道)375丈,可得知图中所绘网格使用的为“10丈”模数,每格实际尺寸约为10丈×10.4丈,即32米×33.3米。
圆明园相关样式雷图样分为全园总图与分景图,绘制年代上起乾隆四十四年(1779),下迄光绪末年,前后跨越一百二十馀年,但乾隆、嘉庆朝图样数量极其有限,更多则绘制于道光、咸丰以及同治年间。国内外已知圆明园全图约二十馀幅,分景图数量众多,绘制内容多样,如景区全图、建筑殿宇图、内檐装修详图等,几乎涉及了圆明园所有景区,全面呈现了圆明园不同历史时期的工程信息,与此相对应的样式雷家族雷声澂、雷家玮、雷景修、雷思起、雷廷昌、雷献彩共计六代参与了这些营造工程,遗憾的是,目前仍未见雍正朝圆明园样式雷图档(张凤梧,2019)。

图片

圆明园样式雷图

(姚庆,2014)

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三部分组成,故又称为圆明三园,总占地面积五千多亩。
雍正朝之后几位皇帝虽然对圆明园进行了鼎新、整修甚至改造,但基本保留了主要山水和建筑的原有格局,大量圆明园全图和分景图准确呈现了雍正朝的面貌。比如万方安和、四宜书屋、勤政亲贤、镂月开云等三十馀处景区都保留着雍正朝的格局(张凤梧,2019)。

图片

雍正朝圆明园营建工程分布

(张凤梧,2019)

图片

雍正末年圆明园总平面图

(贺艳,2006)

在朝鲜燕行著述中,最早记载圆明园的是著名的北学派学者洪大容 (1731-1783)。他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写下的《燕记》中有《圆明园》之文:
“圆明园在畅春园西十里,雍正之离宫,今皇之时御。康熙帝御天下六十年,简约以没身,即畅春园可见矣。嗣君不能遵守矩度,创立别园,已先失先皇本意。制作之侈大,又不啻十倍。而今皇益加增饰,佳丽反胜于都宫。康熙帝崇俭居野之义安在哉!二月二十三日,闻皇帝幸东陵,乃敢出西直门,由畅春园而西至园下。正门外,立石狮一双,高几二丈。前数百步树红栅,禁人不得入。望见持戟带剑者,夹路三五成列,布置静肃。门左崇屋相望如栉,皆槐棘官廨。门以雕墙彩甍,是道观及佛寺也。栅外有驰道,南通西山。驰道之东有平湖,方数百步,时春冰初解,水面如镜。湖之东,旗亭市楼倒影摇漾……湖南有短碑,今皇之制,记凿湖之意,概言淤泥艰行,因赈饥民而役之,筑堤以便车马,且有溉田之意云”。洪大容访清在乾隆三十至三十一年(1765-1766)作为外国人圆明园是“不得入”的禁区,但他还是亲自到园前观看,留下这篇朝鲜人有关圆明园最早的记载(祁庆富等,2004)。

图片

乾隆九年圆明园总体平面图

(贺艳,2006)

乾隆二年到九年(公元1737-1744年),圆明园最格局已基本成型,原址范围未再扩大,而是在原景区范围内进行了扩建、改建和添建,使得园林格局更丰满。在此期间进行园林的第二次扩建,建设重点在于据新功能需求补充相应建筑,并且根据规划立意完善园林总体格局,在雍正旧园范围内增加十二组的建筑群,分别为曲院风荷、坐石临流、北远山村、映水兰香、水木明瑟、鸿慈永枯、月地云居、山高水长、澡身浴德、别有洞天、涵虚朗鉴、方壶胜景等(姜贝,2021)。

图片

故宫博物院入藏乾隆中期《圆明园地盘全图》

(张凤梧,2019)

图片

乾隆朝中后期圆明园营建工程分布

(张凤梧,2019)

图片

嘉庆朝圆明园营建工程分布

(张凤梧,2019)

图片

道光朝圆明园营建工程分布

(张凤梧,2019)

图片

咸丰朝圆明园营建工程分布

(张凤梧,2019)

图片

同治朝圆明园营建工程分布

(张凤梧,2019)

图片

圆明园大宫门外御道(20 世纪20 年代)

(朱强,2021)

图片

九州景区1933年现状图

(檀馨等,2008)

图片

九州景区1963年现状图

(檀馨等,2008)

图片

九州景区2022年现状图

(檀馨等,2008)

图片

圆明园三园总平面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0)

赐园期以自然景观为主,突显闲情雅致,修建南所、梧桐院、金鱼池等;扩建期是伴随胤镇从皇子亲王到国君的角色转变,圆明园规模较之赐园期扩大约5倍之多,体现皇家园林气息,建成南部朝仪区、后湖景区、中部景区、福海景区、西部景区、北部景区等,汇聚满、汉、西方多种建筑文化因素;高峰期形成圆明、长春、熙春、绮春、春熙五园,“圆明园四十景”即绘于此期;改造期对局部景区进行改建,从布局上并未产生较大变化,如改建别有洞天、四宜书屋、清夏斋等;修缮期是对前一期的继续,区别在于后者修缮主要源于两次战争对圆明园所造成的毁灭(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衰败期主要指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官僚地主等对圆明园遗址的无休止破坏;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姚庆,2020)。

限于篇幅,参考文献略,本文材料限于学术研究和交流,图片版权归原论著作者和出版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