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棣带兵攻入皇城,刚准备坐龙椅,谁料一道圣旨让他冷汗直流

 四季视野 2023-04-12 发布于北京
1402年,当朱棣带着燕军进入南京城时,看到的不再是繁华景象,而是一片混乱。曾经巍峨无比,让朱棣心驰神往的皇城,更是化为一片火海。这样的情形,意味着朱棣起兵取得成功。唯一让朱棣感到遗憾的是,朱允炆下落不明,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他确实死在这场大火里。

至少在朱棣本人看来,朱允炆应该是趁乱逃走了,使得他在此后的20年里,一直通过各种方式寻找这位大侄子的下落。

不过总的来说,朱棣成功夺取政权,心里既激动又高兴。朱棣兴致勃勃地走进皇宫大殿,正打算坐在龙椅上,好好感受君临天下的舒爽,却无意中发现一道圣旨,吓得他浑身颤抖。

这道圣旨是朱元璋临终前留下的,内容比较简单,要求全军将士不要反抗,坚决服从朱棣的命令。由此可见,朱元璋早就料到朱棣会起兵,并且知道朱允炆无法抵挡,为了避免更大的伤亡,才会嘱咐将士们放下武器。

据说正是因为这道圣旨,朱棣心中的仇恨被化解,他在位期间其实已经找到了朱允炆的下落,但想到朱元璋的遗命,便没有赶尽杀绝。

朱棣排行第4,是朱元璋20多个儿子里,性格和他最像的,行事风格也属于同一类型。不过,太子朱标名分已定,年轻时的朱棣也没有非分之想,但大家都没料到的是,朱标38岁便去世了。

要知道,朱标是朱元璋花费大量心血培养的接班人,他没有坐上皇位就去世了,对于大明王朝的政权稳定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朱标去世后,按照封建王朝的惯例,应该由他的弟弟们接任太子。可能是上天眷顾朱棣,他前面的2个哥哥相继病故,如果朱元璋立太子,第一选择便是朱棣。

可是,朱元璋没有这么做,他竟然绕开自己的儿子们,直接让朱允炆成为继承人。

朱允炆是朱标的二儿子,深受朱元璋喜爱,为了让这个孙子接管大明江山,他不惜再次兴起大案,将以蓝玉为代表的武将集团诛杀殆尽。

就这样,朱允炆顺利接班。

可以肯定的是,朱棣对于朱元璋的安排,应该有很大的看法,但却不敢说什么。这个时候的朱棣,不再是当年的毛头小伙,他已经镇守北平20年,建立了自己的幕僚团队,还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与此同时,朱元璋早年分封出去的诸侯王,也都是拥兵自重,在地方等同于土皇帝。

这样的局面看起来可以维持朱家江山的稳定,实际上存在巨大的隐患,这些叔叔辈的藩王,根本看不起小皇帝朱允炆,久而久之就会出问题。

朱允炆很清楚这一点,登基后便迫不及待地对叔叔们下手,情形和汉景帝时期非常类似。

不过,朱允炆犯了和汉景帝相同的错误,程度甚至比他更加严重。朱允炆削藩没有错,但手段和方式过于残忍恶毒,把好事做成了坏事。

这样的国家大事,全天下臣民都十分关注,朱允炆却不断对自己的叔叔进行折磨,还闹出了好几起命案,使得他这位小皇帝的公信力大打折扣。民间出现了很多流言,说是朱允炆无情无义,根本不在乎同宗亲情。

舆论的不利局面,正好给了朱棣起兵造反的借口,他赶在朱允炆对自己下手前,正式打出反旗,和朱允炆势不两立。

实际上,朱允炆本有机会除掉朱棣,但他在该决断的时候,突然变得妇人之仁。当时,朱棣把3个儿子派到京城,说是代表自己给去世1年的朱元璋上坟。朝臣们纷纷建议朱允炆,当场扣押朱棣的儿子,以此逼迫他就范。

可朱允炆认为这样做太阴险,不仅没有采纳朝臣的建议,还主动把朱棣的3个儿子护送回北平。

朱棣原本正在为这事后悔,没想到3个儿子毫发无损地回来了,他内心已经确定,这场战争肯定会取得胜利。

事情的走向和朱棣预料的基本一致,虽然在正面交锋中,军队数量、武器装备都更差的他,好几次败给朝廷军,但却通过出奇制胜的方式,一举拿下南京城,终结了这场战争。

据说在朱棣即将入城的时候,太监将一份朱元璋留下的锦囊妙计拿给朱允炆,里面同样预料到靖难之役,还准备了逃生方式。朱元璋留下了一身袈裟和度牒,意思是让朱允炆打扮成出家人,以这种方式逃出生天。

虽然朱允炆的结局不明,但这也已经不再重要,单从朱允炆和朱棣所处的环境,与他们各自的性格来看,他们的胜负早就定好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