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时代中国轻兵器(步枪篇三)

 老狼爱看书 2023-04-12 发布于青海

日本

三十年式步枪

重量:3.95千克

长度:1,280毫米

枪管长度:800毫米

子弹:6.5×50毫米有坂弹、6.5×54毫米曼利夏-舍瑙尔步枪弹

口径:6.5毫米

枪机:旋转后拉式枪机

发射模式:连发

射速:10—15发/分钟

枪口初速:765米/秒

供弹方式:5发弹仓

制造数量:步枪型:554,000把;卡宾枪型:45,000把

三十年式步枪是日本于1897年(明治30年)研发成功的栓动式枪机步枪,目的是要取代村田式步枪,设计师是东京炮兵工厂的有坂成章,三十年式借鉴了德国毛瑟步枪的设计,采用后置拉机柄和枪机前端双突锁笋等类似毛瑟步枪的设计,但其枪机为日本人自己的设计,枪机被分成前中后三个分开的组件,三十年式步枪奠定了后来日本步枪的风格,尤其所使用的6.5×50毫米有坂子弹,西方枪械研究者将三十年式步枪后一系列采用同型设计枪机的多款步枪统称有坂步枪。

清朝末年,清廷曾采购一定数量的三十年式步枪(称为光绪廿九年式步枪),由于其保险杆用铜合金制造而且是钩形,故被当时的中国人称为金钩步枪。

在日俄战争期间,日军发现三十年式步枪面对风沙的防护不足,故在抛壳口加上一个防尘盖,此即为三八式步枪,到了中日战争时第一线日军士兵早已不用三十年式,而是作为后方守备部队的警卫步枪。

衍生型号

三十年式卡宾枪 编辑

三十年式卡宾枪是缩短型号的三十年式步枪,枪长缩短了约300毫米,枪身约480毫米长,不安装刺刀。

三十五年式海军步枪

三十五年式海军步枪是南部麒次郎负责的三十年式步枪改良版本,少量装备了日军部队,主要为海军陆战队使用。南部麒次郎只进行了小改良,将表尺改为翻转直立式,并且加上了枪机盖,但是不会随枪机移动。

三八式步枪

重量:3,730克(加上刺刀重4,100克)

长度:127.6厘米(上刺刀可达166.3厘米)

枪管长度:797毫米

子弹:6.5×50毫米有阪

口径:6.5毫米

枪机:旋转后拉式枪机

发射模式:连发

枪口初速:765米/秒

有效射程:460米

供弹方式:5发桥夹,内置弹仓

瞄具:铁制直立式表尺

三八式步枪的原型是三十年式步枪和三五式海军步枪。三十年式步枪仿造自德国毛瑟步枪,设计师是有坂成章大佐,以取代从甲午战争以来,以法国M1874步枪仿造但是不可靠也打不准的村田式步枪。有坂在设计三十年式步枪时起初设定了三种口径作为研发方向:6毫米、6.5毫米以及7毫米。6毫米口径对于当时的日本工艺技术上还是一个很大的困难,在当时的日本人不像现在在饮食上能够得到均衡的发展,所以体格也因为饮食的关系身形较瘦小,所以在面对7毫米口径的后座力对当时体格较小的日本人来说又太强;6.5毫米口径刚刚好,因此获得采用。三十年式步枪于1897年进行制式化生产,并于1903年完成日本全军更换整装。

至于日本陆军换发三十年式步枪后,日本海军陆战队也跟着换枪,有坂成章将设计案转将给部属南部麒次郎上尉负责改进。南部麒次郎只进行了小改良,将表尺改为直立式,并且加上枪机盖,并命名为三五式海军步枪。

三十年式步枪在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战争下受到最严格的挑战。日军在中国东北战场上使用三十年式步枪的表现暴露出问题,反而往往遭到官兵抱怨,因为中国北方常有来自蒙古与黄土高原的细小沙尘,很容易就飘进枪身机匣内部导致操作故障,也因此造成日军官兵上下发起勤奋擦枪保养运动。然而日本人一向以细心而著称,但是细心在战场上却要了不少官兵老命;三十年式的枪机部设计可以说是相当精良,但是也可以反过来说复杂度相当高,日军官兵在面对日复一日沙尘入侵的同时,往往必须将步枪分解到更细致的程度才能有效清除尘土污垢,也因此在步枪分解与组装上发生许多严重的故障,最糟糕的包括三十年式步枪有根很容易折断的击针。

上述的情形在日俄战争后被提出讨论与进行改善,这时候已经升任小石川炮兵工厂研究所所长的南部麒次郎因此将枪机重新进行简化,同时在枪机表面增加了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然而增加防尘盖的立意虽然良好,不过却又为操作时增加了独特的金属噪音。其他改进包括在准星两侧增加护翼,三八式步枪机械瞄准具早期采用V型缺口照门,后期采用觇孔式照门。南部很快地完成三十式步枪的改良后,于明治四十年(1907年)5月开始制式化在东京小石川炮兵工厂进行生产。虽然正式的制式化量产从1907年开始,不过南部麒次郎将新改良开发的步枪仍然以明治天皇年号第三十八年(1905年)命名;明治41年3月开始,新式的三八式步枪逐渐成为部队的标准配备;到了明治43年(1910年),部队中的三十年式步枪就全面被三八式步枪取代了。

该枪的正式名称为三八式步兵铳,但是“三八式小铳”的名称从大正初期就成了半官方的叫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正3年(1914年)4月,原来枪身机匣上传统象征皇室的菊御纹章刻印宣布废除了,所以往后的三八式步枪就没有菊花刻印纹。大正10年(1921年)4月,三八式步枪又进行了一次防锈蚀的改进工程,并且重新将右旋膛线从6条缩减改为4条。昭和13年(1938年),日本依据国家总动员法进行三八式步枪的紧急增产,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侵华日军装备以及中国抗日军民通过缴获获得的三八式步枪、加上后来描写抗日战争的众多文艺作品也使得“三八大盖”(三八式步枪在中国的俗称)在中国有很高的知名度。华东军区的总结认为三八枪的优点是精确度高,枪管钢质好,保养得法能连续射击一万发。在太平洋战争中,日军与普遍装备半自动步枪的美军作战,三八式步枪在射速方面明显不如M1加兰德步枪,有人做过实验,熟练射手使用三八式步枪可以用8秒向四个目标打出五发子弹,而加兰德步枪可以在4-5秒向四个目标打出八发子弹。

此枪和零式战斗机一同普遍被视为日本军队的象征。昭和47年横井庄一下士回日本时声称:“我将天皇陛下赐给我的三八式步枪带回来了。”

三八式步枪重3.73kg,加上30年式刺刀为4.1kg。枪身全长127.6cm,再加上30式单刃刺刀后就可达166.3cm,该枪一大特征就是它的长度,有人认为三八式步枪就一如它的前辈,像是三十式步枪(全长1,275毫米,加上刺刀时长1,665毫米)以及村田步枪(全长1,210毫米),都是基于肉搏战所设计步枪。然而与它同时代的主流步枪如毛瑟Gew98步枪(1898年设计)为1,250毫米枪身长加500毫米刺刀,莫辛-纳甘M1891步枪的1,306毫米长枪身及带刺刀全长1738毫米的长度对比时并不奇怪。因此此说不可信。只是因为到抗日战争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面对一战后已经普遍缩短枪长的各国新一代所谓的“短步枪”,日本没跟上这一潮流,因而三八式步枪显得格外长,而且日本军人当时普遍身高矮小,在双方拼刺刀是认为较为长的步枪有利。日本直到1939年之后才制式采用口径改为7.7毫米的九九式“短步枪”,产量不足而且优先供应太平洋战场,不能全面取代三八式步枪。

三八式步枪的机匣制作公差小,表面经过防蚀处理,枪机在机匣内运行顺畅,机匣上面有两个排气小孔,保证射击时的安全,枪机上方是截面为随着枪机前后滑动的“n”型的防尘盖,防尘盖上有开口供直式拉机柄伸出,枪机尾部有圆帽型的转动保险装置。枪机组件的设计也有杰出之处,极大简化,其部件数量比毛瑟枪还少3个零件,仅有5个零件,是当年旋转后拉式枪机步枪中结构最简单的,提高可靠性和减低维护保障难度,不过零件外形复杂增加了加工难度。三八式步枪的弹仓镶嵌在枪身内,容量5发子弹,三八式步枪的弹仓还有空仓提示功能,当弹仓内最后一发枪弹射出后,枪机后拉到位时托弹板就会顶住枪机头无法向前运动提醒射手装弹。另外,三八式步枪的枪托加工方式与一般步枪的枪托用一整块木料切削而成不同,是用两块木料拼接而成的,此种方式虽然日久容易开裂但可节省木材。

三八式步枪采用6.5毫米有坂弹药;该弹设计时的要求是能以世界最小级别口径的步枪弹打碎哥萨克骑兵的马脚骨,它也实现了这一目的。以三八式步枪122.6倍径的枪管来看,枪管倍径实在过长,先不论有坂战斗部的能量被枪管与战斗部的摩擦力递减的问题,长倍径的设计方式让射击时的枪支重心因为质量的因素而往前倾,亦即在无依托射击情形下,射手左臂有过负荷的情形,尤其射手体型并不高大的时候,会更明显。此外以50毫米弹壳的火药容积率粗算值来算,只有49.51立方毫米。

三八式步枪在射击时由于长倍径让枪身的配重都在倾向前方,加上子弹的火药容积有限,因此三八式步枪在射击时反而可以有效提高射速,因为后座力被倍径的质量形成的配重与子弹的低火药量所抑制,对于当时体型矮小的日本人而言,三八式步枪发射时射击时后座力小、易于控制,射手的瞄准方式只会受到些许的干扰,对于射击具有天分的射手而言,三八式步枪是一把非常稳定又易于操控的步枪。另外,三八式步枪由于使用小装药子弹,其枪机闭锁时相当牢固,发生膛炸时几乎都是枪管爆裂,罕有枪栓突耳断裂的情形。美军在日本投降后评估称38枪完全能使用威力更大装药更多的子弹。

带弹量方面一名步枪手腰带前方有30发装的弹包两个,背后有60发装的一个大弹包共计120发。

三八式步枪最初沿用了它的前身三十年式步枪采用6.5毫米有坂圆头弹药;德国研制成新型尖头弹后,1907年日本也研制成三八式6.5毫米尖头弹;三十八年式枪弹弹头直径6.65毫米,(0.2640英寸),壳颈直径7.34毫米(0.289英寸)壳肩直径10.59毫米(0.417英寸),弹底直径11.56毫米(0.455英寸),底缘直径11.84毫米(0.466英寸)底缘厚度1.143毫米(0.0450英寸),弹壳长50.8毫米(2英寸),全长75.69毫米(2.980英寸),弹头重139grain(9g),全重21g,装药2.14g。弹头为8:2混合的铜镍合金被甲。它的前身三十年实包为32grain的装药发射160grain的圆头弹。另外供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所用的子弹虽然外形并无不同,实际为减装弹,日军在供机枪使用的弹包上是印上表示减装的“G”的。另外也由于它的小口径无法开发燃烧弹之类的特殊弹种,因此只有普通战斗部。从倍径上换算过来M1903斯普林菲尔德步枪的.30-06子弹等于是63毫米的弹壳推送7.62毫米的战斗部经过78倍径的枪管。三八式步枪有效射程有460米,以一战到二战这个距离都绝对够普通步枪兵使用了。除与火药量低有关以外,有坂子弹的战斗部首先长径比就大约是一比五(.30战斗部的长径比大约一比三),并且又是'非艇尾'设计的战斗部,战斗部与枪管贴和面积过大,摩擦力也高,虽然战斗部长径比使得战斗部穿透力优良,但是让战斗部杀伤力在较远距离大幅下降。

非艇尾设计

没有“艇尾”的战斗部威力比有“艇尾”的战斗部大,肇因战斗部受火药推送面积大并且享有较佳的气密效应于有“艇尾”的战斗部。

6.5毫米有坂子弹在大气中高速前进时,其梭状尖端能够快速有效地将空气“推开”,不过子弹推开大气后,战斗部后方会形成小小的真空,大气会以正常的压力进行补偿合并;在前进中的子弹正后方会一直保持一个真空区域由于子弹前方空气被推开的关系,大气在进行回填的程序时会受到真空的影响而优先填补真空的部分,也等于说空气追逐著这一块真空并且还以被吸入的方式进行填补,所以空气会持续呈现出涡流状。

一般来说有“艇尾”的战斗部在空气动力学上会有较佳的表现,远胜没有“艇尾”的战斗部。尤其依赖惯性为动能的抛射物其动能递减的效率最快,尤其大部分平底型子弹有效射程不足原因与此有关。至于有艇尾的战斗部穿过大气时几乎就像热刀切冻奶油一样,由于弹尖前方的空气几乎是被划开而非被推开,因为战斗部尾端直径小于口径,以至于战斗部后方的真空区空间跟着缩小,等于大气顺着战斗部形状进行合并而不是被推开后再合并;战斗部飞经之处大气等于几乎没有被干扰过,因此自然也就不会产生涡流干扰战斗部了。

以K98步枪为例,该枪到1934年正式采用船尾弹。美国兵工在1926年采用.30 M1“球弹”。而日本未跟上这一步发展。

杀伤力

三八式步枪还有一个特性是拥有低伸平稳的弹道与终端弹道,尽管6.5毫米三八式子弹初速有762m/s,三八式步枪的弹道特性肇因与枪管的长短并无绝对关系;其弹道低申平稳原因由于战斗部的口径与长径的倍比高达一比五,因此除了前述战斗部在大气中的飞行特性造成弹道低申的特性之外,高长径比的子弹受限于体积、体积与尺寸的关系,运动的特性往往从一般大气的环境下突然变化成为高密度的环境时,例如人体,密度的变化限制了战斗部进行物理性的变化。也就是说普遍说来低长径比并且具有矛式弹尖的战斗部很容易因为密度的变化而在击中与击入物体后产生滚转,而滚转又会引发与加速战斗部的变形与战斗部罩破裂,尤其战斗部曾经先击穿过坚硬的物体而变形后,战斗部的破裂(甚至碎裂)的过程会变的更快。

三八式步枪总共开发出了三种6.5毫米弹药,最初所开发的弹药杀伤力最小,是圆头弹,打到人体只要没击中要害都是轻伤。据说很多经历过抗战的老兵对于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有坂子弹的印象就是具有“一枪两眼”(贯穿力)的效果;而日本亦有察觉,并在1939年不厌补给难度开始装备使用7.7毫米有坂弹的九九式步枪,并计划在战中完全取代三八式,只因1941年珍珠港事件日美开战作罢;但日军同时对6.5毫米有坂弹头进行了改动。至1945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开始与日本陆军在西太平洋展开夺岛战,在Beyer, Arima & Johnson在美国陆军军医部于二战时期出版的“弹道杀伤”第一章“敌人弹药”中有以下对日本38式步枪的6.5毫米子弹有细致的描述,称其中头部到躯干中弹后形成可怕的巨大穿出伤的亦不在少数。另外吴东才主编《晋冀豫根据地》中明确提到过六五式枪比七九式枪的杀伤力更大,晋察冀解放区兵工厂在1946年日本投降后,生产子弹中6.5mm口径和7.9mm口径的数量对等,由此可知1946年后的38步枪之6.5毫米弹药杀伤力比1937年时已增大。。

而据北美的枪支爱好者的记事,使用当今的该枪可以在150-200m米有效射杀棕熊,并称6.5有坂弹长在150m、最多200m内命中人体会出现相当可观的弹头变形,在200m—600m距离上飞行弹道会非常稳定,命中人体之后也很难失稳因此会形成进口出口一样大的情况。超过600m后的致伤效果和其他同时期步枪弹没有决定性差别。

隐匿性

小口径的战斗部经过长度约31.5英寸(797毫米)的枪管之后,发射药在枪管内充分燃烧,枪口在射击时的闪焰几乎不明显,原因在于这一段距离的空间之内弹药的燃烧程序不是完成就是接近完成,因此射手得于黑暗中得到掩护与隐匿(见枪管)。

至少三八式步枪与其衍生型九七式狙击步枪在这一点发挥的非常优异,往往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官兵在特定距离内死于日军冷枪之下而无法快速标定日军狙击手的位置进行还击,其长达797毫米的枪管,不论在夜间美军官兵都无法看见九七式狙击步枪吐出的火舌;在白天也见不到九七式狙击步枪口的白烟与尘土。

不过这并不代表日军狙击手是无敌的;狙击手面对优势敌人时基本全都无法移动位置因此马上就会被发现射杀;对于美军的攻击仅仅发挥“迟滞”而不是“威吓”的效果。美军针对日军狙击手为了获取良好视野依托高大树木没有改变位置的战术,一旦遭遇狙击手,步兵在环境允许的状况下呼叫M3李将军坦克用37毫米M3炮发射像是巨大的霰弹“Canister”炮弹,把狙击手跟灌木丛或者是树梢实施清除式炮轰。(钞能力)

三八式步枪生产时间相当长,除了日本自国使用以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部分欧陆国家的军火产能不足,也从日本进口了大量三八式。

一战期间,三八式和它的前身三十年式被英国人用于训练及装备部分前线部队,以节约昂贵的.303英式弹。

由于俄罗斯帝国在一战期间军火严重短缺,因此便向日本订购了大量的三八式步枪(数量甚至令日本的兵工厂供不应求)以应付战事,而在俄国内战时期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使用的步枪几乎都是三十年式和三十八年式。同时由沙俄设计,被部分人认为是世界第一款突击步枪的费德洛夫M1916自动步枪也采用了6.5×50毫米有坂子弹,这是考虑到其在当时的主流步枪全威力弹中威力刚刚好,后座力不会太大。而费德洛夫本人亦很欣赏三八式步枪,因为它的精度很好,价格也比莫辛-纳甘步枪低很多。苏联建国后,有部分多余的三八式被当成援助物资提供给中华民国及一些亲苏军阀。

西班牙共和军在西班牙内战时收到由苏联和墨西哥提供的三八式步枪

芬兰自俄罗斯独立后也有为后备部队装备三八式卡宾枪。当中在1918年的芬兰内战中就使用了超过7,000把日本制的步枪及卡宾枪,包括三八式步枪,它们被命名为“M/05步枪”。

其他国家,如阿尔巴尼亚和墨西哥等也有少量引进过三八式。

虽然中华民国的步兵长期以来都是以7.9毫米毛瑟步枪系列为主要武器,但是连年内战使缺乏军火生产能力的军阀对各种武器都来者不拒;日本在一战期间已经外销各式武器给中国各路军阀,段祺瑞签订西原借款时也动用该批款项向日本采购包括三八式步枪在内的轻重武器,这是中华民国采购三八式步枪的最早可考纪录。

一战后虽然各国签订对中国的军火禁运条约,但仍然有大量军火以废弃军品的名义流入中国,或是以走私方式夹带闯入,其中也包括日本步枪。日本以军事援助为由向各地军阀提供武器,奉系、直系、晋系、桂系等军阀势力均曾得到日本输出的三八式步枪,其中奉系军阀张作霖以及晋系军阀阎锡山还建厂生产,沈阳兵工厂并没有产制三八式,但是因张作霖雇用了日本制枪工程师,且兵工厂主事者韩麟春也是留学日本,因此沈阳兵工厂设计的步枪融合了部分来自三八式的枪机设计,可以说是其衍生枪型。山西兵工厂是中国国内唯一曾量产原版三八式的兵工厂,其称为晋造六五步枪或晋十三式步枪;国民革命军最早获得的苏联援助武器也是三八式步枪,苏联获得三八式步枪的来源除一战期间由前沙俄政权购得外,还有自日本在西伯利亚出兵期间撤退时缴获而得,接着再提供给当时缺乏军火的国民革命军。

第二次中日战争期间在敌后活动的八路军依靠缴获获取三八式步枪。有回忆表明八路军一旦缴到日军原产的38,就会将手中的中国制步枪交给民兵使用。中日战争结束后,因数十万侵华日军投降,原本配给日军的三八式步枪与弹药随即大量转交到国民革命军与中国共产党军使用;国共内战期间,国共双方均使用以各种手段缴获的三八式步枪。中华民国政府指定军政部第60兵工厂(国防部军备局生产制造中心第205厂前身)将缴获的6.5毫米口径的“三八大盖”统一至国民革命军所使用的7.92毫米口径。凡被改扩口径的“三八大盖”,其弹膛上方均刻有“改七九”字样。中日战争结束之初,中华民国沈阳第90兵工厂曾仿造三八式,但把口径改为7.92毫米,同时把瞄准镜座去掉。因该产品未列入制式,故称其为“临时式步枪”,并在机匣正上方刻“临七九”三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因为后勤等客观条件仍不宽裕,并没有立刻将缴获武器退役,而继续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留用。朝鲜战争爆发时,进入朝鲜半岛作战的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中装备为数众多的三八式步枪;以第三十九军为例,装备三八式步枪7,320把、中正式步枪1,512把、斯普林菲尔德式步枪2,408把,汤普森冲锋枪3,058把;由投降的国民革命军改编的第五十军装备中正式步枪6,111把、三八式步枪1,575把。随着苏援普及化,中国人民解放军全面更换苏联体系武装,三八式步枪才移交给民兵使用。

台湾虽然也有部分日军遗留下来,以及从大陆随中华民国政府军撤退携带的三八式步枪,在金门战役时还可以看到国共两军交战时使用,然而蒋匪军在1950年代抵达台湾后三八式已不是他们在实战时使用的步兵武器,而且随着时代推移,三八式步枪仅剩教练用(特别是刺枪术),后来也由57式步枪取代。

越南战争期间,除越南人民军外、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及和好教、高台教等非正规部队也曾使用三八式步枪作战。

三八式卡宾枪

重量:3.3千克

长度:966毫米

枪管长度:487毫米

子弹:6.5×50毫米有坂子弹

口径:6.5毫米

枪机:旋转后拉式枪机

发射模式:连发

供弹方式:5发内置弹仓

瞄具:机械瞄具

三八式卡宾枪,亦称三八式骑枪,是日军的三八式栓式步枪的短枪管版。它不仅适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日本骑兵,也同样被工兵、炮兵、辎重运输部队、通信、航空队的基地警备部队等二线部队所使用。而殖民地警察部队亦配属使用,如台湾警察在雾社事件中使用。于1905年开始服役。此枪的精准度相当高。三八式卡宾枪的全长缩短了306mm,枪管长比标准步枪枪管长短了310mm。

三八式狙击步枪

重量:3,730克(加上刺刀重4,100克)

长度:127.6厘米(上刺刀可达166.3厘米)

枪管长度:797毫米

子弹:6.5×50毫米有阪

口径:6.5毫米

枪机:旋转后拉式枪机

发射模式:连发

枪口初速:765米/秒

有效射程:460米

供弹方式:5发桥夹,内置弹仓

瞄具:2.5倍光学瞄准镜

九七式狙击枪未量产前,日本陆军由现役的三八式步枪临时改装使用的改型。日军挑选精度较高的三八式步枪加装日本光学工业生产的2.5倍光学瞄准镜。但因改良幅度不大,一般观察家很难分别三八式狙击步枪与九七式狙击步枪的差别,除非装有单脚架以及改成下弯式拉机柄才会知道那是九七式狙击步枪;如果没有装单脚架,只看枪机上直式拉机柄伸出以及枪身上是否有“三八式”刻印分辨。

四四式卡宾枪

重量:3.965千克

长度:955毫米,含刺刀长1309毫米

枪管长度:487毫米

子弹:6.5×50毫米有坂

枪机:旋转后拉式枪机

发射模式:连发

枪口初速:708米/秒

有效射程:500米

供弹方式:5发装内置弹仓

瞄具:铁制直立式照门

四四式卡宾枪是基于三八式步枪所研发之栓动式枪机卡宾枪,因此在基本构造上与三八式步枪大同小异。然而小异之处也有大大不同,首先枪管递减到487mm长度,因此全长只有95.5cm。四四式卡宾枪一样适用6.5mm有坂子弹,且一样使用多边形枪管,然而战斗部初速却下降到只有每秒708米,但是诡异的是有效射程却比三八式步枪多出40米(三八式步枪有效射程460米);很可能四四式卡宾枪膛线的绕距相当高但是仍然有火药推进量不足的问题。

四四卡宾枪还有值得一提的地方就是它刺刀的设计;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四四式卡宾枪也会跟着使用长达40cm的三十式刺刀。然而四四式卡宾枪一开始就明确地设定给骑兵使用,尽管骑兵的式微还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才会知道,不过设计师有坂细心地观察到,如果骑兵一开始就没有上刺刀,那么在冲锋的时候在颠簸的马背上将腰际的刺刀抽出装上枪口,就等于现代在略为拥挤的高速公路上一边开车一边用火柴点烟斗是一样的道理。为了不让骑兵使用不便,令军方为之震撼的新式折叠式三棱刺刀就此诞生,有坂将它设计成前后折叠式,要使用时压下卡榫下方的固定钮就会解除刺刀固定,将刺刀由下往上固定在卡榫即可用于作战。另外该枪在枪口处设计了固定的弯钩,便于叉铳和白刃战时格挡。

四四式卡宾枪的枪托底部还有个精巧的旋转盖,拜其缩短的枪管所赐,通枪条缩短为两节,因此可以收藏在枪托中。

日俄战争是日本步枪演变的重要里程碑,原来的三十式步枪是因为早先的村田步枪性能不良所以取而代之;尽管打赢了俄罗斯但是官兵对于三十式步枪的性能也充满了一片批评的声浪,因此又出现了三八式步枪再取而代之。到了明治43年(1910年),部队中的三十年式步枪就全面被三八式步枪取代了。

四四式卡宾枪的量产时间较三八式步枪晚很多,正式量产始于1911年,不过很快地在隔年就进入部队服役,直到二次大战结束,甚至刚刚成立的陆上自卫队初期也以四四式卡宾枪为主力。不过生产时间却在1942年就停产,在这三十一年间大约91,900把四四式卡宾枪问世。

第一次世界大战证明了机枪是最有效率的屠杀机器,而飞机更加速了战争的速度,甚至坦克的出现与应用从此改变地面战争的面貌,因此那种人马合一的浪漫最后只剩下重大庆典仪式才会出现。原来的骑兵头衔被让给新型的装甲部队,但是并没有影响到四四卡宾枪的生产,既然三八式步枪被定位为主力步枪,那么比较短而不被认为是“主力”的四四卡宾枪就自然沦为给“非主力”的部队使用,例如工兵、炮兵、辎重运输部队、通信、航空队的基地警备部队等等。

说起来这样的规划总有一些些歧视的味道,不过就迷信于铳剣道与铳剣术的日军来说,认定勤务部队会用到刺刀捅人的几率实在不高。

四四式卡宾枪一共有三代衍生款,不过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不过就是在刺刀座的部分上进行修改,增强耐用度,增加刺刀的长度等等。至于小改款部分就是四四式卡宾枪原来有两个收纳通枪条的收纳孔,后来改为一个直径加大的收纳孔以减少生产工时。

九七式狙击步枪

重量:3.95千克

长度:1,280毫米

枪管长度:797毫米

子弹:6.5×50毫米有阪

口径:6.5毫米

枪机:旋转后拉式枪机

发射模式:连发

枪口初速:2,500尺/秒

有效射程:1500米 (配望远瞄准镜)

供弹方式:5发内置弹仓

瞄具:2.5倍或九九式四倍光学瞄准镜

九七式狙击步枪(日文:九七式狙撃銃)为日本于1937年(昭和12年、皇纪2597年)设计制造与服役的栓动式枪机式狙击步枪,由于以皇纪年份命名,故名为九七式狙击步枪;日本自第二次中日战争起一直使用至二战战败为止。

基本上九七式狙击步枪是以三八式步枪进行改装而开发的,并采用相同的6.5mm 有阪弹药。原来的三八式步枪也有狙击型步枪,所以说九七式狙击步枪与三八式狙击步枪不同之处则是改用较轻的枪托、加长的弯拉机柄(减少拉柄在操作时与瞄准镜产生干扰)以及加装2.5倍或九九式四倍光学瞄准镜及单脚架(monopod;后期版本已取消,成为九九式步枪标准配件)。

从外观上区分九七式狙击步枪与三八式狙击步枪有一定困难,必须近看仔细观察才能看出差别;三八式狙击步枪的机匣上有刻印“三八式”,如果是大正三年(1914年)前的步枪上还有传统象征皇室的菊御纹章刻印。

九九式步枪

重量:3.7千克

长度:1,120毫米

枪管长度:657毫米

子弹:7.7×58毫米有坂弹

枪机:旋转后拉式枪机

发射模式:连发

枪口初速:730米/秒

供弹方式:5发内置弹仓,以桥夹装弹

瞄具:机械瞄具(防空式后瞄准具,战争后期改为缺口式后瞄准具)

自大正8年始,日本帝国陆军决定采用7.7毫米子弹为作为新的制式步枪,相关的技术讨论与人体工学需求都围绕着这个目标研析。在1931年九一八事件与隔年的一·二八事变,日军在和国民革命军交战时的经验除了再度确定大口径步枪子弹足以击穿薄钢板的装甲车外,日军相信类似经验可适用于对抗苏联的摩托化步兵师;另一个重要的教训则是轻机枪作为步兵班火力攻击核心的战术已经成熟,机枪不该由上级主管调拨(当时日本的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是步兵连下设机枪排,视战况由连长以机枪班作为支援单位配发运用),反而应该配发到班级单位作为制式作战武器。考虑到未来的新型步兵班中会同时装备机枪与步枪,统一子弹口径成为新型步枪另一项需要整合的项目。日军在昭和13年(1938年)决定了统一步枪和机枪弹药后开始开发7.7×58毫米有阪子弹,然后才开始研制新步枪。

新式步枪的设计以三八式步枪为基础,仍强调长距离精准射击,因此装设了1,700米的铁制表尺。但为了方便士兵携带而依循西方的步枪设计主流缩短了枪管,减轻步枪重量。发射7.7毫米子弹使其威力增加,但同时也增加了后座力,加上短枪管会让步枪在长距离精准射击的命中率下降,陆军为此增加了单脚架,并导入了毛瑟Kar98k步枪在枪机中有吸收后座力的设计,以增加步兵射击的稳定性。此外为了提升步兵火力,日军亦为该款新型步枪导入了枪榴弹发射功能,并配备制式枪榴弹发射套件。

新型步枪的原型在昭和13年10月完成,昭和14年7月15日完成暂定制式设计,并上呈参谋本部审查,昭和15年(1940年)正式决定采用,定名则采上呈审查时间为准,为“九九式步枪”。

九九式步枪主要在9间兵工厂进行生产;其中7间位于日本,其他2间分别位于中国沈阳与韩国仁川。

日本帝国陆军原本预定要在中日战争结束前完全以九九式取代三八式。不过因应太平洋战争爆发,军方急需大量枪械应战,故无法完全淘汰三八式,因此日本帝国陆军在战争中同时装备了这两种步枪。随着战争演进,兵工厂为了提升生产进度,采用了越来越多节省成本的制枪方式。当中战争晚期的步枪往往因为制作粗糙而被称作“最后一搏”或“替代标准”步枪。一般而言,这些步枪与德国在1945年制造的毛瑟Kar98k一样粗糙。

九九式有4种衍生型:标准的九九式短步枪、九九式长步枪(限量生产的衍生型)、二式伞兵步枪,以及九九式狙击步枪。标准步枪也附了一个框架型单脚架与一个防空用瞄准器。九九式是最早在枪管内侧镀铬(以方便士兵保养)的量产步枪。可是这些功能到了战争中期已被全部取消。

解放战争期间交战双方都有使用缴获自日军的九九式步枪,国军由于以7.92×57毫米毛瑟弹作为主要步枪子弹,故把九九式改膛至发射毛瑟子弹(7.92毫米口径)并在机匣上刻上改七九的字样,而解放军军则直接使用自第二次中日战争缴获,或由苏联移交作军援的九九式。

日本自卫队前身警察预备队于1950年代因M1卡宾枪等美式武器产量不足,于是请求美军将原本收缴自投降日军的九九式步枪交给他们作为临时武器以应付治安问题,而美军亦能够借此保留大量M1卡宾枪以便参与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爆发时,大约有133,000把九九式短步枪被大韩民国国军重新切割膛室,以使用当时的制式.30-06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弹。这些步枪被加上了加长的弹匣井,枪械主体的顶端也切了一个小沟,以容纳大了1/3英寸的.30-06子弹。由于子弹、膛线旋转率,以及其他特色上的差异,这些枪械的准度下降,但仍可使用。在美国民间的部分用户也把他们的九九式步枪改膛至.30-06与7.62×51毫米NATO口径,并经常搭配使其“体育用具化”的改造。

在越战时,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等非正规武装也使用九九式。

有坂步枪是以基本的德国毛瑟设计为基础,不过添加了一些区域性改变。该枪使用“关闭时拉开击针”的枪机;与使用标准“开启时拉开击针”枪机设计的德国毛瑟步枪相比,射击率有所提升。它拥有快速释放枪机与防空瞄准器,以及旋转枪机盖与单脚架。其枪机盖尤其发生许多问题,许多军人甚至因其过度摇晃发出声响而直接丢弃。作为栓动式枪机步枪的九九式是一种非常坚固的武器,不过被盟军在战场上运用的半自动步枪完全比了下去。

九九式以身为史上最坚固的栓动式枪机步枪之一而闻名。不过要注意的是,许多战争后期生产的“万岁冲锋”步枪品质较低,也没经过正确的热处理;据指这些步枪在射击时会造成危险(虽然许多拥有这些步枪的人并没报告发生过危险)。“万岁冲锋”步枪往往可从其粗糙的程度识别出来,它们尤其具备以下特征:枪托品质不良、使用木制枪托板、金属部件的工具痕非常明显、使用缺口式准星而非原本的防空瞄具,以及配备有未完成的拉机柄与握把。有部分步枪可能只是设计用来发射空包弹的训练用枪。

九九式的刺刀有着又长又细,以及为了增加坚韧度而刻有沟纹的刀锋。早期的版本有着带钩的十字护手。这些刺刀透过在枪管下的一个支架上安装,并以一个套在枪口上的套圈稳固。在取下来后,其手感类似开山刀。

有坂步枪并没有大量输入美国,目前约有几千把在民间出售和使用,当中大部分是由自太平洋战场返国的美军士兵作为战利品带回国。原本刻在这些步枪机匣上的日本皇室菊花家征往往被投降的日军破坏,以保存天皇的颜面。而有着完好菊花图纹的步枪则可在收藏市场上卖到好价钱,有时几乎是同型被“毁观”步枪的两倍。在美国市场上也常常可发现“体育用具化”的有坂步枪,不过这些步枪已经失去了收藏价值。

二式步枪

重量:4.09千克

长度:1,120毫米

枪管长度:660毫米

子弹:7.7×58毫米

口径:7.7毫米

枪机:旋转后拉式枪机

发射模式:连发

枪口初速:730米/秒

供弹方式:5发弹仓

1940年日本决定借鉴德国伞兵部队组建自己的伞兵部队(日本人称为挺身落下伞部队),为此而要发展伞兵用枪,要求此枪的长度较短以便伞兵进出机门,日本人曾用过三八式卡宾枪,但效果不佳,故决定由九九式步枪去发展伞兵用枪,此为二式步枪,几乎等同是一枝九九式短步枪,祇是枪身可在跳伞时一分为二,到地面时二合为一,两段枪身以一个突出部和一个横锁去固定,拉出横锁就是分开,反之拉入就是结合,前段枪身包括整条枪管而后段是整个枪机和闭锁系统,二式步枪的首次实战是1942年2月对印尼巨港的空降作战,二式步枪只在名古屋兵工厂生产,估计有22,000枝出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