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时代中国轻兵器(步枪篇一)

 老狼爱看书 2023-04-12 发布于青海

德国

Gew88步枪

重量:3.8千克

长度:1245 mm

枪管长度:740 mm

口径:7.92mm

子弹:7.92x57mmJ毛瑟弹、7.92x57mmIS毛瑟弹(Gewehr 88/05及之后的型号)

枪机:旋转后拉式枪机

发射模式:连发

枪口初速:630米/秒(7.92x57mmJ毛瑟弹)、868米/秒(7.92x57mmIS毛瑟弹)

射程:2000m(最大)

供弹方式:5发内置弹仓

瞄具:机械瞄具

产量:约2,800,000支

由于无烟火药在19世纪末的出现,令发射黑火药枪弹的枪械随即变得过时。为了回应法国人于1886年研发出勒贝尔步枪,德国陆军的步枪委员会于1888年开发出Gew 88,随即被德国军方采纳为制式步枪。该枪有时也被称为“委员会步枪”或“帝国步枪”,并曾出口到多个国家作为它们军队的制式步枪使用。其中大清帝国曾大量进口Gew 88,后来由汉阳兵工厂所仿制,命名为“汉阳八八式步枪”,作为清末的新军和后来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军的主力步枪。

由于生产质量问题以及设计缺陷,Gew 88并没有在德军中服役很久,很快便被性能更佳和更先进的Gew 98步枪所取代。

尽管经常被称为“毛瑟步枪”,毛瑟公司从来没有参与过Gew 88的开发,也没有生产过该枪,故相关叫法是一种误用。

该枪采用常见于曼利夏步枪的盒式弹仓,并以一个5发容量的漏夹供弹,漏夹的特点是会在最后一发子弹上膛后自弹仓底部的开口中掉出,这可减少重新装填的时间,但同时也较容易令污染物进入弹仓内部,有机会导致供弹故障。为了解决专利问题的纠纷,德国当局指定曼利夏公司为Gew 88的生产商之一。该枪的枪机系统也采纳了曼利夏公司的设计,并加以改良,枪栓为转拴式。其枪管和膛线则完全仿制自勒贝尔M1886步枪。较特别的是,其枪管是被包裹在一条金属管内,这除了有保护枪管的作用之外还能够阻止其直接与枪身接触,令其带有自由浮置式枪管的特征,故有助于提升精度,但也较易在恶劣环境下使用时因金属管里面布满积水而导致枪管生锈。(“老套筒这一称呼的来历”)

1903年,德军采用了一种新的药筒,它可发射一颗直径8.20毫米(.323寸)的轻型战斗部。此后,许多的Gew 88步枪都被改装至发射7.92×57mmIS毛瑟弹,成为'Gewehr 88 S'步枪。改膛为7.92×57mmIS弹的步枪在机匣上均刻有“S”字以便作出区别。

从1905年起,这些步枪开始被改装至能够使用Gew 98步枪的桥夹供弹,方法是在机匣顶部后方加上桥夹导槽并对弹仓进行改良,再封闭其底部的开口。这种改进型被命名为“Gewehr 88/05”。一战过后,部分Gewehr 88 S型步枪被改装为“Gewehr 88/14”,该改型类似于Gewehr 88/05,但做工较粗略。

部分Gew 88亦被出售到各个国家和武装组织,有些则被敌国士兵在战场上缴获。故这种步枪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刻字。例如:保加利亚的星形图案、英语字样、土耳其的新月图案和波兰的鹰图案等。部分还被刻上属于自己军队的武器序号。

总括而言,Gew 88是在枪械技术急速发展下诞生的产物,也是德国最早装备的无烟火药枪械。这也解释了该枪为何在德军中只服役了很短时间,毕竟对德国人来说,它也只不过是一种过渡性武器而已。

Gew98步枪

重量:4.09千克

长度:1250 mm

枪管长度:740 mm

口径:7.92mm

子弹:7.92x57mmIS毛瑟弹

枪机:旋转后拉式枪机

发射模式:连发

枪口初速:878米/秒

有效射程:500米(机械瞄具)、≥800米(瞄准镜)

供弹方式:5发内置弹仓(能够以桥夹压入)

瞄具:机械瞄具、瞄准镜

产量:约5000000支

德国步枪试验委员会 在1898年4月5日正式采纳Gewehr 98步枪。其枪机设计沿用自试验型的Gewehr 96步枪。1901年,德国海军的东亚派遣军和三个精锐的普普士集团军首先装备Gewehr 98。Gewehr 98参与的第一埸战役是1898年至1901年的义和团事件。1904年,毛瑟和德意志武器及弹药公司(DWM)分前收到290,000和210,000支Gew 98步枪的订单。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战时,德国军队拥有2,273,080支不同型号的Gew 98系列步枪。在战争期间,则有7,000,000支步枪被制造出来。

在清末的1904年(光绪30年),清朝决定采用毛瑟M1898步枪作为清朝新军的制式枪械,但是从原版的7.92毫米改膛为6.8毫米之评估是如何作成至今仍不得而知,有一说是清军评估东方人的体格不适合原版弹药,因此使用减装版。毛瑟厂得到最终规格颁定的时间是1906年6月,并以清廷方的要求制造新枪。第一批枪在1907年(光绪33年)出厂,交付清军使用,国外因此称其为M1907步枪。

除了原厂品,清朝时期由岑春煊经办的广东兵工厂在1905年上呈朝廷希望采购新机器扩建该厂,最初被练兵处与政务处联手驳回。然而岑春煊仍在在1906年初采购了1898年式步枪的制枪机具,最后该厂的扩建在1906年中被追认核定执行。当时广东兵工厂称其为“5响跳壳68步枪”。在1907年成功产制,称为“光绪三十三年式”。

清廷订购的M1898步枪总量至今仍旧不明,在光绪33年交付的第一批枪到货后,清朝可能有向德国订购后续批次的同型枪,因清朝财政状况不佳无力支付货款而未交货,一部分被德意志帝国陆军收购,并将枪管口径更改回7.92毫米。

除了广东兵工厂,江南制造局、汉阳兵工厂、四川兵工厂皆曾试图将制枪产线更换为M1898款式,它们开始调整工程的时间大约都在宣统元年(1910年)左右,和广东厂制造的原版枪不同处是使用了782毫米长的枪管,但汉阳厂最后因不明理由放弃改造,转换完成的仅有江南厂与四川厂,这批步枪称为元年式步枪。

民国成立后,颁布的制式弹药又回用79毛瑟子弹,因此枪厂将M1898的规格调整回使用7.92毫米子弹,1915年(民国四年)开始量产,又称为四年式步枪。在广东兵工厂的量产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迁厂后才告停,内迁四川后改制中正式步枪。

毛瑟Kar98k步枪

重量:3.7千克、4.1千克

长度:1110mm

枪管长度:600 mm

子弹:7.92x57mmIS毛瑟弹

枪机:旋转后拉式枪机

发射模式:连发

枪口初速:760米/秒

有效射程:机械照门:500米

加装瞄准镜:800米以上

供弹方式:5发内置弹仓(能够以桥夹压入)

瞄具:机械瞄具、光学瞄准镜(狙击型)

产量:至少14000000支

20世纪30年代,纳粹德国重整军备,根据改进的标准型毛瑟步枪,由Gew.98步枪衍生型Kar.98b卡宾枪(虽然称呼“卡宾枪”,但它的枪长与Gew.98相同,改下弯式拉机柄)的740mm枪管缩短到与标准型步枪同样的600mm,并由德国陆军进行测试,最终被德国国防军作为制式步枪,命名为Karabiner 98k(简称:Kar98k或者K98k),尾部的k解为“Kurz”的缩写(德文意为“短”)。于1935年正式投产。称为卡宾枪只是相对Gew.98步枪以及Kar.98b卡宾枪缩短了,相对卡宾枪其长度还是过长。

Kar98k继承了毛瑟98系列步枪经典的毛瑟式旋转后拉式枪机,枪机尾部是保险装置。子弹呈双排交错排列的内置式弹仓,使用5发弹夹装填子弹,子弹通过机匣上方压入弹仓,亦可单发装填。拉机柄由直形的改为下弯式,便于携行和安装瞄准镜。Kar98k步枪成为纳粹德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间使用最广泛的步枪,亦是一种可靠而准确的步枪。

Kar98k在战争期间为了满足军队装备步枪数量的需求,缩减成本,经过多次简化生产工艺的设计更改,简化木制枪托,部分零部件制造与安装采用冲压、焊接工艺。1944年当年的年产量达到历史高峰。战争后期纳粹德国面临战败物资匮乏,步枪的制作越发简陋,品质也每况愈下。

多用途是Kar98k步枪服役期限如此之广泛的原因之一。Kar98k射击精度高,在加装4倍、6倍光学瞄准镜后,可作为一种优秀的狙击步枪投入使用。Kar98k狙击步枪共生产了近13万支并装备部队,还有相当多精度较好的Kar98k被挑选出来改装成狙击步枪,配备的瞄准镜和镜架形式有:ZF-39 4X瞄准镜,ZF-41 1.5X瞄准镜,ZF-42 4X瞄准镜。Kar98k更可以加装枪榴弹发射器以发射枪榴弹。

尽管Kar98k性能优异,但是随着战场上的对手装备半自动步枪(苏军SVT-40步枪、美军M1加兰德步枪),德国人认识到这种栓动式步枪已经过时了,相继推出了Gew 43步枪、StG44突击步枪,但是它们的产量及出现时间无法替代Kar98k,Kar98k一直生产到纳粹德国战败投降。

纳粹德军在二战期间广泛地装备毛瑟Kar98k,在所有德军参战的战区如欧洲、北非、苏联、芬兰及挪威皆可见其踪影,当时德军士兵昵称为“Kars”,在欧洲的反抗军亦时常采用捕获的Kar98k,连苏联红军亦有采用Kar98k及其他捕获的德军枪械。苏联在二战初期因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时购买了版权及生产机器,所以亦有生产Kar98k,但其后因要提高战场弹药通用性及供应补给问题,改为生产莫辛-纳甘步枪。

除了欧洲以外,中华民国在第二次中日战争爆发后为了补充大量损失的军火因此向德国订购了数万支Kar98k,可是由于德国方面为了扩军产能也到达极限,没有多余军火可以贩售,因此将生产不合规格标准的Kar98k贩售给中华民国政府,最终约有10000支运抵中国,全部装备给德械部队。

比利时

毛瑟M24步枪(FN1930步枪)

长度:1110mm

枪管长度:600 mm

子弹:7.92x57mmIS毛瑟弹

枪机:旋转后拉式枪机

发射模式:连发

枪口初速:760米/秒

有效射程:机械照门:500米

加装瞄准镜:800米以上

供弹方式:5发内置弹仓(能够以桥夹压入)

瞄具:机械瞄具、瞄准镜

FN M24步枪是由比利时FN公司生产的毛瑟Gewehr 98步枪衍生型,发射7.92×57mmIS毛瑟弹,主要变更为将Gew 98步枪全长740毫米的枪管缩短至600毫米。

1930年至1934年,中华民国订购了24000支FN1930,1937年至1939年期间订购了165000支FN1930。FN1930被广东兵工厂仿制为21式步枪,被浙江铁厂仿制为77式步枪(纪念七七事变)。此枪往往与同时期生产的中正式步枪(仿自毛瑟标准型步枪)混淆。抗战时中国约有15.5万支毛瑟M24步枪。

捷克

Vz.24步枪

长度:1110mm

枪管长度:600 mm

子弹:7.92x57mmIS毛瑟弹

枪机:旋转后拉式枪机

发射模式:连发

枪口初速:760米/秒

有效射程:机械照门:500米

加装瞄准镜:800米以上

供弹方式:5发内置弹仓(能够以桥夹压入)

瞄具:机械瞄具、瞄准镜

捷克拥有全欧洲最好的钢材和木材,生产出的武器质量甚至比德国还要技高一筹,在中国抗日战场,Vz.24是中国士兵最喜欢的步枪,俗称马四环,是毛瑟M24的捷克改良型,民国时约有20万支Vz.24步枪存在中国战场。

ZH-29步枪

重量:4.54千克

长度:1156毫米

枪管长度:738毫米

子弹:7.92×57mmIS毛瑟弹

口径:7.92mm

枪机:气动式

发射模式:半自动

供弹方式:5、10或20发可拆式弹匣

瞄具:机械瞄具

ZH-29是一种由伊曼纽尔·荷力克 1920年代末于捷克布尔诺兵工厂设计的半自动步枪。设计师同时设计有ZB26式轻机枪,故ZH-29的闭锁系统、枪机及导气杆结构与其很相似。生产有三种型号:常规型枪管长740毫米、缩短型枪管长600毫米、卡宾型枪管长545毫米,此枪升级型为ZH-32。1930年至1932年期间曾被计划销往到欧洲、亚洲远东、南美以及非洲,但最后只有中国东北军及阿比西尼亚陆军有实际订购。

此枪在1930年曾送到美国作测试,结果显示其工艺过于复杂、造价昂贵和受到外界污染后容易故障,故此并没能取得太大的商业成功。

中华民国东北军第一批购买150枝ZH-29和100枝ZH-32,原本更想仿制以大量国产,但当九一八事变东北被日军占领后计划作罢。粤军也购买33枝ZH-32。

日本东京电气工业亦曾于二战期间尝试仿制过此枪,改为发射日式6.5毫米口径子弹,但由于命中率未如理想而未获采用,此样枪最后于战后被驻日美军缴获。

当纳粹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亦有少量为德军于欧洲战线所用。

波兰

WZ.29步枪

重量:3.9千克

长度:1100毫米

枪管长度:600毫米

子弹:7.92×57mmIS毛瑟弹

口径:7.92mm

枪机:旋转后拉式枪机

发射模式:连发

枪口初速:845米/秒

供弹方式:5发内置弹仓(能够以桥夹压入)

瞄具:机械瞄具

20世纪20年代,刚刚稳定国内外局势的波兰政府,决定改变军队内同时存在24款不同卡宾枪、22种不同步抢的局面(在苏波战争中成就了后勤噩梦),统一步枪型号。

当时国际步枪发展潮流是缩短步枪长度,提高射速,使得步枪轻便化,便于灵活作战(此处请自动忽略三八式步枪)。基于此,波兰陆军决定自主生产一种新式步枪以供己用。于是波兰陆军基于WZ.98以及WZ.98a步枪(对“98”是不是感到非常熟悉?没错,其实就是德国的G98步枪的劣质翻版。当时波兰人从但泽市的兵工厂中找到了德国G98的设计图纸。),就WZ.98a步枪开火时的对刺刀损伤与不稳定问题,以及零件互通性不足(后勤噩梦2)问题,开始研制新步枪。1929年定型的WZ.29对WZ.98的枪管、枪膛、击发运动部分进行强化改进。WZ.29又被分为步兵型号(直握把)与骑兵型号(雕花握把,精锐部队的待遇就是不一样)。

从1930到1939年,WZ.29的总产量为40万余把,其中26.4万把交付给了波兰军队,约300把交付给了波兰警察等部门。由于其允许加装刺刀并安装了新型的刺刀座,这下波兰士兵可以一边开火一边安心地拼刺刀了。(大雾)

但是在1936年,波兰陆军再一次将WZ.98a步枪投入生产,理由是波兰统帅部认为,步枪的主要职能在于杀伤1000-1500米范围内的敌人(实际上,二战前后的经验表明步枪承担对于400米范围目标杀伤任务更多,看来波兰输在了起跑线上(大雾))。于是,WZ.29便逐渐从前线的部队被换装到其它的步兵班组、炮兵组等辅助单位,不过,WZ.29的生产一直延续到了1939年。

不过如果扯远一些,深究其原因,这恐怕是受波兰军队的法国教官的影响:显然,以1000米为目标的步枪构造并不适合用于进攻。曼施坦因在分析波兰战役时指出,法国不仅在战略战术上影响波兰,甚至在波兰的国防总体战略中也扮演着最重要角色。波兰的国防战略始终在于尽可能拖住德国可能发动的攻势(目标是6-8周),等待英法两国进攻德国,以空间换时间。换一个角度看,从总产量上来说,波兰仅在1930年前就生产了大约37万支WZ.98系列长步枪(没有资料显示波兰陆军彻底退役了这些步枪),再经历后几年的生产,其产量一定远远超过40万。可以说,波兰的国防战略已可从步枪生产上可见一斑。

实际上,经过后人分析,此枪的性能与日后大名鼎鼎的Kar98k大致相同。但是,由于波兰步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战表现实在是乏善可陈,所以这把步枪并没有什么出彩的机会。并且该枪也没有进一步的衍生型号,又被后世视作毛瑟的仿制品,于是WZ.29便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出了。

除了波兰正规军、地下抵抗组织的使用,该枪的其它使用情况还有:德国人称缴获的WZ.29为G298(p)来使用(被后来缴获的法国、荷兰装备淹没),出口型WZ.29则被波兰自称为WZ.29e,主要提供给了在西班牙作战的共和军(依旧默默无闻),还有一小部分被出口到了阿富汗。有资料表明,在1934-1936年的南京国民政府的武器紧急大采购中,有10000支WZ.29被买下(可能是鉴于其弹药为毛瑟弹药),至于这些枪自此之后又去了哪里,就不得而知了。

苏联

莫辛-纳甘步枪

重量:4.22千克(空枪)

长度:1,306毫米

枪管长度:800毫米

子弹:7.62×54mmR弹

口径:7.62mm

枪机:旋转后拉式枪机

发射模式:连发

枪口初速:615米/秒(M1891)、860米/秒(M1891/30)

有效射程:548.64米

最大射程:1828.8米

供弹方式:5发内置弹仓

瞄具:机械瞄具、PU 3.5倍光学瞄准镜

1890年,沙皇俄国开始更换军方装备的单发装填式伯丹步枪,该枪早在1877年俄土战争时就已经被证明为太落后,因此有必要换装一种新式步枪。俄国人在设计新步枪时,招标过程中吸取了比利时枪械设计师埃米尔·纳甘提交枪型设计中的一些元素,俄国兵工厂将埃米尔·纳甘的供弹系统设计与俄国陆军上尉谢尔盖·伊凡诺维奇·莫辛(后晋升上校)设计的步枪结合推出了新式步枪,因此这种步枪被非官方地称为“莫辛-纳甘”步枪(在俄语国家一般只会叫作“莫辛步枪”),上述设计的步枪是3线口径(线是当时俄罗斯的一种量度单位,现已废弃,3线约等于0.30寸或7.62毫米)M1891型步枪。

莫辛-纳甘步枪于1891年面世投入生产,分别交由图拉兵工厂、伊热夫斯克机器制造厂及谢斯得罗列茨克工厂生产,并于1893年开始大规模投产。该枪参与的首次对外战争是于1900年发生在大清帝国的义和团之乱,然后是1905年的日俄战争,可是沙俄政府的莫辛步枪供不应求,在日俄战争中有不少俄军士兵仍然使用旧式伯丹步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莫辛步枪终于成为俄军主力武器,但基于俄军庞大的规模,加上在战争中的军火流失率非常高,以俄国境内工厂的生产能力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俄国曾先后委托法国沙泰勒罗兵工厂、美国雷明顿武器公司及西屋电气协助生产,同时也购入了大量日本制的三八式步枪,以及来自法国和意大利等国的过期军火来应付战事。

十月革命后大量莫辛-纳甘步枪被布尔什维克红军所缴获,在俄国内战期间由于带有长长的刺刀而让敌人印象深刻。在苏联时期,当局对莫辛-纳甘步枪进行了许多改进,改良版于1930年定型为“M1891/30型步枪”。在德苏战争爆发前,苏联红军本打算以SVT-40半自动步枪全面取代莫辛步枪,可是在德国入侵后苏联因准备不足伤亡惨重,也丢失了大量军火。故为了补充军火以应付战事,苏军决定重开莫辛步枪的生产线,同时也考虑到SVT步枪的结构较复杂,战争中透过紧急动员征召的士兵大部分都只接受过最低程度的训练,根本不具备保养和使用这种复杂武器的能力。因此,莫辛步枪再度成为了苏军的主力武器。为了提升步兵火力,苏联后来推出了PPSh-41冲锋枪,该枪被苏军用以大量装备部队或是配搭莫辛步枪一起使用。虽然进行了战时的改进,但本身已经过时的莫辛步枪在战争后期面对着德军的各种先进自动火器时显得更加过时了,它们在战后相继地被采用中间型威力枪弹的SKS半自动步枪和AK自动步枪所取代,并在1948年左右于苏联境内全面停产,不过苏联军队的狙击手仍然持续使用莫辛步枪的狙击型,直至它们于1960年代被SVD狙击步枪取代为止。另外,苏联在冷战期间向共产阵营国家或游击队供应了大量莫辛步枪在内的过期军火作军援,或直接授权盟友生产莫辛步枪。因此有部分国家仍然继续使用莫辛步枪,而在朝鲜战争和越战中亦可发现其身影。

现在于一些小型冲突及落后地区中仍然有莫辛-纳甘步枪被非正规部队使用。而在民间市场中,因其所配用的枪弹还是制式弹药,售价很便宜又很容易取得,加上该枪的价钱本身也很亲民,故莫辛-纳甘步枪亦是不少收藏家及射击爱好者的首选。

即使莫辛步枪已在苏军退役多年,一些苏联/俄罗斯部队在1979年阿富汗战争和车臣战争等武装冲突中仍然有限度地非官方使用该枪。

莫辛-纳甘步枪在中华民国成立以前早已被清政府零星引入或缴获过,在一战后则是以过期军火或是跑单帮的军火商引进,也有些是来自十月革命后逃到中国避难的前白军士兵。这些步枪被用于装备各军阀部队和非法武装。当时中国的莫辛-纳甘步枪又名为“水连珠”。中国人偏爱称新式弹仓步枪为“连珠枪”,至于莫辛-纳甘步枪被称为“水连珠”最早大概可以延伸到1900年的义和团时期。

义和团之乱期间,俄国派出大军进占中国东北,并和清军及抗俄义勇军多次作战,当时中国人接触的大多是使用老式黑火药枪弹的单发步枪,而俄国人则使用发射无烟火药枪弹的莫辛步枪,中国人使用老式黑火药枪弹的步枪发射时枪声沈闷,硝烟经久不散,而相比之下“水连珠”不仅烟雾少,而且枪声清脆,加上其栓动式枪机以及弹仓式连发的设计令其供弹和发射动作干脆利落,连续发射时如同水珠溅落,故得此名。

中华民国政府可考证采用莫辛-纳甘步枪的历史可追朔回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因俄国内战中失败而逃离俄国的白军部队被奉系军阀收编,白军将他们的配备武器转让或转售给张作霖,因此奉军至少取得了10万把的莫辛-纳甘步枪。除了奉系因地缘因素获得俄式步枪,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当时苏联提供了数万把步枪给国民革命军。除国民革命军外,北方的冯玉祥部队在苏联的援助下也获得了相当数量的莫辛-纳甘步枪。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的李宗仁在回忆录中有提到第七军“由驻粤办事处领到了苏制七七口径步枪一千枝”。这批步枪成为后来北伐战争时的武器装备之一,但后来国共决裂后苏援也告中断,奉系的的莫辛-纳甘步枪则在九一八事变中遭到日本关东军收缴,因此莫辛-纳甘步枪虽然一直存在于国民革命军武器装备清单内,但不是很普及的武器。

第二次中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才于1939年与苏联重新修补关系并向其购买军械,前者于同年年中第三期贷款第一个合同中引进了5万把莫辛-纳甘步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便爆发了朝鲜战争,中苏签订采购36个师的武器协定,其中包括莫辛-纳甘步枪。中国人民志愿军最著名的狙击手张桃芳所使用的其中一种武器是莫辛-纳甘M1944卡宾枪(此枪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在中苏关系高峰期苏联将M1944卡宾枪生产设备与技术资料卖给中国,后者于1953年开始制造M1944卡宾枪,中国人民解放军称这些仿制型为“53式步骑枪”。中共53式步骑枪除枪托使用木质不同外,其他方面均与苏联制造的莫辛-纳甘M1944型步枪没有显著的差异。虽然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7年开始换装56式半自动步枪(SKS半自动步枪的仿制版本),53式步骑枪直到1970年代仍然继续为中国大陆民兵部队使用。

民国时代约有30万支莫辛-纳甘步枪进入中国,朝鲜战争时期苏联援助志愿军大量的莫辛-纳甘步枪,几乎都是缺乏保养的旧货,性能不佳(志愿军老兵大骂冬天用脚蹬都蹬不开枪栓),但其威力强大,抗战中曾有过击落日军重型轰炸机的记录,朝鲜战争中也有过击落美军重型轰炸机的记录。

意大利

义式步枪

重量:3.95千克

长度:1280毫米

子弹:6.5×50毫米有阪

口径:6.5毫米

枪机:旋转后拉式枪机

发射模式:连发

射速:30发/分钟

枪口初速:765米/秒

供弹方式:5发桥夹,内置弹仓

瞄具:铁制表尺,划位至2400米

制造数量:60000支

1937年中日开战后,日本为了巩固当时逐渐成型的轴心国关系以及补充战争损失的军火因此向意大利订购了一批步枪,原先日本要求这批步枪必须是完全以三八式步枪的规格制造,但是被意大利以数量不足以开辟生产线的原因拒绝;意大利以降低成本及制造时间的诱因让日本答应了这批步枪使用卡尔卡诺步枪的枪机并搭配三八式步枪的设计,这批步枪于1938至1939年间运回日本本国,日本将这批步枪称为意式步枪。

不过接收这批步枪之后日本才发现非常严重的问题:这批步枪的的机件过于脆弱,可靠度低容易故障。陆军只好将这批步枪通通移交给海军使用,海军则用来作为舰艇维安武器,后来也有一定数量移交给港口以及机场警备队使用。

虽然产量不大,但是意式步枪在大部分的枪支收藏家中并非十分流行的收藏品。不像一般日本枪支会有菊花纹章,意式步枪上的标记除了栓动式枪机连杆上有拉丁文字以外剩下就仅有枪支编号而已,在外观特征上并不明显,因此就算士兵掳获了此款步枪也很容易误认为杂枪而低估它的价值;由于这款步枪广泛的配发在日本海军陆战队中,美军在菲律宾以及瓜加林环礁有掳获部分意式步枪并在战后流入美国二手枪支市场。

除了美国以外,日本茨城县土浦市的日本陆上自卫队武器学校展览馆内有一把硕果仅存的义式步枪。

抗战后美国一股脑把手里缴获的一些日本武器扔给了国民政府,其中就包括义式步枪。

卡尔卡诺步枪

重量:3.4千克(空枪)

长度:1015毫米

枪管长度:540毫米

子弹:7.92×57mmIS毛瑟弹

口径:7.92毫米

枪机:旋转后拉式枪机

发射模式:连发

枪口初速:609.6—755米/秒

有效射程:599.85米

供弹方式

6发内置式弹仓,由漏夹式桥夹装填

瞄具:机械瞄具:金属表尺后照门+前准星

,专用连接装置和适配器以加装光学瞄准镜(可拆卸)

这支步枪是由首席技师萨尔瓦多·卡尔卡诺在都灵军兵工厂于1890年研发,并且称为M91。它先后取代了以往的10.35×47毫米RVetterli-维塔利步枪和卡宾枪以,在1892年到1945年之间生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多数意大利部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意大利以及德国军队之中一些部队里,采用了M91的步枪和卡宾枪各两种的型号。在过程中,步枪也被芬兰于冬季战争中使用,以后又在叙利亚、利比亚、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这些国家战后的各种冲突中被正规和非正规部队使用。

抗战前意大利曾经为国民政府制造了9.6万支卡尔卡诺步枪,在中国战场上表现不俗。

1963年11月22日星期五下午12:30(UTC:18:30),被公认为主凶的李·哈维·奥斯瓦尔德使用一支6.5×52毫米的意大利制卡尔卡诺M91/38栓动式步枪刺杀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造成总统肯尼迪死亡及2人(州长康纳利和詹姆士·塔格)受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