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邹蓝|四十而立,五十而不惑

 邹蓝茶座 2023-04-13 发布于广东

          四十而立,五十而不惑

 邹蓝/文 

  不是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吗?怎么推迟了十年?且听我道来。

    2023年中国妇联的《中国幸福婚姻家庭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平均结婚年龄为26岁,男性比女性高2.3岁,四分之三的男性在2534岁之间结婚,超过九成的女性在30岁之前结婚。其中,70后比其他代际结婚时间更晚,平均结婚年龄在29.6岁,60后、80后及90后的平均结婚年龄依次是26.3岁、26.2岁、24.3岁。

  这也证实好多年轻人三十左右开始立,但是大多还没能立住。2015年青岛的新闻调查,三成小夫妻对一方父母依赖严重,甚至小家庭一家三口都住在父母或者岳父母家里。

  三十都没立或没立稳,那么不惑可不是也得往后推迟?

  我觉得现在啃老的,还有那么多巨婴,再加上上过大学再研究生的,晚婚等等,30才结婚的很多,差不多就是四十而立。现在中国年轻人成家结婚主要靠父母之力,多不是靠自己之力。因此就是结了婚,也还没有立。到四十了,估计一般都能立住,我故有此言。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该句出自《论语·为政》。孔子的意思是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天道,六十岁能对各种言论都能听听,即便不顺耳也听一下,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又不越出规矩。”

  东汉庐江县焦仲卿娶妻时不知道多少岁,但是刘兰芝说的是“十七为君妇”,也就是17岁就嫁给焦仲卿。而古代中国人常用虚岁,直到20世纪60年代都用。虚岁一般是周岁数字加1,那就是16岁出嫁。现在13岁的初中女生怀孕也证明,古时16岁出嫁没啥异常。

  古代国人贫困率很高,大多数家庭孩子早早就开始参与家务以及田里的轻活。刘兰芝也说了,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算12岁周岁开始,那就是17/18年劳作经验教训的积累到30岁,才能而立。再说了,从古到今,子女结婚,父母都要给予大量的资助,否则小家庭根本立不起来的。古代是自己盖房子,现在是买房子等。

  这么算起来,虚岁18生子,到30岁都有13-14年。孩子也17结婚,35-36岁当爷爷或姥爷的也正常。60年代18结婚,36岁当姥姥的也都有呢。无锡我邻居中就有一个。(现在不结婚不生子的新新人类不算)

  现在晚婚算28,到40岁也就是婚龄12年。古人30岁的人生物质积累和感悟,现代人到40岁才能差不多同样。这不就是四十而立?从工作方面来说,就算22岁大学毕业就开始工作,古人18年到30岁。现代人22岁起的18年就是40岁。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初中过后不再上学出去打工,那就是15/16岁,加18年也在33/35岁。

  按照如此判断,古人懂事比现在人早。因此才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因为古人到这个年龄段,人生该有的经历,该遭遇的坎坷都已经遭遇。至于能更长寿的,则能知天命,耳顺乃至于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古代和现代的18年的如上说法,也不是绝对。人情极其练达的早熟者,以及稀里糊涂一辈子不成熟的,古代和现代都有。

  现代社会比古代的农业社会复杂得多,现代人的活动半径比古代几乎静态不流动的社会大得多。古代几乎一辈子没有进过县城或者没出过县的都大有人在,一辈子在熟人社会里。而在熟人社会里,一般性的坏人都不敢暴露真面目。杨志遇到的牛二,是个很罕见的例子。也包括鲁智深打的镇关西。

  而现代人,在城市工作的,出国办差的都不少见,至于国内一会儿到乌鲁木齐,一会儿到哈尔滨,一会儿到广州深圳甚至美国、巴西,津巴布韦的,都不少见。都跟熟人交往或博弈二三十年,古人才能四十而不惑,现代人到处要跟不同的陌生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再加上信息技术和现代社会光怪陆离的人性考验。可能在立了之后,能加速积累人生智慧和人生经验,到45-50开始赶上, 逐渐有了足够的人生经验来应付种种麻烦和难题。

  如果说啃老的,或者巨婴,那也就是身体在三四十,思想,眼界和能力也就是小学生或初中生。古代哪里有很多的啃老者或者巨婴呢。寒门小户伺候不起这样的人;豪门大户除了少数,大多数对于逆子都是家法伺候的。

  教育阅读和各种畅通的信息渠道,又可能会让五十而不惑的人,得以分享别人的经验和教训,或许到55就知了天命,赶上5年,到60则也一样耳顺。

  现在的人,城乡都有三四十岁还在家啃老的,也有三四十岁还没娶未嫁的。自己的人生都没立起来,对人事和人世的不惑就无从谈起。有的30结了婚,但是还依靠一方或双方的父母帮忙,还没立住。那也谈不上三十而立。

  看来,孔夫子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到现在可能大致的情况是三十不立四十立,五十而不惑。往后推迟十年。又因社会高度复杂,人心不古,五十到六十之间因阅历积累,社会阴暗面接触过而加速知天命和耳顺,赶上来。

  这些纯属个人因为想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说法引发的瞎琢磨。不一定对。分享出来当个靶子让大家打。

2023/3/9

社·研究生院  1978-1981我的校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俺毕业若干年后,母校进入自己的校址,北京京顺路西八间房,现在的房山校区,我从未去过,而且更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了。

此图是借来的

邹蓝|古代交通之厄于陈蔡  一

邹蓝||中国古代36郡,现仅31省,越南60个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