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生做好一件事》《脍炙人口》《格言联壁》

 福兴堂图书馆 2023-04-13 发布于河南

《一生做好一件事》

有一位女作家被邀请参加笔会,坐在她身边的是一位年轻的匈牙利男作家。

女作家衣着简朴,沉默寡言,态度谦虚。男作家不知道她是谁,以为她只是一个不入流的作家而已。

于是,他有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

“请问小姐,你是专业作家吗?”

“是的,先生。”

“那么,你有什么大作发表呢,能否让我拜读一二部。”

“我只是写写小说而已,谈不上什么大作。”

男作家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他说:“你也是写小说的,那么我们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请问你出版了几部?”

“我只写了一部。”

男作家有些鄙夷,问:“噢,你只写了一部小说。那能否告诉我这部小说叫什么名字?”

“《飘》。”女作家平静地说。那位狂妄的男作家顿时目瞪口呆。

女作家名叫玛格丽特·米切尔,她的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现在,我们都知道她的名字,但这则典故中那位自称出版339部小说的作家,已经无从查考了。

一生只要干好一件事,人们就会记着你,一辈子如果干了许多可有可无的事,对于生命而言,只不过是在原地转圈而已。

《脍炙人口》

脍炙人口:美味佳肴人人都喜欢吃。常用来比喻人人赞美的事物或传诵的诗文。脍:细切的肉。炙:烤肉。成语出自《孟子·尽心下》:“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

春秋时期,曾皙和曾参虽然是父子,但同拜孔子为师,跟随孔子研究学问。曾皙特别喜欢吃羊枣(一种野生果子,俗名为牛奶柿)。曾皙死后,曾参非常怀念他,就不吃羊枣了。这件事,在各国之中广为传颂,成为宏扬孝道的一段佳话。

到了战国时期,公孙丑听到了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向老师孟子请教道:“老师,脍炙和羊枣相比,哪一样更好吃,更珍贵呢?”

孟子明知道他对曾参的故事不理解,笑笑说道:“脍炙比羊枣更好吃!世上的人,哪有不爱吃脍炙的道理!”

公孙丑问:“既然脍炙比羊枣更好吃,那么曾皙爱吃羊枣,也一定爱吃脍炙了。那为什么曾参在父亲死后只戒吃羊枣,却不把脍炙也一块戒掉呢?”

孟子回答道:“脍炙这样东西,人们都喜爱吃;羊枣虽然没有脍炙那样可口,但吃羊枣却是曾皙的一种独特爱好,所以曾参在他父亲死后只戒吃羊枣,不戒脍炙。这就好比对长辈只忌讳称其名字,不忌讳称其姓。很多人都同姓,而名字却是每个人所独有的,不是人们共享的。”

听了孟子的这番回答,公孙丑才把曾参戒吃羊枣的事弄明白。

《格言联壁》

经济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

心性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满。

舍事功更无学问,求性道不外文章。

【译文】经国济世之道只有从学问中来,才有不竭的源泉。修身养性之道只有体现在建功立业上,才算得上圆满。不为建功立业服务的学问不能算学问,要寻求修身养性之道,必须到圣贤的文章中去寻找。

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

何以上达,曰下学。何以远到,曰近思。

【译文】什么是最好的德行?不过是在日常行为中有好的态度和行为。怎样才能称得上德高之人?不过是那些谨言慎行的人。怎样才能达到品学兼优的境界?只有虚心学习。如何才能实现远大抱负?只有对当前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竭忠尽孝,谓之人。治国经邦,谓之学。

安危定变,谓之才。经天纬地,谓之文。

霁月光风,谓之度。万物一体,谓之仁。

【译文】尽心尽力地忠于君王、孝顺长辈,称为人。治国安邦的道理和谋略,称为学问。能转危为安、平定叛乱的人,称为人才。编织天地万物于尺幅之间,称为文章。心胸光明坦荡,称为风度。把天地万物看成是与我一体的,才称为有仁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