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用中医思考孩子的教育

 江流千古水映月 2023-04-13 发布于浙江
作者:董洪涛
这是选择中医馆在公众号发布的
第2026原创内容

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如果失去了健康,教育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我用中医理念来思考这些问题。

培养孩子成材,这是天下父母的一致愿望。可是,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呢?今时流行内卷,内卷的结果就是,孩子们孩子体质下降了,更容易生病了,而且精神方面的疾病更高发了。

显然,我们的教育出现问题了。以下我用中医理念来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

一、我们培养孩子,第一条是孩子要身体健康

我读小学时,老师反复说过这样一句话:“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当然,我也在分数与考试中度过了小学、中学。好在那时教育还没有开始内卷,我上小学和中学的日子里还充满着太多的快乐。

今时则不然。不但家长重视分数,学校亦把分数作为考核老师的标准。结果就是孩子们在拼命地提高学习成绩。这固然是好事,若过度重视成绩,过则为祸了。

一方面,成绩绝不能代表着孩子的成功。永远拿第一名的孩子未必真优秀。考进名校的孩子未必真成功。成绩很重要,但绝不是唯一。孩子将来总要走上社会,社会才是检验人才的最终标准。有知识的人只是智商高,这显然还不够。真正的成功更需要情商和逆商。

 图片

另一方面,虽然有了傲人的成绩,却失去了健康,这样的成绩将毫无意义。从中医来分析,孩子偏得木气,木主升发,所以孩子的生机最旺,生命最有活力,也最不容易生病。可是今时不少孩子却很容易生病,甚至稍有风吹草动就各种感冒发烧。显然,不少父母并不懂得如何保持孩子的健康。

我的孩子在上小学,我常去校门口接孩子。八九岁的孩子的面色应该是红扑扑的,充满着青春活力,但我观察到,不少孩子的面色却是萎黄的。为什么?显然,我们给孩子选择了错误的生活方式和医疗方式。我们过度依赖医疗,特别是滥用抗生素和输液;我们让孩子吃了太多的垃圾食品,伤害了孩子的脾胃,导致气血不足,不能濡养面部了。 

二、我们培养的应该是心理健康的孩子。 

我的孩子放学回家,我常问一句话:今天开心了吗?至于考试成绩,我不怎么关心。我认为,培养孩子,一定要让孩子健康,不但身体健康,心理也要健康。而快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 

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再谈分数。某次孩子数学考了80几分,我问孩子,“你开心吗?”孩子说,“开心呀,后面还有好多比我分数更低的呢。”我说,“那么我也开心”——我为孩子的开心而开心。 

今时不少家长教育孩子时,常说要好好读书,以后可以找个好工作,挣大钱,或当大官。我却认为,这样的观点实在要不得。这些都是功利性的内容,最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位网友说的非常好:“用功利性的内容引导孩子,容易失去三观、理想、信仰等人的精神性的一面。一个没有精神支撑的人,是没有自我实现动力的,也是没有利他意识的。”我的观点是,功利性的东西还会损害孩子的心身健康,特别是容易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这会导致心量变小,进而容易诱发焦虑症和抑郁症。 

今时不少孩子患上了精神方面的疾病,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等等。有数据显示,国内小学和中学平均有24%的孩子出现了精神方面的问题。另据相关资料显示,8-16岁的中小学生中,抑郁率已高达34.57%,甚至高于成年人。 

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但作为父母,却总是逼迫着孩子拼命学习,让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旦超过了孩子能承受的极限,就容易导致心理崩溃。抑郁症非常可怕,就像是跳进了一个没办法爬出的深渊,那种恐怖的感觉没人能感同身受。 

三、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数十年来,我们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甚至提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话非常在理。但我们今时的教育却是过度地让孩子在起跑线上拼命,却没有重视孩子的持续跑步。

我的观点是,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过于重视起跑线上的学习,却忽视了一辈子的学习。今时生活中所见,从幼儿园开始家长们就已经紧张地不行了。更不要说进入小学,家长们更象是开足了马力的机器,轰鸣着督促孩子拼命学习。 

其实,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既然是孩子,本就应该多玩,玩的过程也是孩子身心成长的过程,这是合乎孩子的天性的,是自然规律。我们应该尊重这样的规律,而不是违背规律。 

今时我们加给了孩子太多的学业压力,导致孩子失去了玩的时间,这实在是错的离谱。一方面,因为没有玩耍的时间,孩子不快乐;另一方面,过度地学习消耗了孩子的精气神,让孩子的体质下降,更影响身心健康。 

作为父母,我的做法是,孩子可以不写作业,但不可以不玩。想玩就玩吧,只要孩子开心。孩子开心才是最重要的。作业,今天不写,明天可以写。再说,不写又有什么关系,反正早晚都会的。 

我自己虽然已经博士毕业、博士后出站了,但我一直在学习。每天上班的八小时我忙忙碌碌,工作不停。下班的时间,我几乎全部用来读书、学习、写作。孩子跟我说:“爸爸总是在学作业。”我说:“因为爸爸也要学习。”我自认为,只要活着,就要学习。生命不止,学习不息。 

但今时生活中所见,不少孩子在起跑线上拼命学习,一旦进入大学,应该自主学习时,却早早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开始贪玩了,甚至放纵自己,任意挥霍自己的青春,毫不珍惜。如此教育,实在是失败地彻彻底底了! 

该玩时,不让玩;该学时,却不想学。这不是一个两个孩子的事情,而是普遍现象,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四、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现在由于各种内卷,导致孩子根本睡不够觉,甚至长期处于困倦的状态。这样下去,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极大的摧残。我的观点是,关键是我们作为父母要有智慧,不必盲目追求分数,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孩子的成功。 

培养孩子,我认为抓住两点就够了: 

一是孩子必须健康成长。父母要尽一切的可能让孩子饮食健康、心理健康,要避免孩子受到过大的压力,要让孩子时时能处于身心和谐的健康状态。 

二是孩子的三观要正确。我一直认为,孩子的三观远比成绩更重要。如果三观与成绩二选一,我宁愿选择三观。在我看来,三观正意味着一个人能活出人生的价值,有极高的愉悦感和幸福感。如果认定学习就是为了赚大钱,就是为了花费时可以大手大脚,显然,这并不是正确的三观。 

一个人若心术不正,即使再有知识,再有能力,又能怎么样呢?相反,若三观端正,再辅以足够的知识,这才是最重要的。方向决定一切。若教育的方向错了,越是努力,越是糟糕。 

在我看来,如果孩子三观端正,身体健康,心地善良,这样的孩子必然尽其一生都会幸福、平安。 

在保证身心健康和三观正确的基础上,如果孩子还能取得优秀的成绩,那就更完美了。 

小结 

虽然孩子是自己生的,但孩子的生命主角终究是他们自己,父母永远无法代替。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扮演的角色是: 

一则,呵护孩子成长,做孩子最坚实的后盾;二则,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让孩子心身和谐,且心地善良;三则,忠实地见证孩子的成长,不过度干扰;四则,修炼自己,提升自己,给孩子以榜样。 

作为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正人先正己,如果想培养孩子有正确的三观,那么自己就有正确的三观。唯有先懂得先克己,然后方能教化孩子。所以,孩子的人生是否成功,全在父母的感化。如果父母总是发脾气,各种怨恨恼怒烦,试问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又如何保持快乐呢?

清明处于春夏交替之际,天气、温度、湿度等的变化比较大,在此期间应重视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