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诗的无穷意味,创作举例

 湖南周慎 2023-04-13 发布于上海

诗词需要给人以回想空间,所谓读后能有所回味,即是在字面之外还有其他意思,给读者以感触。

汉语言文字最是奇妙,很多时候在文字与文字之间的留白之处,不用细说意思,但读者自能从中感悟到某些情绪或情感,诗词即是这种技巧的最大发挥场所。

文字精练妥帖,意象组合合理,则可产生内在的张力与无尽的意味。故我们在进行诗词创作时,如果进行文字组合则是体现水平高低的最关键因素。

下面以几首七绝的文字进行研究与分析,对其构成进行优劣说明,或能得到某些技法上的体悟,从而提升诗词创作水平。

七绝 藕塘堤小立 文/诗友

如何好梦此时真,水影横塘芰叶新。

一鸟移声穿树过,落红深处已无人。

诗友这首作品写在荷塘边小立时所见所闻,题目的意思是可以的,只是诗句某些方面的文字组合差强人意,或有可以进行提炼的空间。

首句“如何好梦此时真”,作者想以见到荷塘的美景,犹如梦境一般,来进行进入主题描写。但是此句的前二字不太妥当,如要用“如何”这种问句方式起句,那么后面须进行回应才行,但作者没有,故起句这样写法并不合适。而且本句写法也过于直俗,诗味很少,可以重新构建字词。

次句的“水影横塘芰叶新”描写的意象略显稀松,文字精练不足。“水影横塘”意象描写不太合理,故所具美感也不足。“芰叶新”描写倒是还可以,因其描写的事物交代的比较清楚与鲜明。

第三句的“一鸟移声穿树过,”这个写法就过于拉扯了,啼莺蹴树,四个字就可以描写的意象,非得七个字来拉扯,非诗家语言。要知道,文字的密度可以提升句子的强度,而句子的强度增加,则诗质张力也会得到提升。反之,过于拉扯会大大减弱诗质。

尾句的“落红深处已无人”倒是大佳,具有引人深思联想空间,这句非常不错。为何“落红深处已无人”,不进行回答,留给读者去回味,此即七绝尾句的经典手法之一。

虽然此句非常不错,但前面三句并没有做好铺垫,故感觉整首诗的诗质还是被前几句摊薄了,可对前几句进行调整调整。

七绝 荷堤小立 文/火云步韵一

清明雨后梦耶真,柳岸荷塘春水新。

小径风停双鸟啭,落红深处已无人。

这首对原作的前三句重新进行文字组合,虽然差强人意,但整体的诗味或许会好一些。

首句是写清明的雨后景色,有如梦如幻的感觉。没有说是什么景色,留给下一句说。次句则直接写”柳岸荷塘春水新“,此句切题,直接点明景物。其实这句我也不太满意,总感觉”柳岸荷塘“组合过于僵化与累赘,但一时没有思路,故就此将就罢了。

第三句”小径风停双鸟啭“,是对原诗句子重新加工,也是为了给尾句做铺垫。”小径“与”鸟啭“是给尾句的”已无人“做铺垫。在幽静的小路上有鸟叫,自然就是无人了嘛。”风停“则是给”落红深处“做铺垫,不至于尾句的刻画成为无根之萍。

经过调整后的这首七绝,画面的整体感与清晰感比原作会强上不少。主要就是这种句与句之间的搭配相对紧密与合理,各句的次序也比较井然,而且文字指向也相对清晰,所以层层推进到最后一句,则产生的诗味也就浓郁一些。

再跳出诗友原作的诗味进行重写,又会如何呢?下面这首就是完全不同的思路,但个人以为更值得品读。

七绝 荷堤小立 文/火云步韵二

荷堤小立证青春,岸柳闻莺百草新。

蝴蝶他乡还有梦,故园花谢已无人。

首句直接切题”荷堤小立“,而是为了”证青春“,我就是喜欢这种青春气息的荷塘景物画面。故次句改为”岸柳闻莺百草新“,这是一种朝气蓬勃的青春画面呀,多么美好的春天。

第三句”蝴蝶他乡还有梦“,转为写眼前的春天很美好,故此虽然是在他乡,但蝴蝶面对如此美好的春景,还是有梦有理想的,很喜欢与欣赏的。看似是在说蝴蝶,何尝不是在说人呢?由美好的眼前景物转为内心的一些情感了。

眼前虽好,但引出尾句的”故园花谢已无人“,从眼前的他乡美景,想到家乡故园的花或许已经谢了,却还没有人欣赏。这是一种多么无比惆怅的思乡之情。从美好见到不美好,这就是诗人的感性思维。言外之意有无穷情绪,此诗的三四句写作方法非常值得借鉴学习,看似写蝴蝶与花,但内在确实人与思乡。托物寄兴手法,此为标准的范例。

阅读 47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