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仙鹤草”的三则医话

 孙郎中 2023-04-13 发布于山西
【一】仙鹤草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芽草的全草。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其味苦、涩,性平,归肺、肝、脾经,具有收敛止血,补虚,消积,止痢,杀虫的功效。仙鹤草又称脱力草,在《神农本草经》中称为狼牙、牙子,其“味苦寒,主邪气热气,疥搔,恶疡,创痔,去白虫。”《本草纲目拾遗》:“消宿食,散中满,下气,疗吐血各病,翻胃噎膈,疟疾,喉痹,闪挫,肠风下血,崩痢,食积,黄疸疔肿痈疽,肺痈,乳痈,痔肿。”传统中医认为,仙鹤草性味苦涩而平,其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能收敛止血,广泛应用于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等血证,无论寒热虚实皆可单用或配伍应用。另一方面,仙鹤草能强壮扶正补虚,在辨治脱力劳伤、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气虚自汗、心悸怔忡等症中可获得良好疗效,正如国医大师干祖望所说:“凡人精神不振、四肢无力、疲劳怠惰或重劳动之后的困乏等,土语称'脱力’。到药铺里抓一包脱力草(不计分量)加赤砂(即红糖,也不拘多少),浓煎两次,服用,一般轻者1~2服,重者3~4服,必能恢复精神。”现代著名中医药学家叶橘泉在其编著的《现代实用中药》中概括仙鹤草的功能“为强壮性收敛止血剂,兼有强心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用仙鹤草必须要大量,少则效差,起手都应该在30克以上。实践证实,仙鹤草的补虚作用,虽然没有参芪来的快,但是后劲十足。
【二】仙鹤草味苦、涩、性平,归肺、肝、脾经。其药性平和,是中医收敛止血要药,临床多用于治疗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牙龈出血以及妇女崩漏下血等多种出血症。清代医书《百草镜》载,仙鹤草可下气活血、理百病、散痞满,治疗跌打吐血、血崩、痢、肠风下血,提示此药可补气止血,也可行气活血,为通补之品,故既能获补益之效,又无碍气留瘀之弊。我认为,仙鹤草主要通过强补而达到收涩,而不是通过收涩而到强壮。仙鹤草除了有强大的补益和止泻效用,还可用于强心,止血,止咳,止白带和杀虫等一些以气虚为主的疾病,诸位切不可等闲视之。据我了解,很多名老中医喜欢用这味药,比如谢海洲、干祖望、朱良春、王幸福、余国俊等,他们不仅把仙鹤草当成一种“补药”,还将其作用作了延伸和发挥。在用量上可谓大手笔,针对慢性病的治疗,奏效甚捷。《中药学》载,“仙鹤草用于劳力过度所致的脱力劳伤,症见神疲乏力而纳食正常者。每天用本品30克同等量红枣水煎浓汁,分服,以调补气血,有助于体力恢复。”另外,仙鹤草擅长治疗眩晕。虽此一味而有补虚不留瘀,息风能祛痰,敛虚火而止眩晕诸功,故为治疗眩晕的要药。如在眩晕急性发作【西医称“美尼尔综合征”】的时候,仙鹤草也有比较好的作用。剂量要大,可以用60~100g仙鹤草煮水,可加大枣一起煮!【三】仙鹤草可以说是一味自带“仙气”的草药!虽然它在中药大家族中,并不算是一味很有名的中药,和人参、枸杞等相比,知名度要逊色很多,所以价格也低很多。但是仙鹤草确实是一味好药,作用并不比人参弱多少,更重要的是具有人参所不具备的多种功效。仙鹤草具有很好的强壮作用,民间常用来治疗脱力劳伤及贫血衰弱,精力痿顿等,方法是仙鹤草30~50克,加上红枣十个,水煎煮,当茶分多次服用。另外,仙鹤草还可以用来治疗过敏性紫癜。现代医学认为,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如果不积极治疗或者治疗不得当,容易出现肾损伤等问题,甚至会出现血尿、蛋白尿等情况。而仙鹤草的作用是收敛止血,同时还能解毒,治疗由血热引起的过敏性紫癜有很好的作用。据有关文献记载,仙鹤草用于治过敏性紫癜,效果很显著。比如国医大师周仲瑛在加味阿胶饮、茜根散、二至丸基础上加用仙鹤草15克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首届国医大师张琪常用仙鹤草30克配伍紫草、侧柏叶以凉血止血,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许华用仙鹤草15克配伍侧柏叶、白茅根,凉血止血、散瘀止血,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当然,任何药物都有偏性,都有其适用性,大家在选择服用前,最好先找有经验的中医大夫看看自己适合不,这样更为妥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