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你在学校有几个好朋友啊?”闲来无事,和儿子聊天的时候,我们总是不经意间问到这个问题,而且不止一两次。隔三差五,换个方式打听儿子在学校和同学的相处,无论是女生,还是男生,成了我们关心,或者说评判儿子校园生活开心不开心的金标准。 “男生有小c,我和他聊游戏!还有小b,下课我俩经常在一起,还有小d,周末我俩打算一起约着吃饭,他还要邀请我参加生日party呢!”10岁的儿子总是很认真地给我们讲着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种种趣事。 虽说,他嘴里的小伙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都会换掉几个,然后重新又找到新的好朋友。无论a换成了b,还是b换成了c,在他天真的认知里,这些来往密切,可以一起聊天,玩耍的同学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哪怕很多年以后,他们早就忘记彼此,但这份友谊在当下就是弥足珍贵。 “妈妈,你有好朋友吗?他们都是谁呢?我认识吗?”偶尔,娃也会反问到我们。 每每被儿子问到这个问题,讲真,有时候是语塞的。迫不得已,从早已尘封的记忆里,扒拉几个高中时代一起长大的玩伴说给儿子听。有时候回想一下当年的点点滴滴,虽然遥远到模糊,但还是很有意思的。 这些好朋友,已经不记得有多久没有联系了。高中毕业,大学毕业以后,各自成家立业,不在一个城市生活的话,彼此早就没有了任何交集,除了那些残存的共同的记忆,偶尔打个电话,也不知道说点什么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样貌变了,爱好变了,关系也变了。我们早就不是彼此最好的朋友了,只是没有进行正式的关系分割仪式而已…… 或许,这就是成年人最真实的世界吧,无论你承认还是不承认。 有时候,不想,也不忍心告诉10岁的孩子,没有好朋友才是真实的生活,但终归太过“残酷”,还是先不让他知道吧。等他一天天长大了,和我们待得足够久,或许自己就看出来,也想明白了。 “你和y阿姨,一定是好朋友了吧?” “不,y阿姨是我的朋友,也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我已经刻意回避“好朋友”这个词儿了,或许太过沉重,或许太过正式,更或者自己真的不想太过走心。 “好朋友”这三个字很久不出现自己的生活里了,自从7年前,因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我主动地,决绝地失去了自认为这辈子最好的朋友。现在想起来,还是让人很伤心的一件事。 时过经年,渐渐撇开了情感的羁绊,你才发现,成年人的关系其实可以很简单,很纯粹,甚至非常坚固,只是少了那么点感情色彩而已。 10岁的娃,他会看到我和爸爸,每天有打不完的电话,经常挂电话的时候意犹未尽;他会发现,爸爸妈妈的周末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饭局,或者活动,每次回来都很开心的样子;他也会看到,爸爸隔三差五都要参加一个线上的活动,听同样一波人讲课,也给同样一波人分享。 在娃的眼里,和爸爸妈妈经常在一起的叔叔阿姨们,无论是做什么行业的,或者男,或者女,一起喝茶是他们,一起吃饭是他们,一起做生意也是他们。而且,很多人在父母的嘴里,经常被提及,他们的观点,还有他们的故事。 从陌生到熟悉,从狐疑到信任,从偶尔合作到共同成长,一起搞钱的人们,好像不需要什么多余的解释,也没有什么刻意的语言,也从来不记得有谁提到过好朋友这三个字。 自然而然的,有人来了,有人离开了,也有人一直在。总之,无论一起走过多久,这些一起搞钱的,一起搞过钱的家伙们,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应该算是彼此最幸运的相识了吧。 可以不是好朋友,但值得一辈子珍惜…… |
|
来自: 新用户7836avfg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