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沧源佤族自治县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23-04-13 发布于山东

       因在澜沧江支流之源而得名。

       西汉属古哀牢国地。东汉属永昌郡哀牢县。三国蜀汉属益州哀牢县。西晋至南朝梁属宁州永昌郡。北朝州至隋属濮部。唐南诏国属永昌节度望部。宋大理国属永昌府。元朝时南部及东北部属木连路军民总管府,西部及中部属孟定路军民总管府。明初属孟连长官司,万历十三年(1585年)属耿马土司,上隶孟定府。清光绪十四年(1888)属镇边直隶厅,上隶顺宁府。

    民国初年在勐角董土司地设沧源行政委员会,归迤南道管辖(1914年迤南道改为普洱道)。民国4年(1915年)镇边县改名澜沧县,沧源地仍归其管辖,划为澜沧县第11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4月,澜沧县勐角、勐董、大蛮海、岩帅四土司改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改沧源设治局。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5月,沧源设治局属云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驻宁洱县)。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属云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宁洱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属云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驻缅宁县)。

    1949年4月,成立了沧源临时人民政府,属宁洱专区。1951年3月7日,沧源县成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1951年4月2日,将宁洱专区更名为普洱专区,沧源设治局属普洱专区。1952年11月21日,撤销沧源设治局,设立沧源县,属普洱专区(1951年3月成立沧源县人民政府,驻地岩帅)。1952年11月25日设立缅宁专区,原普洱专区的沧源县划归缅宁专区;年末县政府迁驻勐董。1954年6月30日,缅宁专区更名为临沧专区,沧源县隶属临沧专区。1958年9月24日,撤销沧源县,设立沧源佧佤族自治县,1963年9月13日,沧源佧佤族自治县改名为沧源佤族自治县。1964年2月28日正式成立沧源佤族自治县。1970年,临沧专区改为临沧地区,沧源佤族自治县隶属临沧地区。2003年12月,临沧撤地设市, 沧源佤族自治县属地级临沧市。

       董棕林位于千米国画长廊景区。董棕林的点缀,使壁画增添了绚丽多姿的色彩,而成为一个主要景观。董棕树适应生长的气候为热带、亚热带。全县各乡镇基本上都有分布,勐来峡谷的董棕林比较集中一些,大概生长着上千株,董棕树高约15-20米,其种子坚硬,种植时必须先把它的种子泡在烫水中,等种子的外壳松软时,便可以种植。董棕树惯长在有巨石巨崖的石脚坡上,无论坡度有多大,它还是那样的笔直挺拔,象征着盘居在佤山上的佤族人民,有人把它喻为正直勇敢之人;董棕树的寿命一般在一百年至二百年之间。到生长的后晚期,便会从树尖的树叶开始脱落,就像脱发的老人。当破开时,人们发现除内有腹丝之外,大都是空的,因此,也有人把它比作"外吐文章腹中空"之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