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分钟生活圈”让人欲望匮乏,您怎么看?

 谈笑有我一个 2023-04-13 发布于新疆

文章前半段来自Carlo Ratti、Richard Florida,文章最初发布在WEF上,链接为:https://www./agenda/2021/11/15minute-city-falls-short/ 

后半段为TOP以及读者的思考

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不做任何商业用途,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图片



图片

城市理念的新宠

”15分钟街区“


新冠最糟糕的日子终于过去了,尽管早先有预言城市人口将长期外流,但如今人们正陆续回归。疫情给城市留下了一些永久的变化——例如,街道上曾为汽车和停车场服务的空间,如今成了自行车道、小公园和餐馆等设施的场所。

图片图片

纽约在推动市议会通过立法,建立永久性的户外用餐规则


这场大流行中出现的最大的城市理念之一,则是“15分钟城市”理念。

由法国城市学家卡洛斯-莫雷诺(Carlos Moreno)提出的15分钟城市希望,所有的日常生活的空间必需品——商店、学校、工作场所、医生办公室、公园、图书馆、餐馆和其他设施——都位于离家不远的15分钟步行或骑自行车的地方。通过这种方式,每个社区都成为一个 '等时线',一个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探索的区域,让所有居民都能方便地步行可达。

Carlo Moreno2020年的TED视频

15分钟城市的目标在于,以人类的时间体验为基础,重新组织物理空间。人们可以选择住在离办公室或共享办公空间近的地方,从而消除通勤之苦。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地走到附近的小公园,而无需担心停车位的问题。

社区建设以及社区管理也将受益:将一个城市分割成更小的单元,从社会角度来看,它更容易管理。

全球各大城市已纷纷开始实践15分钟城市的模式。例如,墨尔本计划在800米半径范围内建立独立的社区。波特兰的气候行动计划呼吁建立更有活力的社区,让90%的居民能够步行或骑行满足日常需求。最坚定的支持者仍然是15分钟城市的发源地——巴黎,其市长安妮·伊达尔戈自2020年初便开始倡导“一刻钟之城”(ville du quart d'heure),并将其融入更广泛的计划,以积极出行方式替代汽车。许多街道上,汽车速度被限制为每小时30公里;每月有一个星期天,塞纳河沿岸禁止汽车行驶;到2024年,“每条街道上都将有自行车道”的规划也在进行中。

图片

图片来源:treehugger,巴黎15分钟城市圈

这样的实验是前所未有的,令人振奋的,而且它们建立在长期以来的规划原则之上。自战后单一功能的现代主义危机以来,城市规划师和设计师提出了混合用途的发展,在不同的社区中住宅、学校和商店并排而立。15分钟街区提供了一个具体的空间尺度,并为更大的城市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式,它被分解成尺度更小同时可重复的部分。


图片
两位作者的“不满”
从15分钟城市
到15分钟“基线”


但问题在哪里?有何不满意的呢?

首先,这个概念并非处处适用。
对于像美国这样以郊区为主的国家,15分钟社区推进不了。尽管,我们可以轻易地想象巴黎、哥本哈根和巴塞罗那这样的城市,或者在如曼哈顿、布鲁克林、波士顿和剑桥这些更紧凑的地区有所体现,但要将这一理念推广至美国广袤的郊区地带便显得遥不可及。

其次,15分钟社区并无法改变经济和地理不平等的严峻现实。这一理念只是为富裕的城市居民提供了便利设施和优美的步行环境,更多地适用于繁荣的城市社区,却难以适应城市贫困地区。正如哈佛大学的埃德·格莱泽(《城市的胜利》一书作者)所指出:弱势群体在自己的社区里生活艰难,这些地方缺乏高端社区所拥有的工作机会、杂货店和便利设施。

另外,许多城市规划师质疑,15分钟社区这个概念究竟有何创新之处?他们认为这只是对城市社区或“乡村”概念的重新包装。乡村生活确实有诸多优点,如紧密联系的社区、惬意的生活节奏以及舒适的通勤环境,但它却缺乏真正城市生活的活力。

城市生活需要整个城市和都市区的广泛互动连接。一些最重要的机构,如顶尖大学、博物馆、大剧院等,都无法轻易复制。正是因为城市为这些不可思议的机构和资源创造了市场,才使得城市具有活力与繁荣。

我们可能每天都会去我们街区附近的咖啡店,但我们每个月只能坐一次地铁去博物馆或剧院。

事实上,我们中的一位同事最近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去一个特定地点的频率与它离我们家的距离成反向关系,具体来说,是访者数量与(访问频率与通行距离的乘积)的平方成反比。(点击下文,阅读主导城市发展的竟然是数学!)

图片

与其说是一个完整的15分钟的城市,我们建议考虑类似于 '15分钟基线 '。

这个范围更广的术语可以提醒我们一个重要的事实,即城市中真正有活力的部分,往往是在第一个15分钟结束时开始的。
有了便利的交通,我们就可以把更长时间的旅行,留给我们需要的地方:去体验和参与只有在真正的城市和都市区范围内才可能实现的多样性和专业化服务。
从定义来看,伟大的社区是不完整的,其功能是众所周知的踏脚石,或者是居民可以从此处进一步触达更多伟大设施的起点。伟大的社区从来不是自给自足的,而总是伟大城市的产物和功能的一部分。


图片
我们的回应



我们把这篇文章转给了一些读者,收集了他们的想法,主要总结为以下三点:

1)亚洲紧凑城市适合“15分钟城市”的规划

美国是一个“郊区国家”,这种地理格局的形成有历史、文化、规划等种种原因——二战后为了解决大量退伍军人的安置与就业,美国政府推出了贷款计划,鼓励老兵买房,需求创造供给,进而快速拉动整体经济繁荣。然而,这一政策催生了城市郊区化与城市蔓延,而且由于用地单一,新兴城市地带缺乏活力。开发商赚得盆满钵满,但是也让美国变成了一个“郊区国家”。

在亚洲,最主要的因素是人口——人口基数大,加之大多数人口都集中在设施更便利、发展机会更多的城市,城市更加紧凑。正因如此,亚洲国家更合适采纳“15分钟城市”的规划方案。在“15分钟城市”的理念下,居民在步行或骑行15分钟内即可轻松到达工作、购物、教育、休闲等生活必需场所。


对于亚洲国家而言,这一规划理念弥补了人口密集带来的空间紧张问题,同时也提高了生活品质。在这样的城市构想中,人们无需长时间通勤,从而减少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而且,这一方案还鼓励人们走出家门,加强社区互动,增进邻里之间的联系。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亚洲国家在发展城市化进程中,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城市规划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他们可以借鉴世界各地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推行“15分钟城市”规划。

通过合理地分配资源、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将各类功能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亚洲国家的城市将为居民提供更为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同时,这一理念的实践还将有助于推动绿色出行、节能减排,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90%与10%的平衡,靠高效交通

“15分钟城市”理念在提出时旨在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创新的城市环境,它指的是在15分钟步行范围能满足至少90%的生活需要,解决吃饭、购物、娱乐、学习、医疗、工作。
请注意,是90%的需求,看大戏、逛博物馆等这10%的需求,还真的得去市中心,市中心是一个城市能级与居民文化品味的集中呈现。

图片

Carlo Moreno在2016年提出这个概念时,特别强调,这并不是要把城市变成小村庄。城市生活是充满生机和创造力的。城市是经济活力和创新的体现,城市生活应该更加令人愉悦,更加充满生机。

基于此,“15分钟城市”应该是一个高效互联的地方。
首先,互联指的是各种出行方式的互联,比如在现有的公共交通站点提供良好的步行和自行车连接,这里的交通体系让长途/短途的出行更便利更宜人。
互联也指15分钟社区之间的彼此互联,让不同社区之间的公共交通连接质量和频次增强。

图片

3)伟大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品质

对于我们来说,下一个阶段城市的增长被确定为更高质量的增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包括GDP目标,而是将“以人为本的公正转型”作为城市下一阶段发展战略的核心。
随着新一代人们在生活方式上的变化,新的工作方式的出现,现有城市空间以及其结构也将逐步支持这种变化与需求。

“15分钟城市”是对人需求的回应,让居民的生活幸福感更强,激发社区居民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进而营造出有特色有秩序的新一代社区,这不是城市规划师规划出来的,而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是一个“涌现”的结果,而且在不断变化中。

伟大的城市不仅仅有创新与工作,也有温馨与生活。

我们希望在中国版本的“15分钟城市”中,城市空间成为居民生活、工作、娱乐的舞台。

在15分钟的城市环境中,人们可以在步行或骑行的短距离内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降低碳排放,提升生活质量。与此同时,社区居民在互动交流中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使得城市空间充满个性和活力。而在更广泛的城市中,可以为生活带来更多的惊喜、灵感与wow时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