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6年,湖南一老农看报后找到杨成武:我还没死,怎么回事

 qiangk4kzk8us4 2023-04-13 发布于云南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6年,71岁的湖南老农张德仁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目的是寻找杨成武。

原来,就在几天前,张德仁在城里务工的女儿拿回家一张报纸,指着一篇采访杨成武上将的文章说道:“爸爸,文章上面的张连长是不是你呀?”

张德仁仔细看着文章的内容,他越看越激动,最后哽咽着说:“没错,就是我,杨团长说我牺牲了,可我还活着呀!”

张德仁心里感慨万千,他没想到杨成武还记得自己,只不过杨成武误以为他早已牺牲。

为了澄清此事,张德仁攥着报纸,毅然决然踏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

1986年,湖南一老农看报后找到杨成武:我还没死,怎么回事

杨成武文章中提到的张连长究竟是不是张德仁呢?他们两人之间又发生过什么事情呢?

小红军 大胆识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红军完成了一次军事历史上的奇迹——长征。

两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战士们征服雪山、踏过草地,途经14个省,打了大大小小600余场战斗,谱写了数不尽的英雄事迹。

英勇的红军战士们大多数都是20岁左右的小伙子,10多岁的红军战士也大有人在,其中年纪最小的一位红军战士是只有7岁的向轩,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张德仁同样也是一位“小小红军”。

张德仁是湖南醴陵人,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家庭条件非常差,再加上当时军阀混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让张德仁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1986年,湖南一老农看报后找到杨成武:我还没死,怎么回事

红军战士们为了宣传党的革命思想,传达共产主义的先进理念,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进行革命宣传,1928年,红三军在湖南各个农村开展宣传工作,号召广大爱国人士加入到革命当中来,正是在这一年,红军的旗帜飘扬到了湖南醴陵。

时年只有14岁的张德仁第一次认识到了共产主义的先进思想,再此之前,其他的主义都是以资本家和领导者为主导,只有共产主义为农民和工人发声,小小年纪的张德仁投入到了红军的怀抱。

红军首长见张德仁年龄尚小,便先将他安排到了勤务兵的岗位上锻炼,张德仁也没让大家失望,自从进入到了革命队伍当中,他什么活都抢着干,为战士们打水,给战士们洗衣服,很快便与战士们打成一片。

1986年,湖南一老农看报后找到杨成武:我还没死,怎么回事

别看张德仁年纪小,办起事来脑袋灵光着呢,因为张德仁的表现良好,组织安排他担任了红1军红1团的通讯员,有趣的是,红1团的团长是杨得志,张德仁是同乡,杨团长对这位小通讯员也是格外器重。

通讯员一职是有挑战性的,他主要负责传达军队命令、列队传令等重要情报信息,张德仁虽然个子不高,但跑起步来成年人都赶不上他,而且他的记性好,能把情报一字不落地传达下去。

因为工作需要,张德仁会与部队的各个首长打交道,像林彪、聂荣臻等部队领导他都认识,与杨成武的相识也是在张德仁任职通讯员的时候。

那段时间,杨成武与张德仁的见面次数虽然不多,但张德仁聪明伶俐的头脑给杨成武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986年,湖南一老农看报后找到杨成武:我还没死,怎么回事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第五次“围剿”,因为王明犯了“左”倾错误,使得红军在战斗中处于不利地位,红军奋力抵抗1年的时间,无奈没能取得胜利,红军于1934年10月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张德仁紧跟大部队长征的道路,一直到达陕北,这段路程充满着艰难险阻,不仅要面对恶劣的天气和泥泞的道路,还要时刻提防敌人战斗机的轰炸。

但张德仁没有退缩,他经历了长征途中最惨烈的战役——湘江战役,战时几天几夜都不曾合眼,在四渡赤水、抢夺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行动中都能见到张德仁的身影,红1军团一路上打的仗,张德仁一个都没落下。

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张德仁让红一团团长杨得志更加刮目相看了,在与其他领导谈论张德仁时,杨得志从不吝啬赞美之词。

1986年,湖南一老农看报后找到杨成武:我还没死,怎么回事

因为张德仁战场表现格外出色,跟随大部队到达陕北后,组织决定对他重点培养,将他安排进了抗日大学进行学习,在学校里张德仁接触到了更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以及军事理论,同时还学习了历史、国运和统战等课程,为他以后在战场上出色的发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组织十分赏识张德仁的才华和魄力,毕业后,安排张德仁为独立团1营1连连长,成为了杨成武麾下的兵。

1连是整个独立团的尖刀连,这就意味着每次的战斗张德仁都要冲在最前面,正面抵抗敌人的进攻,1连所承担的责任是最艰巨的,所接受的任务是最危险的,但张德仁表示:“只要组织有需要,哪怕万劫不复,我都在所不辞。”

1986年,湖南一老农看报后找到杨成武:我还没死,怎么回事

张德仁在长征途中腿部受了伤,当时的医疗条件落后,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导致张德仁的双腿落下了病根,影响到了走路,杨成武索性给他取了个外号“醴陵拐子”。

杨成武一口一个“拐子连长”得叫着,张德仁非但不生气,反而很喜欢这个外号,因为这不仅是杨成武对自己的关心,更是两人革命友谊的体现。

在后面的战争中,张德仁也切实履行了自己的承诺,每次战斗他都是冲锋在第一线,穿梭在枪林弹雨之中,为队伍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大大小小几十场战斗中,当属平型关战役最为惨烈。

驿马岭阻击战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开始大肆侵华,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二次合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其中杨成武领导的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就是由红一师改编而来。

狂妄自大的日本人叫嚣:“三个月内灭亡中国。”搞得中国老百姓人心惶惶,但他们明显低估了八路军的实力和抗战的决心。

1986年,湖南一老农看报后找到杨成武:我还没死,怎么回事

在八路军与日军的交战中,平型关战斗是不得不提的,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平型关的主战场开始之前,我军为了阻止日军增援而发动的驿马岭战役同样重要,可以说,如果没有驿马岭战役胜利作为铺垫,平型关大捷就不会那么轻松。

1937年8月22日,杨成武接到中央军委命令,率领115师独立团由陕西东渡黄河挺近山西,杨成武、张德仁带着战士们走山路、过森林,翻山越岭,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9月20日,八路军115师集结在灵丘县上寨镇,首长分析了当前战场局势,决定利用平型关的地形,居高临下对日军打一场伏击战。

1986年,湖南一老农看报后找到杨成武:我还没死,怎么回事

战前,9月23日,115师师长林彪和副师长聂荣臻召开了一场动员大会。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师长林彪曾先后三次现场勘察平型关地形,第一次是林彪和参谋员一同前往,爬上平型关关口制高点,拿出地图进行比对,确保地图呈现的地形与实际地形没有误差,第二次比较有意思,为了不被日军发现,林彪特意借了一件老农的衣物穿上,乔装打扮一番前去勘察的,这次勘察过后,林彪脑海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大概的伏击作战计划,第三次是在动员大会之后,林彪和聂荣臻专门带领着部队高层前去现场侦查,向各位旅长、团长指明了伏击地点和注意事项。

1986年,湖南一老农看报后找到杨成武:我还没死,怎么回事

杨成武率领的独立团所接到的任务是,深入日军后方,穿插到驿马岭的腰站村,切断敌人从涞源、广灵两地到灵丘的公路运输路线,并且要阻击日军从涞源和广灵两个地区的增援。

腰站这个地区非常重要,主要杨成武能够成功阻止敌人的增援,就可以保证八路军主力师与日军的正面战场不受干扰,大大增加八路军正面战场获胜的几率。

时间紧,任务重,动员结束后,杨成武带领独立团1800余名战士从上寨向腰站地区进发,

9月24日,独立团在行军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途中,侦查员发现不远处有几名日军的骑兵正从驿马岭向西南方向前进,八路军只好临时更改路线,放弃大路,走丛林小路。

崎岖的丛林小路不是那么好走的,地面充满了泥泞,大概走了几个小时,眼看马上就要到白羊铺村了,可这时候出现了意外。

1986年,湖南一老农看报后找到杨成武:我还没死,怎么回事

张德仁所在的独立团1营1连与刚刚看到的日军骑兵小队“偶遇”了,还好排长反应快,带着队伍直接向日军骑兵小队发起了进攻,等领头的日军反应过来后,有几个日本兵已经被斩于马下了,日军见势不妙,慌忙逃跑。

但是日军的逃跑路线有些不对劲,团长杨成武发现,日军是向驿马岭和灵丘县方向逃窜的,杨成武感觉不对劲,于是派出两名侦察兵前去打探情况。

独立团这才知道,驿马岭地区已经被日军占领了,为了顾全大局,独立团肯定不能退缩,但我们也不能打无准备的仗,杨成武迅速勘察了独立团所在区域的地形,发现山路两侧的山头也是不错的伏击地点,虽然这里地势要比驿马岭矮,但仍然可以阻碍敌人的增援。

于是,独立团在山头上构筑了阵地,并利用这难得的时间休息调整了一番。

9月24日下午四点,侦查员传来敌情通报,日军一个联队(大约3000人)正从涞源城出发向驿马岭赶来。

1986年,湖南一老农看报后找到杨成武:我还没死,怎么回事

杨成武紧急部署了作战任务,张德仁所在的1营在山头保持警戒,负责正面阻击,2营趁着夜色前往三山镇,切断广灵到灵丘的路段,避免日军的增援,3营则负责预备工作,但也要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独立团战士们个个蓄势待发,大家都知道,接下来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一场恶战。

天公不作美,24日晚上下起了大雨,1营警戒的战士们头顶大雨,手中紧握步枪,不敢有丝毫懈怠。

25日,天刚蒙蒙亮,一场大雨过后,山雾弥漫开来,雾气最浓时,根本无法分辨5米以外的环境,给侦察兵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杨成武派出几名战士潜伏到山路旁边,听着动静,日军的联队已经赶来,并占领了驿马岭的重要隘口,日军随后摆开战斗队形,利用浓雾和岩石作为掩护,慢慢向我军摸索过来。

1986年,湖南一老农看报后找到杨成武:我还没死,怎么回事

不管是人数还是地形,我军都处于不利地位,但如果想要阻扰敌人,必须要拿下被日军占领的隘口。

杨成武随机应变,命令山头的1营1连正面阻击日军,2连从右翼策应3营,对隘口形成包抄之势。

25日7点左右,大雾散去,视野逐渐清晰,当日军穿越隘口之时,张德仁率领1连战士向日军发起了袭击,随后,1营全员出动,向日军发起了冲锋。

1986年,湖南一老农看报后找到杨成武:我还没死,怎么回事

但这批日军并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意识到情况不妙的日军没有选择撤退,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分散开来,寻找机会展开反攻。

等日军反应过来后,立马对我军展开了进攻,日军的火力更为凶猛,这场仗打得异常惨烈。

震天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双方的阵地瞬间变成了一片火海。

张德仁率领的1连情况非常不妙,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一伙日军从1连后方包抄了过来,1连被前后夹击,密密麻麻的子弹像雨点一点向1连的战士们砸去,但1连战士视死如归,没有一人退缩。

这场仗,1连战士们伤亡过半,连长张德仁也身负重伤。

1986年,湖南一老农看报后找到杨成武:我还没死,怎么回事

日军的顽强抵抗让战斗进行地异常艰难,好在八路军战士们顶住了压力,一直到下午4点,

平型关战斗取得大捷的消息传来,独立团战士们群情激昂,当下独立团已对日军形成了包围之势,杨成武一声令下,独立团随机发起最后的总攻,日军溃败,狼狈地逃回了涞源县。

这次战斗,独立团歼灭了300余名日军主力,成功阻止了日军的增援,因为张德仁所在的1连战斗太过惨烈,团长杨成武误以为张德仁已经牺牲。

战后,杨成武接到了新的任务,还没来得及仔细打扫战场便率领着独立团出发了。

而此时的张德仁身负重伤昏了过去,但他却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力活了下来。

一张报纸 三份情谊

独立团走后,张德仁慢慢苏醒了过来,刚开始的他意识还不怎么清醒,只感觉胸部和背部传来剧烈的疼痛,等他稍微缓过来一些后,便开始艰难地向山路边爬去。

顶着重伤,每一次爬行都像是在刀山火海中行走,但他没有放弃,他对求生的渴望大过了疼痛的折磨。

正巧,张德仁碰见了115师的另一支大部队,随后,他被战士们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战地医院,因为伤势过重,张德仁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又几次昏迷了过去,好在战士们在旁边一直为他加油鼓劲,张德仁才避免睡死过去。

到了医院后,张德仁被紧急拉进抢救室,他的身上多处中弹,其中一枚子弹贯穿了他的身体,从右肺部穿过,如果再偏一点点就打中心脏了。

张德仁的主治医生看到他的身体情况都忍不住落泪,好在张德仁救治及时,保住了一条命,只不过手术后的那几天情况不容乐观,术后他陷入了一次重度昏迷,一直到第三天才醒过来。

1986年,湖南一老农看报后找到杨成武:我还没死,怎么回事

张德仁在战地医院待了两个月,这两个月他从来没下过床,身体稍微一动弹伤口就疼得不行。

慢慢地,张德仁在医护人员的照料下终于能够走路了,虽然医生建议他需要再住院一段时间,但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回部队了。

只不过张德仁之前所在的独立团早已不知去向,再加上通讯条件落后,张德仁根本无法与独立团取得联系。

没办法,张德仁只好找到林彪领导的115师,林总性格孤僻,平时沉默寡言,但得知张德仁前来求助时,林总却一反常态,非常热情地迎接了他,因为在林总心里,为国家负伤的战士永远都是值得尊敬的。

1986年,湖南一老农看报后找到杨成武:我还没死,怎么回事

张德仁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舍不得独立团的那些战友,舍不得1连的那些兄弟,更舍不得团长杨成武,他只有一个请求,那就是回到独立团,继续上前线打鬼子。

林总思考了一会,考虑到张德仁的身体状况,林总给他安排了一个更加合适的工作:“你就先别回独立团了,正好特务连的连长位置空缺,你去干吧!”

既然是林总的安排,张德仁也没有拒绝的理由,况且,在哪里干都是打鬼子,便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张德仁在特务团的日子又参加了几场战斗,但因为身体原因,张德仁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奋战在前线了,旧伤落下的病根让他饱受折磨,最终无奈又住了院。

在医院里,张德仁时常感到自责,因为他觉得一个不能上战场的战士就是对组织资源的浪费,于是,张德仁主动申请回家疗养,并搭了顺风车回到了湖南老家。

一年后,张德仁感觉身体已经满足作战的条件了,他又想到了继续抗战,但此时的他已经联系不上部队了。

1986年,湖南一老农看报后找到杨成武:我还没死,怎么回事

往后的几年,张德仁靠种地为生,他认识了附近村的一位姑娘,不久后便结了婚,后来还有了两个孩子,一家人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也非常幸福,张德仁也经常回忆起自己当年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表现,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1945年,日军被赶出了中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看到这些消息的张德仁打心眼里高兴,这里面也有属于他的一份功劳。

1986年,湖南一老农看报后找到杨成武:我还没死,怎么回事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一直到1985年,张德仁在外务工的女儿无意间看到了一份报纸,上面有一篇文章这样写到:

“这一仗打得十分激烈。敌人已先我占领了驿马岭顶上隘口,我们要挡住敌人,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拿下这个隘口,我团1连连长张德仁是老红军战士,他带领战士冒死冲锋,刚到半山腰,隘口两隘突然喷出七八条机枪火舌,形成交叉火力。张德仁和战士们纷纷中弹牺牲,就在这时,平型关方向传来了闷雷般的山炮轰鸣。平型关战斗打响了”

女儿便拿回家给张德仁看,张德仁看完后泪流满面:“这就是写的我,杨成武团长以为我牺牲了呢!”

于是,张德仁毅然决然踏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一路上,张德仁心里五味杂陈,他不知道当年的老团长还认不认得他,也不知道此行能不能见到他。

张德仁辗转多处才得知杨成武的消息,在杨成武秘书的带领下,张德仁来到了杨成武的家,当杨成武第一眼见到他时,还有些不敢认。

1986年,湖南一老农看报后找到杨成武:我还没死,怎么回事

张德仁看出了杨成武心中的顾虑,笑着说道:“杨团长你不记得啦,你还总是叫我'拐子连长’呢!”

杨成武听后,心情颇为激动,他一把拉住了张德仁的手,眼眶里闪着泪花:“老战友啊,真没想到你还活着!”

在杨成武的介绍下,张德仁还见到了当年他的另一位团长杨得志,此时的杨成武和杨得志两人都成了上将,三人在一起聊了很多,再次见面的他们心中都感慨万千。

张德仁在北京待了一个多星期就回到了湖南,杨成武上将为他申请了张德仁同志的红军待遇,从那以后,张德仁每个月可以领到100多块的生活费。

共和国的功臣,党和国家永远不会忘记,张德仁对党的忠诚,对组织的奉献值得我们学习,张德仁与杨成武、杨得志的革命友谊同样值得歌颂。

编辑:凡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