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原精舍诗编年笺注稿》1520

 毕天增 2023-04-13 发布于黑龙江

1520-1

登鸡鸣寺豁蒙楼

巾车拂霜气,漠漠道旁柳1)。曳喘升陂陀,一楼佛龛右2)。丛株叶半黄,摇光冷轩牖3)。袖底湖如镜,萍藻呵微垢4)。钟阜茗几前,斑斓对鼎卣5)。迤逦遥岫围,岚霏鸦背厚6)。初亲天物浮,玄籁落吾手7)。当年抱冰翁,游咏屡矫首8)。遐情拓胜迹,忧乐纳杯酒9)。世易人民非,魂魄犹恋否10)。孤客谁与语,来听风怒吼11)。灵襟荡碧虚,俯视猩鼯走12)。歆竦何肺肠,轲政伏腋肘13)。伺隙争掊之,射影况在后14)。聊及日脚垂,人气养岩薮15)。疏钟穿暝烟,攒眉凭槛久16)

【笺注】

诗中自注提及“始闻驻沪镇守使被狙击死”,而此事生在十月四日(11月10日),此诗大约也作于此后不久,为陈三立登豁蒙楼所作。豁蒙楼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鸡鸣寺内、鸡笼山东北端,是两江总督张之洞为了纪念其门生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而建。

此诗描写了登豁蒙楼所见自然风光,回忆了张之洞建楼纪念友人的举措,慨叹他国破后魂魄会否归来,并极尽蔑视地指出了依附于袁世凯的人的可悲下场。

1)“巾车”二句:带霜的秋气吹拂着帷幕的车子,道旁密布着柳树。

巾车”,以帷幕装饰车子。因指整车出行。《孔丛子·记问》:“文武既坠,吾将焉归……巾车命驾,将适唐都。”

漠漠”,密布貌。《西京杂记》卷四引汉枚乘《柳赋》:“阶草漠漠,白日迟迟。”

2)“曳喘”二句:带着气喘,向上走到了台阶,一座楼矗立在佛龛的右边。

曳喘”,飘着喘息声。清姚燮《大风坐独轮车踰东平山自王古店进句龙抵旧县得诗六章》其五:“舆夫面覆地,短喘曳长纼。”

陂陀”,阶陛。《楚辞·招魂》:“文异豹饰,侍陂陀些。” 王逸 注:“陂陁,长陛也。……陁,一作陀。”

诗的前四句写乘车来到豁蒙楼,喘着气登上楼顶。

3)“丛株”二句:树木丛生,树叶大半枯黄,清冷的日光摇动在窗户上。

    轩牖”,窗户。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尚想前良,俾若神对,乃命画工图之轩牖。”

4)“袖底”二句:衣袖之下的湖泊明如镜,风吹拂起萍藻上些许的尘垢。

5)“钟阜”二句:钟山就在茶几之前,如对着色彩斑斓的青铜鼎卣之器。

钟阜”,指钟山。唐唐彦谦《金陵九日》诗:“九重天近瞻钟阜,五色云中望建章。”

鼎卣”,古代青铜制作的盛酒食的用具,亦作为礼器。鼎,煮东西用的器物,青铜制,圆形或方形,三足或四足,两耳。卣,酒器,青铜制,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

6)“迤逦”二句:曲折连绵的山岚远远包围着,厚厚的山间云雾飘在乌鸦脊背上。

    岚霏”,山间云雾。宋林逋《山阁偶书》诗:“但将松籁延佳客,常带岚霏认远村。”

7)“初亲”二句:初次接近浮动着的天生万物,自然界的音响落在我的手边。

天物”,谓鸟兽草木等大自然的物产。《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孔颖达疏:“天物之言,除人外,普谓天下百物鸟兽草木。”

玄籁”,天籁。自然界的声响,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庄子·齐物论》:“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

从第五句“丛株叶半黄”到第十四句“玄籁落吾手”,描写豁蒙楼上所见的自然风光。

8)“当年”二句:当年抱冰老人,在这里游览吟咏,屡次抬起头了。

抱冰翁”,张之洞。详见0155《南皮尚书于展重阳日宴集蓤湖露台作》笺注。

矫首”,昂首。唐杜甫《又上后园山脚》诗:“穷秋立日观,矫首望八荒。”

9)“遐情”二句:情感寄托远方,开拓了这有名的遗迹,忧愁欢乐都进入酒杯中。

遐情”,对远方的人或物的向往思念之情。唐刘禹锡《望赋》:“发孤照于寸眸,骛遐情乎太空。”

胜迹”,有名的古迹、遗迹。南朝齐谢朓《游山》诗:“求志昔所钦,胜迹今能选。”

10)“世易”二句:世间改换了,人民也不是旧时的人了,老人的魂魄还眷恋这里吗?

世易”,世事变易。宋王令《次韵满子权见寄》:“自是直方违世易,况将疏懒合人乖。”

魂魄”,此指张之洞的死后魂魄。

从第十五句“当年抱冰翁”到第二十句“魂魄犹恋否”,感叹张之洞为纪念友人建此楼,国变之后,他的魂魄会否来此?什么心情呢?实则是陈三立的百感交集。

11)“孤客”二句:我这孤独的来客与谁交谈呢?来这里只听见风在怒吼!

12)“灵襟”二句:心怀飘荡在碧空,俯视着下面猩猩与鼯鼠似的人物在奔走。

灵襟”,胸怀。唐太宗《初春登楼即目观作述怀》诗:“凭轩俯兰阁,眺瞩散灵襟。”

碧虚”,碧空;青天。南朝梁吴均《咏云》:“飘飘上碧虚,蔼蔼隐青林。”

”,鼯鼠。形似松鼠,毛多褐色,尾巴很长,前后肢之间有薄膜,能树间滑翔。前人多比喻平庸之辈。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鼯鼠五能,不成伎术。”王利器集解引赵曦明曰:“鼯当作鼫……《说文》:'鼫,五伎鼠也,能飞不能过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度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 宋王迈《春月阅报成诗寄呈方漕信儒孚若》:“黄尘号鬼魅,落日走猩鼯。”

13)“歆竦”二句:华歆和张竦是什么心肠?荆轲、聂政就埋伏在附近。

    歆竦”二句,陈三立自注:“始闻驻沪镇守使被狙击死。”此指袁世凯任命的上海镇守使郑汝成,1915年11月10日,在上海外白渡桥被陈其美派遣的王晓峰、王明山暗杀身死。

歆竦”,华歆与张竦。华歆,三国时人,曾任魏国御史大夫,支持曹丕即帝位,出任魏国相国,册封安乐乡侯。诸葛亮评其劝进曰:“而二三子各以耆艾之齿,承伪指而进书,有若崇、竦称莽之功,亦将逼於元祸苟免者耶!……纵使二三子多逞苏、张诡靡之说,奉进驩兜滔天之辞,欲以诬毁唐帝,讽解禹、稷,所谓徒丧文藻烦劳翰墨者矣!夫大人君子之所不为也。”(见《三国志·诸葛亮传》)张竦,字伯松,西汉人。王莽居摄元年,其从兄张绍任、安众侯刘崇相,见莽专制朝政,图谋代汉,与崇合谋举兵反莽。他惧被株连,即与崇族父嘉诣阙请罪,并为嘉作奏盛颂莽德。莽大喜,封他为淑德侯。长安为之语云:“欲求封,过张伯松,力战斗,不如巧为奏”。莽败,为乱兵所杀。(见《汉书· 赵尹韩张两王传》)

轲政”,荆轲与聂政。荆轲,战国末著名刺客。齐人。徙卫,人称庆卿。至燕,人称荆卿。燕太子丹奉为上客,衔命入秦刺秦王嬴政,事败被杀,事见《史记·刺客列传》。聂政,战国时韩国轵人。尝杀人,避仇至齐,隐于屠。韩卿严遂与相韩傀(侠累)有隙,出奔。闻政勇武,奉多金求为报仇。政以母在不许。及母死,为严遂刺杀韩傀。事必,毁容自杀。事见《战国策·韩策二》

腋肘”,胳膊肘与腋窝。比喻切近之地。《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彊,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

14)“伺隙”二句:窥测时机,争相出击,何况还有人在后面含沙射影!

伺隙”,窥测可乘之机。宋王谠《唐语林·言语》:“或恐诸王公主,谒见频烦,乘间伺隙;复恐女谒用事,臣下阴谋。”

”,掊击。《战国策·秦策》:“勾践终掊而杀之。”

射影”,蜮的异名。《诗·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三国吴陆玑疏:“蜮,短狐也;一名射影。如龟,三足,江淮水滨皆有之。人在岸上,影见水中,投人影则杀之,故曰射影也。”

从第二十一句“孤客谁与语”到第二十八句“射影况在后”,借俯视所见“猩鼯”,联想到依附袁世凯的人,会如上海镇守使郑汝成一样,没有好下场。可见陈三立对附袁拥帝的人极尽的蔑视。

15)“聊及”二句:暂且待到云缝透过的光线下垂,山野间能培育人的品德气质。

日脚”,太阳穿过云隙射下来的光线。唐岑参《送李司谏归京》诗:“雨过风头黑,云开日脚黄。”

人气”,指人的意气、气质、感情等。《庄子·人间世》:“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曹础基注:“人气,他人的感情。”

岩薮”,山泽;山野。宋苏舜钦《上集贤文相书》:“某虽在岩薮之间,闻之不觉废书而起。”

16)“疏钟”二句:稀疏的钟声穿过晚烟,我皱着眉头,凭靠着栏杆,很久很久。

    暝烟”,傍晚的烟霭。唐戴叔伦《过龙湾五王阁访友不遇》诗:“野桥秋水落,江阁暝烟微。”

诗的最后四句,写陈三立一直呆到黄昏,凭栏深思良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