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之将亡,独木难支

 了用民 2023-04-13 发布于陕西
延熙十三年(250),诸葛亮已谢世十六年,蜀汉依旧不遗余力地执行他当年在隆中给刘备分析天下形势时制定的终极战略:北伐曹魏,统一中原。

此时,蜀汉的北伐主帅是“天水麒麟儿”姜维。作为诸葛亮的“迷弟”,这一年,姜维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他主导的第五次北伐。

出师陇西之前,他派人给羌人部落送信,邀请羌人与蜀汉军队一起行动,两面夹击曹魏势力。但由于双方鲜少合作,两军并未能即时攻克魏国重镇西平郡(今青海西宁)。

不过,对于姜维而言,此战也并非毫无战果——大军撤退之日,在俘虏中有位自称是曹魏中郎将的西州男子郭脩,表示愿率手下投靠蜀汉。

说实话,在后诸葛亮时代还有人愿意投降蜀汉,简直是“活久见”。可姜维并不疑心对方的身份,他将郭脩自战场上带回成都。蜀汉后主刘禅第一时间封郭脩为左将军,让其享受当年马超的待遇。

没有人意识到,郭脩的出现将让蜀汉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图片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是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原话,相当于指定了自己身后的历任接班人。所以,自蒋琬、郭攸之、董允等良臣相继离世后,费祎就成了新一任接班人。

但与昔日六出祁山、星落五丈原的诸葛亮相比,新任的大将军兼录尚书事费祎更热衷于种田。待蒋琬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后,大权在握的费祎便带着蜀汉的主力部队,移师汉中屯田,朝中日常事务则交由他一手提拔的尚书令陈祗处理。

费祎这样做,源于蜀汉先天的“贫穷落后”。有学者估算,魏、蜀两国初建的黄初二年(221),魏国有103万户,682万人,约占三国总人口的60%;蜀汉20万户,32万人,约占三国总人口的12%。人口存量的巨大差距,让费祎颇为焦灼——要想实现先主刘备与诸葛亮的政治愿景,那就必须先让百姓吃饱穿暖,再造人口。然后,凭借充足的有生力量,以战养战,才有可能实现对魏作战的胜利。

然而,费祎的所作所为,同为录尚书事的卫将军姜维却不太认可。

图片

▲《新三国》里的姜维。图源:影视剧截图
姜维首先对费祎的“代理人”陈祗便持保留态度,认为此人私德有亏。

早在刘备时代,年及弱冠的陈祗就已闻名天下。后来,受到费祎赏识,继董允之后任侍中。当时,在后主刘禅身边,宦官黄皓受宠一时,董允任侍中期间经常找黄皓的麻烦。每当董允苦心劝谏刘禅行善政时,就会将矛头对准黄皓。所以,董允在世时,黄皓总担心自己小命不保。陈祗上任侍中后,却选择向以黄皓为代表的宦官集团妥协,还时不时让黄皓插手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务,以强化双方的关系。尽管陈祗在军事上与姜维皆是“主战派”,但他的作派却让姜维感到无比厌恶。

诸葛亮去世时,姜维侍疾榻前,得以聆听军师最后的教诲。

弥留之际的诸葛亮,已经没有太多时间交待后事,可他还是指明了接班人的人选,并奠定了北伐大计,这多少让姜维产生了大局已定的“错觉”。更何况,诸葛亮在早年给刘备的《隆中对》中就写明:“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如今,虽然形势早已不复诸葛亮当初的预计,但有利的条件就是“天下有变”——发生于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事件”中,魏国太傅司马懿血洗大将军曹爽集团,震动天下。此次事变中,讨蜀护军夏侯霸担心掌权的司马懿父子搞连坐(司马师的政敌夏侯玄是夏侯霸的堂侄),先行一步扯起了反旗,倒戈了蜀国。

夏侯霸是夏侯渊的次子。当年在定军山之战中,夏侯渊与蜀汉名将黄忠对阵,并被后者袭杀。因此,夏侯霸抵达蜀国时,心里是有怨怼之气的。但后主刘禅拿夏侯霸与自己有姻亲关系(张飞的老婆、刘禅的岳母夏侯氏是夏侯霸堂妹)说事儿,缓解宿怨。他特地找来自己与皇后所生的孩子,让其给夏侯霸磕头,并称:“此夏侯氏之甥也!”对于夏侯霸耿耿于怀的杀父之仇,刘禅则给予宽慰:“此前两军交战在所难免,令尊作战勇猛天下皆知。之后与我军对战,不幸亡故于乱军之中,朕也深表惋惜,然这一切皆战之罪,非兵之过也。请放下过往芥蒂,不要再执迷于此事了。”这段说辞最终是否开释了夏侯霸,不得而知。不过,此事之后,他选择留在蜀国,成为车骑将军,并加入北伐序列,率军向从前的父母兄弟开战。

夏侯霸降蜀,也让姜维倍感鼓舞,毕竟有一个如“活地图”般的降将,北伐大计便有盼头了。

然而,北方形势仍不明朗,姜维不免有些担心。他向夏侯霸询问其南来之时,司马懿的下一步军事意图。夏侯霸告诉他,就目前形势看,司马懿还只能将注意力放在解决内部矛盾上,短时间内蜀汉是太平的。不过,他南来之际,魏军之中崛起了一位新兴的将领——钟会,此人是魏国前任太傅钟繇的幼子,与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俩的关系很铁,而且见过他的人,多数都将其比作“当世张良”。如果魏国将来重用他,那么,位居南方的蜀汉和东吴,恐怕都难逃灭顶之灾。

姜维到底是懂得扑灭星星之火、防止燎原之势的道德。夏侯霸刚替他分析完,他就去找了费祎,要兵要粮,准备再次北伐。

看着内心躁动的姜维,费祎却很沉得住气,他只给姜维调拨了一万人马,并郑重地告诫他:“你看,咱们从前都是孔明军师的部下。当年丞相如何用兵如神,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可丞相六出祁山也没能兴复汉室,咱们的才干都不如他,你又何苦带着这一大帮子弟兵去招惹敌人呢?还不如与我一同屯兵蜀地,保境安民,等哪天蜀国也出了个不输钟会的军事天才,再兴兵攻打魏国,保不齐就能一把扭转乾坤,完成数代以来的夙愿。你不要老想着靠一两次大捷就能挫败我们的敌人,现在的形势已经不是当初天下刚刚三分时那样,凡事还得多动动脑子,三思而后行。否则,万一有什么闪失,悔之晚矣!”

费祎的话,已经将蜀国的劣势摆在了面前,就看姜维如何定夺了。

姜维并不打算就此罢休,一万兵力虽然有点捉襟见肘,但兵贵在精而不在多。想当年诸葛亮联合东吴都督周瑜发起赤壁之战,蜀、吴联军不过三万人,照样将曹操号称“八十万”的大部队打得丢盔弃甲。姜维坚信,即便自己的才智不如诸葛亮,但凭区区一万人对抗曹魏,胜败犹未可知。

图片

▲曹操。图源:影视剧截图
姜维此番总算没有高估自己。他率军出蜀后,迎头就撞上了郭淮、陈泰和邓艾率领的大军。这三人中,郭淮和陈泰是姜维的克星,陈泰任雍州刺史期间,姜维没有一次成功越过两国防线。邓艾则是日后攻灭蜀国的名将,要想在他手上讨到便宜,并不容易。然而,这一次姜维却与魏军对峙了许久,直到司马昭率军前来助战,才不得已收兵回蜀。而他带出去的蜀中子弟,除了部将句安、李歆等少数几人选择投降魏军外,其他人都被他重新带回益州。

姜维如此努力,费祎却完全无视姜维的战果,仍旧执着于屯田,希望为蜀汉带来经济复兴。

屯田休战确实有利国利民的一面。但从古至今,想要通过偏安的方式来实现国祚长久,基本只是幻想。诸葛亮早就在《后出师表》中把道理挑明了:“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即便不去挑起战事,有一天,敌人强大了,蜀汉也只有被吞并的份儿。与其坐等被人分食,还不如主动搏一把。


图片

汉中的农作物长势喜人,费祎终于在郭脩投降的次年(251)返回成都,打算将收成的喜讯告知正在宫里宴乐的后主刘禅。

在汉中屯田三年,费祎没有回过一次成都。此番回朝,他除了想见见故旧同僚,也想聆听锦官城内的百姓心声。然而,他刚踏入成都,就被一个算命先生挡住了去路。算命先生掐指一算,告诉费祎:“都邑无宰相位,你还要不要进城?”

一般来说,像这种半仙儿的预言,信则不灵,不信则灵。费祎兼任的录尚书事,自汉代开始就是宰相的加官。如今,听半仙儿这么说,费祎难免会将预言与自己的境遇相结合。在成都待了不到半年,他就以农忙为由,率军前往汉寿(今四川广元市昭化区)屯田了。

离开成都后不久,他就接到了朝廷加官进爵的任命。延熙十五年(252),刘禅特准费祎在汉寿开府治事。

蜀汉历史上,获得开府治事权力的,在费祎之前,仅有诸葛亮和蒋琬。开府治事意味着费祎有权在汉寿征辟属官,建立私人属性更强的军政体系,拥有更大的人事任免权。毫不夸张地说,刘禅的任命,相当于给蜀汉找了个“二皇帝”。

费祎用了很短的时间便在汉寿建立起自己的宰相班底,并让人每日往返送来朝中最要紧的军务奏章,减轻刘禅的负担。

不料,就在费祎到达事业巅峰后不久,汉寿城内却传出一则惊天新闻:延熙十六年(253)正月初一,大将军费祎在府中饮宴,突遭魏国降将郭脩刺杀,伤势严重。费祎已被送医,凶手亦被蜀军当场袭杀,事件未造成其他人员伤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