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爸的教育观

 赵数理 2023-04-13 发布于上海

       我挖地三尺、箱倒柜,终于找到了老爸的华毕业证,从而证明了学爸是个文!化!人!
     好吧,我承认,这是初中毕业证。

每个人小时候都有一个超级英雄,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那就是老爸。或者,不只是小时候,而是一生的,英雄。

不煽情,今天谈一谈学爸的教育观。(学爸,全称“赵文学的老爸”,初中学历,N代贫农,根正苗红)

一、功夫在诗外

 陆游给他儿子的遗言: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小时候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城里人不种地,那城里的孩子放了暑假,岂不是天天玩了?毕竟暑假作业太简单。后来,我知道了,他们比我们更累。我们只是时不时地干些农活,干活、学习、玩耍,三分暑假。而他们,只!有!学!习!好像越大城市的孩子,他们的假期越辛苦,除了文化课辅导班,还有各种兴趣爱好班,比学期内累多了。

相对于参加各种辅导班,学爸更注重干活的作用。我从未参加任何辅导班,老爸跟别人开玩笑说为了省钱,其实他自有一套想法。用他的话说就是“你得让孩子真正体会到种地的辛苦,你得让他知道,念不好书走不出庄稼地,将来的生活就是这样。让他切身有了这个感悟,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比逼着他看书好的多。他自己要是没这个动力,人在书桌前,心还不知道去哪了呢”。   

二、听百段书、行百里路、阅百样人

学爸没有能力带着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可学爸毕竟是学爸,他深知从生活中学习的道理,从小带着我跟他一起听评书,《岳飞传》《杨家将》《隋唐演义》《三侠剑》等等一串书单塑造我性格的根基;我小时候,他带着我走街串巷籴粮食,附近几个甚至十几个村子的人几乎都认识我了,从那时候开始学着认识这个有趣的社会。

从记事开始,只要我在家,他估摸我能干的了的事,都会叫我去干;我干不了的事,他让我在旁边看着他干,我想起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   

三、“蒿棒子理论”——筛选理论

二战之后,世界多国教育发展迅猛,同时经济复苏极快。政府部门认为,是教育促进了经济发展,于是大幅提高高等教育入学率。几年后,大量大学毕业生涌入社会,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社会陷入动荡。迈克尔·斯宾塞和罗伯特·索洛提出,教育能提高人的认知能力,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的论断是不正确的;教育的作用在于对具有不同能力的人进行筛选。(暂不讨论该理论的科学性)

玉米,又称“棒子”,为了保证出苗率,会播种多于适当数量的种子;而等玉米发芽长大后,又要把太密集的幼苗“蒿掉”,在“蒿棒子”时,老爸悟出了“蒿棒子理论”,比斯宾塞的筛选理论不差。“你看你们中考、高考,一次次的考试,其实就跟蒿棒子一样,不一定是你不好,而是人家一亩地只能种4500棵棒子,而你恰恰是多出来的那棵。被蒿掉也不一定不好,一个人一个命。要是一棵也不蒿,全得完。有时候两棵挨着很近,相互影响,必须蒿一棵,这个时候往往蒿掉那棵弱小的,所以使自己强壮能提高存活率。”    

四、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小升初,本来考了市三中的农村班(据说特别好),老爸没让去;中考,可以去德州读高中,老爸说乐陵一中就不错。

学爸的观点是,你在镇中学,成绩能算得上很好,会很受老师重视;而去了市中学,最多也就中上,反而不一定比在镇上好。或者是那句他最常说的,“关键在个人”。

······

还有许许多多零散的学爸教育理论,散落在我成长的路上。学爸的理论不一定正确,但却正是在这些思维促成了今天的我,今天这个且丑且穷的我。

感谢老爸,原谅我,当面说不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