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成龙差点成了厨师?

 赵数理 2023-04-13 发布于上海

香港电影的“双周一成”,造就了一段经典岁月。其中,周星驰的龙套生涯众所周知,他在《喜剧之王》中诠释出了当初的执着与心酸。

而对于成龙,我一直有个误会。我一直以为是在李小龙猝然离开后,嘉禾选定了成龙为李小龙接班人,独创功夫喜剧,然后成龙就火了,就成了一代巨星。前几天看了一个记录片才知道,成龙早期充满太多艰辛曲折。

小时候跟着师父于占元练功,每天早五点起开始练,晚上十二点才能睡觉。练功方法是按照传统的严格要求和惩罚措施,艰苦异常。今天的我们,十二点睡是正常,五点起呢?

17岁学艺期满,成龙正式进入演艺圈,担任龙虎武师,主要给一些当时的功夫明星当替身,去表演危险动作。有个传说,当时成龙给一个知名武指擦车,为了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甚至用牙签把轮胎缝隙里的泥土挑出,敬业精神可见一斑。

1973年李小龙逝世,罗维打算让成龙接替李小龙的位置,可成龙表演不出李小龙那样的大英雄形象,观众不买账,票房惨淡。几次失败后,成龙没有办法,暂且去南洋找他爸爸学厨师去了。

一年以后,罗维再次找到成龙,觉得成龙肯定能火。罗维花光积蓄又给成龙拍了两部电影,票房依然不行;而另一个找成龙拍电影的制片方,甚至在电影拍摄一半时撤资。

直到1978年,吴思远找成龙拍了《蛇形刁手》和《醉拳》,从那时起,成龙才得到观众的认可。往后的事,就是成龙搏命三十多年的电影传奇了。


 

有时候生活中会有不公平,但大多数情况,大多数人,还是基本公平的。哪个成功是唾手得到的?哪份荣耀没有经过千锤百炼?

前些天奥运会女排夺冠,全国沸腾!那份团结一致、永不放弃、顽强拼搏的精神,再次让我们感动。

游泳队和乒乓球队的各个“段子手”们在奥运期间走火网络,在我们赞扬人们不再唯金牌论的进步时,是否也该反思,我们除了把傅园慧们做成表情包在网络上发来发去,有没有真正去关心过她们的拼搏和付出?用傅园慧自己的话说,“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我感觉自己要死了”,那是怎样的付出呀?奥运赛场上,来了例假也要咬牙坚持的傅园慧才是我们最应该点赞的。而她只是个20岁的小姑娘呀,我们身边20岁的姑娘还是爸妈手心里的宝吧?

网上有篇说跳高运动员张国伟的文章,推荐, 《除了段子,其实我们对运动员一无所知》。


身边很多朋友渴望成功而讨厌鸡汤。我恰恰相反,反成功心理却觉得鸡汤挺好。

无论好的坏的,人们总是趋之若鹜,前些年心灵鸡汤刚刚兴起时,几乎所有人都持赞赏的态度。近些年,情况又发生了大反转。

现在满大街都是“不要给我传递鸡汤正能量了,负能量才是真正的现实”。可是,我们在嬉笑之余,有时还是需要谈点严肃话题的,是多给讲讲珍惜时间、坚持努力、永不放弃好呢,还是天天灌输社会很黑暗,富二代才是王道,没爹拼一切白搭更有用呢?我们需要知道黑暗,我们更应该坚信努力和光明。

无论你如何讨厌,你认真地看过鸡汤吗?

有的确实没啥营养,比如说马云年轻时怎么怎么样,后来成首富了,然后从中总结人生呀应该如何如何。马云是不可复制的,他的成功因素太多,天时地利人和,这种鸡汤确实没啥营养。

可也不乏很多优质鸡汤。比如上文里成龙的坚持、女排的拼搏,再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卧薪尝胆、闻鸡起舞、囊萤映雪、凿壁偷光,都是极具营养呀!

鸡汤对于不同人有不同效果,比如对于探索人生方向的少年可能影响极大,周星驰就是因为少年时崇拜李小龙,才学习功夫,才选择了当演员,才有了喜剧之王。对于中老年妇女效果最佳,朋友圈里转鸡汤(不分有无营养)的大多是阿姨级别的。对于自以为是的人,他们往往以因噎废食的态度处之,有的鸡汤有毒,所以我任何鸡汤都不喝。

结尾简单鸡汤:天决定的事,认命;自己能把握的事,坚持一下,拼一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