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因斯坦与信念

 赵数理 2023-04-13 发布于上海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1905年(26岁)发表了光电效应和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统一了时间和空间;1915年(36岁)发表的广义相对论,解决了引力现象,证明了引力是一种时空扭曲。


可是,为什么40岁之后的爱因斯坦就没有再能石破天惊的发现了呢?或许,成也信念,败也信念。
爱因斯坦终其一生,致力于用一个统一的理论解释宇宙之间的各种现象和力。难道宇宙必须有一个统一理论吗?就不能是多个平行的理论共同作用吗?
爱因斯坦坚信前者,他坚信所有现象都能统合进一个理论,而统合了时间和空间的狭义相对论的成功对于年轻时代的爱因斯坦是个强烈的正反馈,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一般来说,科学家对于某个观点的坚持或是出于某种观察现象,或是出于某套数理分析结论。
比如卢瑟福核式模型的提出,就是基于氦核的金箔散射实验的观察现象:绝大多数氦核可以通过金箔,少数氦核发生偏转,极少数被反弹回去。
再比如孟德尔发现的豌豆遗传定律,就是根据几代豌豆不同性状的数据分析得出的,为我国中学生留下了“种豆南山下,黄绿三比一”的名言警句。
信念则不同,在没有足够现象或数据等证据的情况下,莫名地坚持某个想法,并且长期致力于证明之、贯彻之。
或许真的有先知?
信念有很多种:
有的善良——举头三尺有神明,此生不为亏心事;
有的邪恶——杀人灭口、斩草除根,做事就要绝;
有的荒诞——点石成金、长生不老,十年寒窗学习屠龙之术;
有的靠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爱因斯坦的信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是符合科学发展逻辑的,再结合他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深厚的物理修养而形成。
牛顿的万有引力统一了天上和地下,无论遥远的行星还是地面上的山川,都符合万有引力;
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统一了电学和磁学,为现代化工业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些自然会给爱因斯坦一定的引导:天下和地下符合一个统一的理论,电学和磁学符合一个统一的理论,那有没有可能整个宇宙有一个统一场论可以解释一切现象呢?
人工智能正在飞速发展,经常会看到人们类似的担心——人工智能会不会使我们失业?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不会反而取代人类成为地球上新的主宰?这些讨论既是科技问题、更是伦理问题,比较复杂。
但我觉得,至少有一点必须认识到,人类有信念,而机器人没有。


信念是人类的一大利器!
信念不能保证你成功,但能使你拥有精神支柱。
信念、信仰、意志、甚至理想,都是同义词,都属于精神领域的概念。
有时候精神力量真的可以战胜困难。几年前的一个暑假,我在一家培训机构兼职代课,每天最少8小时课程,排的很满,有一天我着凉感冒发烧了,按照我以前的经验,每次感冒至少一周才能好。那天晚上我就想,明天必须好,不然耽误上课很麻烦。然后,第二天真的好了。
当然,信念肯定不能治病,生病吃药才是正确的信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