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逆天改命——5000字医学极简史

 赵数理 2023-04-13 发布于上海

《改变世界》系列轻科普第五篇

欢迎转发分享,别忘了文末点“在看”哦

(录音有些磕巴,懒得重录了)


开篇





新冠肺炎以来,全国人民对医药的关注空前。

其实,人类与疾病的抗争从未停止,整部医学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逆天改命的奋斗史。

今天下午,我第一次在抖音看直播,是张文宏医生主持的、有几位医学大咖共同参与的研讨会。

疫情面前,这些专家就是民族的脊梁。

(张文宏医生是我的男神哦)

出于对医学的关注,本文简单梳理一下医学发展的简史。




古代西医





一般认为,古代西方医学的祖师爷,叫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0年)。

他最出名且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体液学说。

认为人体是由血液、粘液、黄胆、黑胆这四种体液组成的,四种体液在人体内的比例不同,形成了人的不同气质:性情急躁、动作迅猛的是胆汁质;性情活跃、动作灵敏的多血质;性情沉静、动作迟缓的粘液质;性情脆弱、动作迟钝的抑郁质。然后提出如何通过饮食、生活习惯等调整个人体液组成。

但是现在来看,这个体液学说没有什么道理。有些人还在宣传类似的观点,基本是招摇撞骗。不过,这个学说对心理疾病的治疗有些启发。

希波克拉底对后世的另一个重大影响是“希波克拉底誓言”,是现在世界通用的医务人员道德规范。

另一位,古代西方医圣,盖伦(公元129-199年)。

盖伦是古代西医的转折人物,他扬弃了希波克拉底的学说,对人体进行过细致的解剖,对心脏、脊柱、泌尿系统等的功能进行过研究。

但他对后世影响最显著的,却是一个错误的学说——放血疗法。

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如果你胳膊疼,是因为胳膊处的血液有毒,要放出来;如果你腿疼,就是腿部的血液有毒,要放出来。

可是,如果你头疼呢?

可怕的是,放血疗法作为医学的正统思想,控制了欧洲医学界一千多年。





古代中医


不要以为放血疗法是欧洲特有的,全世界的古代医学里好像都有。

我国《黄帝内经》也有。

有时候放血也是正确的,比如磕着碰着了,有淤血,把淤血放出去是比较好的。但这个学说不能乱用。

与盖伦几乎同一个时代,我国古代医学的“医圣”张仲景(公元150-215年),是传统中医的一代宗师。

张仲景的贡献有二:第一,《伤寒杂病论》(全本已经失传,只剩残篇);第二,辨证施治,奠定了中医的基础。

后面的重要人物里,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要拥有名字。

因为李时珍写了中国最出名的一本方剂大全《本草纲目》。

现在我们也知道了,《本草纲目》里很多药方是有问题的,比如“夜明砂”(蝙蝠的大便),认为蝙蝠昼伏夜出,视力很好,所以它的大便可以治疗眼睛的疾病。

其实吧,蝙蝠天生高度近视,而且就算它视力好,为什么要吃它的大便呢?古代中医中药有很多类似的“想当然”,这些是我们需要仔细分辨剔除的糟粕。

理性认识古代医学





用现代科学的观点看,无论是基于体液学说、放血疗法的古代西医,还是基于阴阳五行、“想当然”的古代中医,都是存在大量问题的。

有人就抬杠,如果他们的理论都是错的,为什么希波克拉底、张仲景他们受到人们敬仰、流芳千古呢?

很简单。哥白尼的“日心说”正确吗?一个人的伟大,往往不是因为他正确,(正确本身就是相对的),而是因为他推动了世界进步。

古代的这些名医,他们冲破“神鬼”的束缚,去探寻治病救人的方法,带领人们从迷信逐步走向科学,所以伟大。

同时,他们还总结了大量的治疗理论、方法和药方,这些也都是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但一定要认真区分。

如果现在你还抱着《本草纲目》奉为圭臬,就好像你还坚信日心说一样。

像“神农尝百草”这些故事呢,也可能是真的,但主要还是作为一种人文精神,而不能成为科学精神。因为,神农不可能一个人得一百种吧?他没得那种病,怎么能验证那个药是否有效呢?一个人也不符合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没有对照试验啊。

像神医喜来乐那种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中西结合-战胜天花





很难说现代医学从何时何地何人开始。不妨从康熙(1654-1722年)的天花谈起。

康熙小时候得了天花,在古代这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幸运的是,在孝庄太后细心的照顾下,康熙以他顽强的免疫力,战胜了天花病毒。

登基之后,为了防止天花大爆发影响帝国的安定,康熙责令太医研究“疫苗”,太医们脑袋晃的跟拨浪鼓似的,不太赞成。

因为原始“天花疫苗”的做法,在我国很早之前就有了。天花的病症之一就是身上脸上长水痘,里面有脓液。把脓液取出来,注入另一个人的体内,就是给他打“疫苗”了。

但是由于剂量、浓度不好控制,所以效果不理想。要么接种了不管用,要么接种完马上就发病了。

直到一个英国传教士——洪若翰来到中国。

洪若瀚觉得中国的疫苗方法靠谱,于是和康熙提议,用临床试验研制和验证疫苗。

最终,给30个宫女注射疫苗,然后故意让她们长期接触天花病人,有4个感染了天花死了,有4个后来感染了天花,但症状较轻,其余22人,终身没有得天花。

这是一次伟大的中西结合。









【彻底消灭天花】

洪若瀚把在中国研究疫苗的方法传回了欧洲,也为欧洲的天花治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但是,仍然面临很多现实问题。真正彻底消灭天花的人,是一个叫琴纳(1749-1823年)的英国医生。

琴纳致力于改进天花疫苗的研究,有一次他意识了这么一个事实:从未听说挤奶工得天花。进一步研究发现,牛经常会得一种叫做牛痘的病,症状很轻,但很像人的天花。挤奶工会因为接触患牛痘的牛而感染,症状十分轻微。

琴纳做了一个大胆的实验。从牛痘中吸取脓液,注射给一个八岁的儿童,果然,他得了轻微的牛痘,而且很快就好了。接着给他注射天花脓液,没有发病。世界因为这个实验彻底改变了。

这个八岁的孩子,堪称最伟大的志愿者,(注:琴纳是在孩子父母同意的情况下做的实验)。此后又对该方法进行不断的完善。

1980年5月,第23届世界卫生大会宣布天花被完全消灭,天花病毒在自然界已不存在,只有美国和俄罗斯的实验室还保存着样本。天花是惟一被人类彻底消灭的传染病,琴纳因为卓越贡献,被称为“免疫学之父”。







【攻克糖尿病】

在胰岛素被发现之前,糖尿病是相当可怕的。

人们找不到病因,治疗便无从下手。

医生唯一能做的就是,让病人吃最少的饭,能维持生命就行。

所以那时候的糖尿病人都瘦骨嶙峋。

尽管如此,病人的存活时间也不会太久,少则一年半载,多也不过几年,且生活质量根本无从谈起。

西方医学界有解剖人体和动物的爱好,我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损”的思想,严重影响了解剖学的发展。

有医生发现,切除胰腺后的狗的小便,会吸引大量蚂蚁。进一步分析发现,小便含糖量很大。人们就猜猜,胰腺除了分泌消化液,还分泌一种调节糖代谢的物质,有人之为胰岛素。

1921年,弗雷德里克、贝斯特、麦克劳德团队对该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后来弗雷德里克和麦克劳德获得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发现麦克劳德并没直接参与,主要是前两位。

弗雷德里克和贝斯特找了好多条狗做实验,不断切割这些狗的胰腺,然后注射胰腺提取物,但总是不成功,且受到“爱狗人士”的责难。

他们顶住压力,不断调整实验参数、提高提取液的纯度,最后成功了。

把狗的胰腺摘除,狗会出现糖尿与晕厥现象,给它注射胰腺提取液(胰岛素),它的症状会减轻甚至消失,但一段时间后会再次出现,再注射,症状再消失···反复实验,证明了他们的正确性。他们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但故事并没有结束。

理论解决了,并不代表事情解决了。

实践和理论从来都有一条鸿沟。

从哪去获得胰岛素呢?一开始,是牛。

医药公司从屠宰场买来牛的胰腺,提取胰岛素,提纯之后,给糖尿病人注射。可是,牛的数量经常不够啊,如果能人工合成就好了。

该中国人出场了。

1965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了牛结晶胰岛素的合成,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多肽类生物活性物质。这个成果拿诺贝尔奖绰绰有余,但诺奖有三人的上限,而当时主要参与科学家就有很多人。有人提出,写其中三个人的名字就行了。但最终没有照办,理由是——为世界做出了贡献,但没有必要沽名钓誉。







【揪心的心脏病】

很久之前,人们认为心脏是思考的器官。

现在我们认为是大脑在思考,但这并不影响心脏的重要地位。

我对心脏类疾病深恶痛绝,我的祖父和外祖父,应该都是因心肌梗塞去世。

心脏太重要了,它是人体的发动机。而且心脏的疾病很多都是硬件问题,就好像一座桥坍塌了,你必须把这个桥修好,或者在旁边再修一架桥。有些养生爱好者经常说,强调整体,调节整个气血,就好像是多植树造林,保持环境卫生,也挺好,但这解决不了没桥过河的问题。

关于心脏疾病的治疗发展,显得格外激动人心。

很多情况心脏有病了,吃药,药进入了消化系统,再吸收入毛细血管,再随血液循环到心脏。但是,经历这些过程之后,药的一些性质就变了,如果能直接给心脏供药就好了。

1929年,25岁的德国青年医生福斯曼(1904-1979年)提出,可以直接给心脏插一根管子,然后直接把药物输进去。医学界一片哗然,嘲笑这个无知的后辈。

福斯曼实在是生猛,他找了一根导尿管,把自己的左臂麻醉后,划开肘前静脉,将导尿管不断向里推进。然后去放射科拍了一张X光,发现输尿管已经进入了右心房,证明了把管子插入心脏是安全的,拉开了心脏导管介入治疗的序幕。

阿根廷的牧场不仅孕育了一代代足球明星,还出现过一个改变世界的伟大医生——法瓦洛罗(1923-2000年)。

这是一个几乎完美的人,他的医术高超而全面,他的道德高尚到令人发指。

法瓦洛罗是木匠和裁缝的儿子,聪颖过人,从小立志成为一名乡村医生。

低矮的屋檐终究拦不住展翅的雄鹰。

1962年他去了美国的克利夫兰,天才的资质加上勤奋的学习,很快便成为当地有名的医生。

1966年,法瓦洛罗成功完成了世界第一例冠状动脉搭旁路移植术,为冠心病等的治疗展开了大门,也因此被称为“心脏搭桥之父”。

(插播:1986年,瑞士人西格沃特成功实施了第一例心脏支架实验,让冠心病的治疗有了更灵活方便的方法。我打赌,您身边就一定有移植过支架的亲朋好友。据报道,现在全国每年有60万以上个支架移植入人体。)

继续说法瓦洛罗,作为享誉世界的医学天才,人们认为他会继续在美国过着优越的生活,然而,他在事业顶峰之时,回到了祖国阿根廷,回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

法瓦洛罗回到阿根廷后,建立了自己的私立医院,这所医院很快成了整个南美洲最重要的医疗机构。他的宗旨是:不允许任何一个人因为没钱而不能看病。

他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会,用于支付穷人的医药费。

2000年7月29日,这位发明了心脏搭桥术拯救了无数心脏病人的伟大医生,用左轮手枪打碎了自己的77岁的心脏。

此时,他的基金会负债七千万美金,都是为穷人垫付的医药费用。他在遗嘱中写到:我很痛苦,很多时候我就像一个乞讨者。

可是,他不是为自己乞讨,他只是想治疗千千万万的穷困的病人。最崇高的敬意!




神药盘尼西林——青霉素



不能否定的是,科技的进步解决了很多疾病,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隐患,在此仅举一例。

有一次,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1881-1955年)出差,忘记盖上葡萄球菌培养皿的盖子。

他一拍脑袋,“等我回家,恐怕葡萄球菌要长满整个试验台了”。

结果回来之后发现,葡萄球菌上长满了青绿色的霉菌,而葡萄球菌几乎没有了。一个念头出现在他的脑海——这种青绿色的霉菌可以杀死葡萄球菌。青霉素由此被发现。

青霉素到底多重要呢?

与雷达、原子弹并列为“二战期间三大发明”。

有研究人员说,青霉素让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24岁。因为发现青霉素之前,人类对于细菌感染束手无策,只能听天由命,而青霉素几乎可以杀死所有细菌。

但问题随着时间逐渐暴露——青霉素的过度使用,促进了对细菌的自然选择,一些超级细菌产生了。

一旦超级细菌爆发,青霉素也没有疗效,那人类将再次回到束手无策的窘境,且克服的困难更大。




【阿尔兹海默症】

几年前我当家教的时候,带个一个高中生,他跟我说,他初中时看科普书,对人的大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成了生物特长生,学习生物奥赛,还拿过奖。他告诉我,他的目标大学的上海交大,想学习神经科学,研究大脑构造。

超级喜欢这种有想法且付出实践的孩子。也不知现在他去哪了,有没有实现他的理想。无论如何,祝福他。

脑科学确实是相当前沿了,大脑的疾病也是医学界最难的领域之一。

比如,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那些被吞噬的记忆到底去哪了?病因、病理究竟是怎样回事?面对这些问题,被说小朋友了,医学科学家们也是有很多问号。

【结语】

很多时候,医学不仅仅是个科学问题,还会涉及到文化、社会、法律等等,比如医患关系,希望随着法制的进步和完善、民众科学及人文素养的提高,这类事情越来越少。

总之,人类与疾病的抗争,可能会长远甚至永远地进行下去。不用沮丧,人类就是在不断披荆斩棘的奋斗中创造了伟大的文明。

最后,谨以此5000字长文(只是医学发展史的冰山一角)向所有守护我们生命的医务工作者致以最高的敬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