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脑往事

 赵数理 2023-04-13 发布于上海

本文为本号《改变世界》系列轻科普第九篇,

欢迎转发分享,别忘了右下角“在看”哦!

(嗓子沙哑,见谅!)

    本系列列举了近现代以来改变世界的一些科技产品的故事,包括电灯、电话、汽车、飞机、原子弹、青霉素、电脑等等。既阐述一些科普事实,又夹杂一些人文思考,希望能带给您一丝收获,同时希望朋友们多提建议,共同进步!

一、莱布尼兹与二进制

当谈到历史上“伟大的通才”时,除了经常被网友转发的达芬奇,你还知道谁?

这次给大家介绍一位重量级的通才——莱布尼兹(1646-1716)。

德国律师、数学家、哲学家,还研究过地质学、地理学、政治学、伦理学、神学、历史学、语言学等领域,关键是,这些领域他都留有著作,且都是造诣很高的那种。比我们现在在知网甚至SCI水的那些论文强得多得多得多!

关于莱布尼兹最有名的故事大概是以下这两个:

第一,和牛顿争夺微积分的发现者称号。

我一直觉得,凭牛顿和莱布尼兹这二位旷世奇才的水平,不至于为了争夺什么冠名权而打口水仗。这场科学史的著名公案,大概率是他们各自的粉丝挑起的。就像现在的明星,比如吴京和甄子丹私人关系挺好,可粉丝们抓住一些细枝末节,吵来吵去就把两个人对立起来了。再就是国家荣誉之争,微积分到底是英国人还是德国人最先发现的,事关荣誉。当然,以上都是我的猜测,并没有证据。

有人对两者的微积分系统做了分析:牛顿从物理学出发,运用集合方法研究微积分,其应用上更多地结合了运动学,造诣高于莱布尼茨。莱布尼茨则从几何问题出发,运用分析学方法引进微积分概念、得出运算法则,其数学的严密性与系统性是牛顿所不及的。总体来看,二人殊途同归。

第二,二进制受了中国《周易》的影响?

一直流传这个说法,莱布尼兹是看了《周易》的阴阳八卦受到启发,才发明了二进制。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员郭书春在其著作中专门做过辟谣:“中国有所谓《周易》创造了二进制的说法,至于莱布尼兹受《周易》八卦的影响创造二进制并用于计算机的神话,更是广为流传。事实是,莱布尼兹先发明了二进制,后来才看到传教士带回的宋代学者重新编排的《周易》八卦,并发现八卦可以用他的二进制来解释。”可见,莱布尼茨并不是看到阴阳八卦才发明的二进制。

我还是要不厌其烦地再说一遍这句话:政治正确、文化自信,都很好,但不能盲目,必须建立在科学可靠、实事求是的基础上。

我们生活中大多用的是十进制,据说是因为人有十个手指,所以自古以为的计算都按照“满十进一”的法则,世界各地大多如此。其实还有其他一些进制也在生活中应用:比如角度和时间的时分秒是60进制。

二进制就是“满二进一”,与十进制对应,0还是0;1还是1;但2已经满2了,要写成10(读作“一零”);3写成11(读作“一一”)···依次类推。

为什么二进制对于后来电脑(计算机)的发明至关重要呢?

我们初中物理就学过电路了,一个电路或电器只有两个基本状态,要么通电、要么断电,对应了“开与关”、“亮与灭”、“正与负”等。如果按照十进制,需要找到对应十种不同状态的器件,很难。而二进制就与电路的两个基本状态对应起来了,实在是妙!

莱布尼兹绝不仅是理论高手,动手能力也是超强。他亲自动手做了一台机械式计算机,计算能力可以达到小学生的水平,常见的加减乘除都可以迅速解决,这在当时是个惊人壮举!

二、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

——图灵

以莱布尼兹为代表的早期计算机,主要是机械式的,就是很多个齿轮相互咬合,通过一番安排,用来计算数据,效率不会太高。

现代计算机的程序思想,最早便是由图灵(1912-1954)提出。

图灵,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密码专家。

图灵短暂的一生,做过两件改变世界的事情。

第一,帮助英国破译德军密码,加速二战进程。

密码破译是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我们可以简化到小学生水平来理解一下。

比如你的手机开机密码是六位数,一共有0-999999共100万种结果。怎么破译?一种是根据你本人的一些特征进行一定的理论推导,你的生日,你的学号,你喜欢的数字等等,将范围缩小;另一种是暴力破解,从0到999999挨着尝试,早晚能成功。暴力破解可以说是简单而粗暴,只是需要的时间特别长,黄花菜都凉了。所以,人工肯定不行,就要用到高速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实际的密码破译比这个要难n倍。

在以图灵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努力下,利用计算机器,德军密码被破译,盟军可以随时掌握德军的作战计划,希特勒怎能不败?

第二,现代计算机的发明。

二战后,图灵在曼彻斯特大学继续进行计算机的研究,他对“软件、程序”、“机器思考”、“图灵测试”等的研究,引发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后人称之为“计算机科学之父”和“人工智能之父”。如今,计算机领域的最高奖,便是“图灵奖”,被誉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图灵还是个运动健将,作为跑步爱好者的我,佩服地五体投地。

3英里(4.8公里)成绩15分37秒,位列当时英国第20名;

马拉松(42.195公里)成绩2小时46分03秒,即使不做科学研究,也能做个国家队运动员。

在强大的压力下,他选择了自杀,年仅41岁。自杀方式是:吃了一口用氰化物浸泡过的苹果。

后来有人认为乔布斯的苹果图标是为了纪念图灵,后来乔布斯自己说并不是。无论如何,图灵的故事早已成为人类科学史上不可抹灭的辉煌一页。

三、现代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电脑计算机这种彻底改变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伟大发明,断然不是一个人可以搞定的。除了图灵,还有很多最智慧的大脑。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我们计算机基础类教材上最常出现的冯·诺依曼。

冯·诺依曼(1905-1957),犹太人,美籍匈牙利人。20世纪最伟大的全才之一,数学家、物理学家、计算机科学家,被誉为“现代计算机之父”、“博弈论之父”。

我个人有这么一种感觉,图灵可以类比为古龙,天纵之才,狂放不羁;冯·诺依曼可以类比为金庸,深不可测,大气磅礴。

冯·诺依曼的经历异常丰富:

他是一名正统的物理学家,参与过曼哈顿计划,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做出过突出贡献;

他是重要的数学家,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都有所斩获;

他是经济学爱好者,与人合作写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成为了博弈论创始人;

晚年后,他的关注点才到计算机,著有《计算机与人脑》,为电子计算机提供了基础性方案。

如果说图灵提供了软件思想,冯·诺依曼则是提供了硬件思想。软硬结合,天下无敌!

至今,我们的相关课本上仍然写着,“计算机有五大基本部件: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被称为冯·诺依曼计算机”。

冯·诺依曼的心算能力和记忆力堪称“电脑”。经常有类似事情发生:一个年轻学者,拿着一个难题来找他,“诺依曼教授,这个问题用无穷级数计算太复杂了,我要计算整整四个小时才能搞定,请问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呢?”诺依曼看了看那个问题,抬头看着天花板,不时地眨眨眼,几分钟后问年轻人,答案是不是XXX。年轻人惊叹,“对!请问您是用的什么方法?”“哦,我就是用的无穷级数的方法”。

其他诺奖级别的科学家经常这样评价冯·诺依曼,这个人“一半是人,一半是神”。诺依曼病危之际,美国国防部长、陆海空三军司令等军界领袖都前往医院送别,并期待“聆听他最后的建议和非凡的洞见”。

有了前人科学家们理论的积累,工程师们发愤图强。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功率约150千瓦每时,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运算。设计初衷是为美国国防部用来进行弹道计算。

从此,电脑计算机从军用进入民用,从巨型为微型,如今已经成为居家必备工具。再与互联网配合,构成了国民生活的基础设施。

最后的话:俗话说,穷学IT,富搞金融。如果你是个高中理科生,对未来没啥特殊的兴趣和打算,不知道报啥高考志愿,家里也不是很有钱,可以考虑计算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