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等教育学是个学科吗?是个什么学科?

 赵数理 2023-04-13 发布于上海
       本文继续秉持我一直以来的倔强,把文章写得通俗一些,尽可能让大多数人一看就懂,而不是写一些看起来很高深但又不容易直接理解的词句。而且,可以写得有趣一点,很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文章,为了更好的剖析一个想法,会据一些很有趣的例子,在中文期刊尤其是教育学期刊中,几乎没有。
      本文初衷是,发现很多学者在讨论一个问题:“高等教育学是一个学科还是一个领域?”
      作为前理工男和前物理老师,我是有点蒙的。
      数学从来没有说过需要证明自己是一个学科;物理从来没有说过需要证明自己是一个学科。为什么高等教育学存在这么一个让我很蒙的问题呢?于是写着这篇。
      其中部分具有小编个人特色的句子摘录于下:

1.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名分”是极其看重的,这或许是很多高等教育学者极力为高等教育学学科“正名”的心理动因之一。

2.从文献上看,高等教育学领域内的学者都赞同“学科说”,“领域说”好像只是一种“传说”,这场争议就像一场只有一方的辩论赛,因为文献中罕有见到旗帜鲜明支持“领域说”的学者。本文认为这种现象有如下两种基本解释:第一,高等教育学学者自己“心虚”,因为与传统的“硬学科”相比,或者根据传统的学科判别标准,高等教育学很难称为一门学科,起码无法称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基于“名不正则言不顺”的文化传统,为了给自己的学科争取“名分”,树立了一些“假想敌”,然后营造出争论的氛围,最终在文章的结论里战胜他们……

3.我国很多学者唯美国马首是瞻,如果某一些学术制度、安排与美国不同,往往引来诸多争议。想象一下,如果美国也将高等教育学规定为一门学科,那么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学科”、“领域”之争还会存在吗?

4.高等教育学在美国是“领域”,在中国是“学科”,都是符合各自国家自身情况的,就像牛吃草、虎吃肉,争论草和肉哪个更好吃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主体不同。

5.一个英雄,之所以是英雄,不是因为他按照社会的标准构建了英雄的人设,而是因为他做了一些事情,尤其是一些有难度同时有意义的事情。一个学科也应如此,想成为一个稳定发展的成熟学科,重点不在于主动建构所谓的学科体系,扎实的学科体系必然是在不断探索新知、持续做出贡献的过程中产生的。以经典学科物理学为例,通读物理学史或科学史,并没有见到任何物理学家将“建构物理学的学科体系”为目标,物理学的基本功用是探索“万物之理”,从万有引力到电磁场论,从相对论到量子力学,一个又一个富有解释力的理论构筑起了物理学这门“硬学科”。

6.无论在中小学还是大学,我们经常听到一线教师发出这样的抱怨,“这些教育专家研究的东西不接地气”。这种现象既说明教育教学一线层出不穷的问题亟需掌握了丰富理论的专家学者去探寻解决之道;又反映出现实中很多教育研究过于强调学术性,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让人们不禁发出“教育研究到底有什么用”的感叹。

有没有很通俗、很白话?

后附全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