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就是想转业,咋了?

 职路施语 2023-04-13 发布于辽宁

在部队提及转业,好比女人出嫁一样,很正常。无论在职时间长与短,绝大部分战友都将面临这一问题。

不过,虽然很正常,但往往也很关键。毕竟,转得如何,将直接影响着个人下半生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乃至于生活质量。

而转得好与坏,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比如,岗位的多与少,机遇的好与差,还有年龄的高与低等等。

一些战友,往往不约而同地认为,能早走,别晚走,否则,过了35周岁,搞不好就会面临“部队提不了,地方不愿要”的尴尬境地。

现实情况,有些地方也确实如此。

然而,个别战友,尤其是一些接近达龄,或者已经达龄,为了能够早些离开、“稳妥”离开,则采取一些较为“激进”的做法,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弄巧成拙,实属不应该,也没必要。

在这里,结合个人在部队服役期间,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也想给想个别转业离队的战友,提个醒:


01

别作,你的脑壳,还不够坚硬

记得2003年下半年,自己刚从院校离开,还是一名排长的时候,第一次参加团里组织的安全警示教育处理大会。两名干部现场被摘掉了军衔,随后被安排下连当兵三个月,以观后效。

看到这一场景,个人感觉非常震撼,也很受触动。起因就是这两名干部,工作时间不长,一直不在状态,始终抱着早日离开部队的想法。

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对自身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宽松,后来,竟然发展成工作期间,不假外出喝酒,而且不仅喝酒,还酒后滋事,做出了与军人极不相符的事情。

单位领导得知后,当然不能容许这样的事情出现。查明情况,当即给予了非常严肃的组织处理,属于处分入档案,谁也抽不走的那种,离按兵复员,仅差一步之遥。

后来,尽管那两名干部“如愿”提前回到了地方,但无论从哪角度来讲,安置只能垫底。

对此,有的战友会这样想,不就偷颗白菜,还至于拿炮轰吗?

我想说的是,那要看你作到什么程度。在部队有句话,纪律是块铁,谁碰谁出血,纪律是块钢,谁碰谁遭殃。

倘若,已经明显触及底线了,纵使是在那个年代,组织照样会拿炮轰,而且还是精确制导,一打一个准儿。


02

别闹,你的位置,还不是太阳

个人在当股长期间,股里有这样一名干事,能力素质很强,尤其是在课件制作、图片处理等方面,堪称“大拿”级别。但性格也比较特别,而且,也无心在部队长干。

随之而来的,就是以想转业为名,找各种理由休假。在个人未结婚的情况下,仍坚持周末“串休”,而且,有一次,竟在未得批准的情况下,私自离开了。

对此,我当然不能放过。首先,将情况如实地反映到主任那里,并提出了人员调整的建议。

没过多久,那名干事被安排到连队任职,失去了所谓“自由行”的权利。毕竟,在连队,有兵“拴”着,作为一名军队干部,还是有基本的觉悟的。

同时,干部股,也就是人力资源部门,又从新毕业的排长中,抽调上来一名自媒体制作专业的人员,来接替那名干事的位置。

想起那句话,“地球离开谁都照样转。”在部队,无论你是新手小白,还是老手大神,首要的讲究服从。有这想法,有那想法,都很正常,但前提是听话,否则,免谈。

这看似是压抑,实则是一种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到哪里都一样,部队更是如此。


03

别混,你的处境,还不能躺平

2008年,我在任指导员期间,跟自己共事的,是一位上尉副连长。可以说,他一直抱有转业的想法。

整天的工作状态,基本上处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那种,好不容易能看到他出头露面,要么,是连队开饭,要么,则是周末串休。

对此,做为第一年的新指导员,面对任职已多年的副职,而且同是连级干部。一时间,真得不好多说什么,只能是私下里,在一起唠嗑的时候,做一些善意的提醒,提醒他连队的基本作息制度还是要坚持。

而当看到他在闲暇时玩电脑游戏、刷剧时,则建议他利用业余时间,多看一些有关备考、考证方面的书,有利于个人到地方发展。

然而,他听完后,只是微微一笑,便不再吱声,继续从事他所谓的“业余爱好”。

当年年底,那位副连长,终于被团里安排转业了。不过,听说,他因考试成绩不理想,选岗不占优势,勉强分到了公安岗(当时的政策是,公安岗,部队有几个,就要几个)。

再到后来,我当科长时,有一天接到了那位副连长打来的电话,称跟自己借200元钱。念在曾经共事一场的份儿上,我给了他500元,但就此便断了联系。

想起自己的一位老领导说过这样一句话,“在部队混得啥也不是,指望到地方干得风生水起,可能性不大。”这句话,听起来,或许有些绝对,不过,事实证明,命中概率还是蛮大的。


04

别装,你的资格,还不算资深

在部队有一个字,出镜率很高,那就是:老。经常会听到,“我是一名老兵了”、“我是一名老排长了”、“我是一名老干事了”等等。

在许多战友看来,这个“老”字,更深一层意思暗指的是“面子”与资格,即,越老越有面。比如,遇到批评,老一点儿的人员,可以减轻挨批;遇到工作,老一点儿的同志,可以减少分配等等。

不过,在我看来,“老”应该更显成熟与稳重,而不应是特殊与照顾。直白点儿说,谁都有面子,谁都想要面子,但自己的面子得自己争取,老指望别人给,就不太优雅了。

在任教导员期间,有一年,营里担负全旅个别偏远站哨执勤任务,执行任务期间,要求由干部负责带班执勤。

当时,就有一位任职已经接近离队年限的排长,周末涉及干部串休,恰巧赶上他带班执勤,于是便找到我,“教导员,我已经是老排长了,年底就要转业了,能不能照顾一下?”

讲真,人都是讲感情的,倘若那位老排长,平时工作不说不讲、任劳任怨,营里协调一位年轻一点儿的排长替他,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但那位排长却偏偏是“工作很消极,吃饭很积极,周末串休更积极。”而且,回回如此,次次亦然。

于是,我很不客气地回怼了他一句:“你老排长,我还老教导员呢。全营符合串休干部多了去了,轮流来。”

常言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在部队,想得组织照顾,领导考虑,前提是将工作干好,这是最大的面子,也是最有分量的面子。

结  语

当下,很流行一句话,“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所有未来,皆是可期。”其实这句话是有前提的,想要有好的结果发生,要先成就好的过程。否则,一切过往,亦会成阻挡。

文章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福利

END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作者:爱尚君,80后,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坐标大连。18年的军旅老兵,有着太多的军营故事与职场感悟。接下来,我会将所形成的心得体会与经验方法诉诸笔端,与关注我的人,我关注的人共同分享。酒肉已备好,没事儿请常来坐坐,听听我的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