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拼将才智解国忧 埋名隐姓愿欣酬——褒赞优秀青少年读物《于敏:隐身为国铸核盾》

 青诗白话 2023-04-13 发布于北京

图1 《于敏:隐身为国铸核盾》书影

      中国的氢弹是在拥核国家封锁关键技术、完全凭自己的努力研制成功的,而那位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并起到关键作用的科学家,就是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的于敏院士。拜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年2月出版的《于敏:隐身为国铸核盾》(以下简称《于敏》),让我们对这位隐姓埋名长达28年的共和国英雄肃然起敬。
    这是一部全面反映于敏院士传奇人生的青少年读物。于敏是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长期领导并参加原子核理论研究,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研制理论突破作出了卓越贡献。《于敏》一书共24章,讲述了于敏传奇、绚烂、高光的人生历程:少年“立志科学救国”,“文理通达兼修”;青年“孜孜求学北大”,“数学物理双优”;在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工作,成为“出类拔萃的人”;后来“转入国家任务”,“开展多路探索”“深入研究机理”,最终氢弹研制“百日会战功成”,“巨龙腾飞惊世”。功成名就后的于敏,继续“勇担时代重任”,开展新一代国防尖端武器预研;“联名建言中央”,加快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发展进程;他“无私提携后进”,“悉心指导学生”。作为“揭秘氢弹之人”,他“此生心系国防”,一辈子从事“高新技术研究”,“科学严谨求实”,“无愧中国脊梁”;当然,“人民不会忘记”他。

图2 青年才俊于敏   胡雅虹 绘

       据悉,这是市面上第一部全面反映于敏院士传奇人生的青少年读物,首次揭秘了于敏从旧社会一个普通家庭孩子成长为共和国脊梁的拼搏、奋斗人生经历。《于敏》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丛书中的分册之一,丛书旨在用讲故事的形式,将于敏等9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人生重大节点、感人事迹、高光时刻、重大贡献和所获荣誉串联起来,为青少年提供阅读体验、获得人生感悟。诚如丛书主编武向平院士所言:“青少年可从这些英雄模范人物身上汲取不平凡的力量,热爱科学,爱岗敬业,担当作为,从点滴做起,把平凡的事做好,获得不平凡的人生,长大后努力为党、为国、为民多做贡献。”
    这是一部彰显中国“氢弹之父”探索与创新、突破与超越精神风范的科普图书。在中国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几乎是唯一一个未曾出国留过学的人,完全是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专家,许多国内外一流科学家冠之于他“国产土专家”称号,未尝不是对于敏个人才华的赞美与肯定。《于敏》一书通过解读于敏院士在平凡中成就伟大事业的成功密码,彰显了他不懈奋斗、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高尚品格,引导青少年从中获得教益、受到启发、得到激励。

图3 于敏查看计算结果  胡雅虹 绘

      于敏原本在北京大学工学院学习,读大二时,他谢绝了同学父亲的资助,改学自己喜爱的理论物理专业,为之后从事核物理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肯于钻研,“碰到有难度的学习内容,他的方法是反复研读,反复琢磨。一本《电磁学》不知道被他翻阅了多少遍,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但凡觉得有知识点要深入探究,他就到图书馆借阅相关图书认真地学习。”他“咬住青山不放松”,曾一心一意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近10 年,带领研究小组做出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成绩。
      于敏十分重视实验研究,注意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分析相关的物理现象,据此总结有关物理规律,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他善于抓住物理本质,分析物理问题时总是从物理量纲入手,估计数量级大小,很快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并栩栩如生地描绘出物理过程。书中给出了于敏坚持真理、不畏权势、实事求是的生动事例。1970年,在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于敏领导的研究团队三次重要的冷试验都没有获得满意结果,上级领导严令团队严肃对待,按照他们的意图表态发言,否则就不让“过关”,并将作为反面典型批判。于敏秉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坚持原有的理论方案只需在技术上进行修改。

图4 于敏悉心指导学生  胡雅虹 绘

    这是一部集思想性、科学性、文学性于一体的励志图书。《于敏》的作者吴明静女士曾与于敏院士共过事,她长期从事科学家口述访谈和科技发展史研究工作,承担过于敏、邓稼先、周光召等“两弹一星”元勋学术资料采集工程课题,对于敏院士的生平和事迹十分了解,是于敏传记的不二人选。她善于用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展现于敏的优秀品格和崇高精神,给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予以教育、引领和示范,帮助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激励他们向往并努力追求人生的“第一枚勋章”,绽放真正属于自己的青春华彩。
      书中描写了于敏服从国家需要,两次转行的感人故事,彰显了他服务国家、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1961年1月,钱三强先生约谈于敏,直截了当告诉他:“国家希望你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于敏意识到:一旦转向氢弹研究,自己就要放弃正在从事且已经看到重大突破曙光的原子核理论研究了,从此再也不能公开发表论文、自由地参加学术活动,必须隐姓埋名,在学术上销声匿迹。于敏没有犹豫,欣然接受了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郑重表示:“为了国家利益,我个人的一切都可以舍弃掉!”

图5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  胡雅虹 绘

      《于敏》一书语言朴实、文笔优美、插图生动,在作者笔下,于敏院士文理兼修、多才多艺,古典文学和京剧艺术造诣极高,经典文学名篇随口就能吟诵,京剧大家和门派的风格、特点如数家珍。读到动情之处,让人会心莞尔一笑。书后附有“大事年表”,高度概括于敏光辉人生;“知识窗口”对文中所涉“裂变反应”“聚变反应”等专业名词予以通俗释义,让人获教良多。
      掩卷沉思,感触万千,元勋已逝,风范长存,特填《喜迁莺》词一首,以表对“氢弹之父”于敏院士的敬仰之情。
    少年志,欲何求,发奋固金瓯。拼将才智解国忧,科海探核游。
    倾身心,研氢弹,一爆五洲震撼。埋名隐姓愿欣酬,殊功耀千秋。
*青刊登在《中国科技教育》和瞻科技》等报刊上发表的书评推荐如*
佳作连连丰盛产  辉映交相放麝芬——2022年科普阅读印象
后果前因环紧扣  逻辑推演命题宣——《数理逻辑引论》对读者阅读的意义
技术高新推社会  声文互动竞芳菲——《媒眼看世界》所产生的多重效益
一代师表栋梁英  精神不朽品德晶——浅析《大地之梁——梁希传》写作创新
中国智造伟绩巡  丛书出版表丹心——谈《中国智造》策划出版特点
好书推荐欣阅读
工程理念书接踵  经验凝集创思涌——《智能弹药工程理念》出版的意义
致力传播屡建功   汇编理论破迷朦——《科普讲解》图书的三大特性
编辑出版情浓意厚  科技丛书品精碑丰
进化史诗趣味讲
科技攻关促变迁   AI芯片竞相研
休虑孩童多问题
专题博馆乐巡游
一世情人抽油机  一见倾心颐和园——品读《科学之光  艺术之影——刘合摄影作品集》有感
深海勇士汪品先  科普老将佳作献——谈《深海浅说》创作特点
创几何分析之学  穷物理宇宙之源——《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予以的成功启示
穿越古桥千年历史  品读诗词万种风情
出版工程彰典范  自主创新耀航天
青春靓丽活力四射,身心健康幸福一生
精神底色耀科学,信仰实践颂忠诚
科普融合彰典范,慕课图书众点赞
神来绘就鬼斧功
注:本文刊载于2023年第4期《中国科技教育》“开卷有益”栏目。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在右下黄色六边形“在看”处点一下,推荐给其他人。谢谢鼓励!关注如下微信公众号,可以阅读本人更多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