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前的我们,并不“思钱想厚”

 新用户6326I9Ei 2023-04-13 发布于山东

前两天师范同学小聚,说起当年报考缘由,是有一条“师范管吃管住不交学费,不花自己钱”的,大家仔细追忆了运动服袖缝、裤缝有五角星的图案,我记得是曾经在几套中选出一套,似乎去除了有红色辅助颜色的一款,选了藏青色的有白色五角星点缀的一款。

同学还说,交过170元钱。

我记得运动服是37元一套,至于其他的钱,是不是书费?

作为农村出身的我们,上师范不交学费,就是最大的吸引力。

衣食住行,似乎都不怎么花钱。

免费吃住。住宿是二三十人的大宿舍,不是大通铺,是上下铺。虽然曾担心上铺会有半夜掉下来的危险,好在侧边都有栏杆,两个上铺挨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大的摇篮,很安全。

吃吧,当时的食堂相对我们这些吃糠咽菜的农村娃来说,已经是口味的天花板,而学校驻地的乡镇,也没有什么馆子可下。

记得参加越野赛时,好像在寿张街上吃过一顿饭,那时候或许没有更高级的胃口,总感觉不如食堂的油炸肉炖白菜好吃,甚至比不上油炸豆腐炖白菜和师范的特色肉莽,总起来说,食堂口味已经成为那时候的天花板,其他都不入口。

行,对于离家一百多里路的我们来说,坐车是花钱的。逃票的做法,根本不可能。不过,也有路经市区的同学,买票到市里,从市里到学校的那一段路就浑水摸鱼,查票时前后座位的来回传换,也能省个块儿八毛,不过要担心受怕,心理上比较煎熬。当然也有不查票的时候,侥幸过关。

每次放假,车里几乎都是同学,就一路放歌,那种压抑不住的青春力量,恐怕连司机师傅也应该受到感染吧。

八十年后期,师范生除了往返路费,其他是不怎么需要花钱的。

恍惚记得车费得一块多钱,一学期回去一次,中间若感冒生病,还会有一次路费的花费(那时候,只要生病,回家不去看医生也能治愈)。偶尔也会借辆自行车回家,一百多里地,对十七八岁的青壮年来说,不算事儿。

去其他地方,比如去景阳冈,狮子楼,水泊梁山,这些玩的地方,一律是自行车。

衣服方面,买的不多,大概是节俭的习惯,也可能是不高的物欲。买过棕红色的棉皮鞋,泡泡袖的上衣,做过深灰色的前开门贴兜裤子。至于将军绿的中山装罩褂,同学中很多穿的,我没做。

家长也给零花钱,一学期大概10快钱吧,没有其他消费的地方,就给家里人买毛线织一个毛衣,钱都没花在自己身上。

偶尔买个电影票看个电影,也是极少的,看电影必须跨省去县城,学校驻地的县城更远,嫌麻烦,去的时候很少。或许也是距离县城远,所以,没有花钱的地方。

学校驻地偏僻,比较适合学生存钱。

那时候没有存钱意识,也是没钱可存。不过想想,毕竟父母都会给十块八块的零花钱,还是缺乏存钱意识。就是说,那时候的我们,没有“思钱想厚”的意识。

我是逛豆瓣时,发现很多在校大学生硕士生都已经存钱五万。

近两年,口罩原因,工作不好找,钱不好挣,看到简友分享的攒钱方法,我才关注豆瓣,上面的豆友几乎都是年轻人。

看来,现在最会过的不是老年人、中年人,而是当代年轻人。

他们攒钱有的是买房付首付,很多不是为满足物欲,而是打算提前退休,享受生活的。

不到法定退休年龄绝没有想过提前退休的我们,是敬业过度,还是头脑僵化?

穷人版丧心病狂攒钱小组分享的消息,都让中年人汗颜,99年的已经攒钱20万。就是在校生也都是五万以上的存款,攒钱,正成为当代年轻人的一大爱好。

相比月光族和透支消费的年轻人,能够这样攒钱的人都应该是时代的好孩子。别管他是攒钱付首付,还是为了提前退休,这样降低物欲极简生活的方式,都是好样的,值得称赞的。在这一点上,都应该向这样低消费努力攒钱的年轻人致敬和学习!

可,社会还需要金钱流动来拉动消费,这样丧心病狂攒钱的人毕竟是少数,点外卖频繁购物的年轻人能为社会做贡献。

有人精打细算,未雨绸缪,也有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种潇洒之前,苏轼也曾每天只消费150文,为管住花钱,一度把钱放在房梁之上,每天挑下来一串,这种做法,似乎也接近丧心病狂了吧?

或许,都先有窘迫,再有潇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