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巨婴”诗人,杀妻后自尽
2023-04-13 | 阅:  转:  |  分享 
  
“巨婴”诗人,杀妻后自尽作者:荠麦青青前几天,一位在新西兰搞IT的华人发帖称,意外发现自己的上司,竟然是顾城的儿子。只不过他完全不会中文,只
知道自己的父母很久之前就去世了,父亲是位诗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顾城与北岛、舒婷等人掀起了朦胧派诗潮,开一代风气之先。其诗如梦似
幻、意象清新、充满了童话般的色彩,空灵纯净,因此,被誉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
明”。这首题名为《一代人》的小诗,表达了一代人在历经漫漫“黑夜”后,对光明的强烈渴望与执着的追求,也鼓舞了无数在十年浩劫之中饱经身
心的巨大摧残和戕害的迷惘者和探索者。但就是这个给很多人带来奇思妙想和心灵慰藉的诗人,却在30年前,先杀死了自己的妻子,然后自缢身亡
。最华人,赞5081993年10月8日,顾乡接到了弟弟顾城打来的电话,电话里顾城只说了一句:“我把谢烨给打了”,声音低沉,充满绝望
。即刻意识到大事不好的顾乡马上拨通了当地急救中心的电话。当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顾城已经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其妻谢烨则倒卧在岛上
的一条小径上,头部有被斧头砍伤的痕迹。谢烨被拉到医院经过数小时的急救后,仍不治而亡。作为一个才气斐然的女子,谢烨曾写下过这样的诗句
:当我离去的时候/我们相信你能微笑/能用愉快的眼睛,去看鸽子/能在那条小路上/跳舞,一边想入非非地/设计着未来/我相信我是幸福的/
甚至幸福得不能呼吸......●?顾城的妻子谢烨没想到,当她真正地离去时,没有他含情的注视,没有鸽子飞过,她倒卧在那条小路上,痛苦
得无法呼吸......她更没想到的也许是,那个令她万劫不复的,是她曾经用整个青春与生命去爱的丈夫。他最大的桂冠是诗人,但诗人成为凶
手时,不啻于暴君。顾城年少随父亲——著名诗人顾工一起下放至山东的一个农场,在那里度过了动荡亦寂寞的少年时光。●?顾城全家福那时,他
的世界除了放猪,便是与山川、草木、星空对话。柳枝抽条,秋虫呢喃,成为他孤独天地中值得展颜一笑的快乐。据说,他5岁开始写诗,14岁便
写出了被认为是“朦胧诗”代表作之一的《生命幻想曲》。●?少年顾城1977年,21岁的顾城正式发表诗作,后与江河、北岛、舒婷、杨炼合
称为五大朦胧派诗人。那时,在中国诗坛,他名满天下,被人称作“童话诗人”,因此他的诸多行为皆带有一种浪漫、奇幻的色彩,包括他对谢烨的
一见钟情。1979年的夏天,顾城和谢烨同坐一列从上海开往北京的火车,两人的座位恰巧挨着。他看到有着一双小鹿般清澈眼睛的谢烨,那个长
发女孩,笑靥纯真,纤巧秀颀,他羞赧至极,不敢看她。在他后来对谢烨的描述中,说她的眼睛犹如“梦幻的鱼群”,“鼻线和嘴角有着金属的光泽
”,而自己“好像在回避一个空间,一片清凉的树”。在不久写给谢烨的信中,他再度表达了对谢烨无法节制的喜欢:“我觉得你亮得耀眼,使我的
目光无法停留。”临下车前,他将写有自己地址的纸条塞给谢烨。后来,谢烨拿着这张纸条,挨家挨户去寻找顾城。在她轻轻地敲开他的门扇后,那
张睡眼朦胧的脸满是讶异与惊喜。顾城回忆当初的重逢:“我看到四处全是金光,还带着彩虹,我不敢想象她能来。”谢烨却说,我就想看看你是不
是个骗子,你给我留的地址是不是真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顾城与谢烨一在上海,一在北京,天南与地北,但仍无法阻拦
他们的爱情。自此,顾城开始给谢烨写信,那些情书大多是一首首唯美的诗:太阳落山的时候,你的眼睛充满了光明像你的名字,像辉煌的天穹我将
默默注视你让一生都沐浴着光辉但谢烨父母并不喜欢顾城,后来,顾城就去了上海,不管不顾地睡在谢家门口,接着吃住在谢家,直到谢烨的父母答
应了两人的交往。她将他的偏执当做“执着”,将他的诗情当做深情。1983年8月5日,他们终结连理。四年后,顾城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
交流、讲学活动。一年后赴新西兰,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婚后,谢烨跟着顾城奔波辗转,最后他们定居在了激流岛。1989年1月,
顾城辞去奥克兰大学的职务,专心在岛上种菜、养鸡、作画、写作。●?顾城在激流岛两年后,一个在国内曾无比崇拜顾城的女诗人李英也来到了激
流岛。他们三人曾相遇在诗会上,在这场诗会上,顾城代表的朦胧诗派受到了猛烈地抨击,而李英当时站了出来,力排众议、无比坚定地支持顾城谢
烨夫妇,三人自此结下了志同道合的情谊。后来李英不顾一切投奔顾城,他们的爱情也渐成星火燎原之势。他称她为英儿,并在她离开后为她写了一
本书,就叫《英儿》。●?英儿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三个人的世界竟然“和谐”相处。暂时的相安无事,不代表两个女子的内心一直波平如镜。乌托
邦的空中楼阁终抵不过现实的飓风,英儿也许慢慢发现,她一直痴迷着的“诗歌王子”顾城在现实中,不过是一个性格阴郁,喜怒无常,没有任何生
活自理能力的“婴儿”。●?谢烨、顾城、英儿更何况小岛闭塞,他们的生活步履维艰,靠领救济金生活。此外,她和谢烨天天提心吊胆,提防顾城
不知何时爆发的歇斯底里。粉红色的绮梦渐渐消失,现实裸露出狰狞的牙齿,她于是和岛上的一个教英语的老头私奔了。顾城得知英儿失踪,几近疯
狂。不久,谢烨也爱上了一个德国的留学生,留学生追求谢烨已久,谢烨在那个予她温存和重新做回女人的男子身上,仿佛看到了挣脱黑暗的一道曙
光。顾城一直以为他们的三人城堡可以固若金汤,英儿是热烈的情人,谢烨是贤淑的妻,红玫瑰有红玫瑰的奔放,让他黯淡枯燥的生活云蒸霞蔚;白
玫瑰有白玫瑰的贞洁,让他被妥帖照顾,岁月安好。但最后,她们都纷纷“背叛”了他,消失的消失,准备远走高飞的意欲远走高飞,顷刻间,大厦
崩塌,徒留一片废墟。他在写给儿子的遗书中写道:“木耳,我今天最后去看你,当马给你骑,我们都开心。可是我哭了,因为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
见你,别怪你爸爸,他爱你、你妈妈,他不能没有这个家再活下去。”●?顾城与儿子在那场杀戮和自裁前,顾城到底想到了什么呢?我们不得而知
,但无疑,他的内心是崩溃的,是悲愤的,是惶恐的,是绝望的。浪漫的想象与充沛的才情,赋予了他纷披如云的玫瑰金一般的诗句,但孤僻与偏激
的性情,以我为大的执念,没有赋予他正确处理感情与人生危机的冷静与智慧。那一刻的舐犊情深,也无法将他带离恐惧与被抛弃的无助的深渊。于
是,一场灾难不可避免地发生。也许,在那场悲剧发生前,诗人还以为是人人负他,殊不知,他才是那个真正的“始作俑者”。顾城曾经说过:他的
理想是建立一个人间天堂、人间的女儿国,而他就是这王国中唯一的男人。当英儿到来后,他与之卿卿我我,甚至重演了当年与谢烨的缠绵悱恻。顾
城不无得意地认为,两个女孩都爱他,她们相处得真跟姐妹一样,彼此关照,互谅互让。但当想象破碎,掌控失控时,他们便陷入惶惶然的惊惧里。
当英儿弃顾城而去后,顾城痛苦至极,并开始写《英儿》,在这本书里,他用充满唯美的笔调细述他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包括他俩的性爱过程与种
种微妙的体验。顾城全部讲述出来,一个字一个字,都是谢烨亲手打出来的。那一刻,他有没有考虑到作为妻子谢烨的感受呢?一个女子即便再豁达
大度,当她心爱的丈夫细腻入微,甚至充满诗情画意地裸裎他与另一个女子的情事时,那种颜面无存的羞辱,万箭穿心之痛,足可以击垮一个女子业
已摇摇欲坠的信念城堡。他也许不必去考虑妻子的感受,对于一个“巨婴”来说,他虽然已经是成人,生理成熟,与常人无异,但他的心理还停留在
“婴儿期”,即还搁浅在婴儿水准。在他的逻辑里,他的感受才是至高无上的,才是最需要被照顾和呼应的。因此,当他的要求得不到无限满足时,
便以自己的方式去发泄甚至摧毁。当谢烨生下儿子时,顾城不能容忍儿子与其争夺对妻子的拥有,不能破坏他理想中的“女儿国”,于是让谢烨将儿
子送到当地的土著人家中寄养。●?谢烨和儿子小木耳一个连亲生儿子都容不下的人,还能容下谁呢?心中只有自己的人,便没有其他任何人的容身
之所。当他失去了对这一切的掌控时,他想留住的途径,便交付给了玉石俱焚的毁灭。有一次去参加朋友组织的聚会。几个女宾坐在一起,在开席前
,难免要聊些家长里短。其中一个刚刚认识的美妇道:“我有两个儿子。”大家一脸艳羡:“你大儿子多大了?”“我大儿子就是我老公啊。”看着
大家的错愕表情,美妇解释道:“我家那个相公啊,在家的时候,有婆婆宠着,后来成了家,我就接过这个接力棒啦,现在的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家务活我也不需要他插手,笨手笨脚的。”●?谢烨、顾城、舒婷她说这番话的时候,真的像说起自己的儿子一般,一脸的宠溺。面对这样的“圣母
”,这样的不对等关系,当时真的为她捏了一把汗。但转念一想,看似欹斜的关系,也许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呢,毕竟每对夫妻都
有自己的相处模式。但两年后,传出她离婚的消息。她以为自己的“宝贝儿子”这样被她娇宠,一定不会辜负她,结果,他出轨后,竟然问她:“你
一直都对我这么好,我偶尔犯一次错误,你一定会原谅我的,对不对?”她以母亲般的无怨无悔对他,他便以“犯什么错误妈妈都会原谅”的心态界
定他们的关系。中国古老的箴言中说,“一斗米养恩人,一石米养仇人”,太多的付出,带来的不是感恩,却是恩将仇报。之于夫妻关系,圣母般的
巨大奉献,带来的未必是“以我心,换你心”的善待,更可能是一场毫无顾忌的伤害。●?谢烨与李英在夫妻关系中,妻子的第一角色应是“妻子”
,而不是母亲或者其他角色代入。当“母性”取代了“妻性”,当妻子将丈夫当儿子养时,那么,他也只能将你视为“母亲”。“母亲”这个角色,
往往意味着巨大的付出与牺牲,代表着无限的包容和体谅。所以,当女人慈悲为怀,以妻代母时,他便只能从你这里予取予夺。他认为,他无论做了
什么,你都可以理解他,包容他。你该宽广、悲悯、仁爱,一如母亲。角色的错位,必然带来行为的倒错。当年,谢烨一路追随顾城到远离祖国有万
里之遥的新西兰激流岛,这个人烟稀少的小岛,几乎还处在原始社会状态,她放下所有的娇贵,种地,养鸡,洗衣做饭,任劳任怨。●?激流岛的生
活英儿来到激流岛之后,与顾城冲破禁忌谈起了恋爱,谢烨持有的是默许的态度。包括英儿来新西兰的签证,都是谢烨帮助办理的。甚至当顾城让她
将儿子“小木耳”送人时,她痛苦万分,孩子是娘身上割下的肉啊,她虽有万般不舍,仍含泪送走了亲生骨肉。●?顾城一家三口与朋友谢烨的“圣
母”行为,让他们之间本该正常的夫妻关系,变成了一场“供养”行为;让一场本该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变成妻离子散的人间惨剧。为了顾城,谢
烨倾其所有,尽其所能,但直至后来,爱到山穷水尽,走投无路。她曾对朋友哭诉:“我爱顾城,爱得实在太累太累了!”“圣母”通常对人与人关
系的界限没有清晰认知,出于本性的善良和软弱,一味付出,遭受伤害还要一再隐忍与退让,结果对方的魔性被激发,为所欲为,局面最终失控。所
以,任何畸形的关系,绝不是单边行为,它一定是双方合力的作用。●?顾城作品心理学上讲,很多伤害,都是在你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发生的。让花
是花,让叶是叶,让我是我,让你是你。不要越俎代庖,不要无限付出,不要惯坏了对方,伤到了自己。但中国式家庭的习惯性付出,让很多夫妻关
系,亲子关系失去了该有的责任与担当,失去了原本的秩序与平衡,演变成了一场场人伦悲剧。一个健康与良性的关系,一定懂得换位思考,互相理
解与尊重,彼此体恤与扶持,知你若我,惜我若你。不对称,不对等,只能是弱者对强者的臣服,而不是可分享虹霓,亦共担风雨的命运共同体。顾
城曾说,只有在你生命美丽的时候,世界才是美丽的。但那失去的生命,本已无所附丽,又谈何美丽呢?27年前这桩轰动一时的悲剧事件,在引发
了舆论的巨大关注同时,不久也被诸多对顾城缅怀的文章带到歧路:对诗人不解有之,谴责有之,但更多的声音却是,替其申辩与惋惜,怀念与诗化
。逝者为大,若只因这个忌讳,便弱化凶者的弑妻行为,神化他的诗人角色,对无辜死去的谢烨是一种更大的残忍。谢烨的母亲在女儿遭遇不测的多年后,面对记者仍止不住老泪纵横:“诗人首先是人,其次才是诗人。我想不通,难道一个人很有才华,他就可以逃避别人对他杀人的指责吗?孩子都是爹娘的心头肉,顾家的孩子自杀了,大家都同情他,我们谢家的孩子被人杀了,看到的却都是同情杀人者的文章,这是什么道理呀!”每一条生命都值得尊重和珍惜,当一个人举起闪烁着寒光的斧头的时候,他任何诗意或者堂皇的身份都已隐遁,而只剩下一个——屠夫。一个人,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显贵;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最核心的角色是“人”,只有演绎好这个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身份,才能让其他的角色大放异彩。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