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之谜(二)毛家溯踪 (1)

 贵而全之 2023-04-13 发布于湖南

毛泽东的祖先没有给他留下显赫的门第、高贵的血统,也没有给他留下丰厚的家产。毛家是一个具有勤劳与勇敢传统的家族。

毛姓为华夏大地一个古老的姓氏,它源出于姬姓。相传,最早的毛姓为周武王灭商之后,他封自己的弟弟叔郑为毛伯,毛伯的子孙世代世袭其土地,故被称为毛氏。战国时代,赵国又有以智勇著称的毛遂,而这个姓氏的历史人物与韶山毛氏之间关系实不可考。与毛泽东构成直接血缘关系的祖辈,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的大动荡时代。

元朝末年,反元农民大起义如火如荼,经十余年的征战,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众多农民队伍中越战越强,大有一统天下之势。在此天下大乱之际,江西省吉州府龙城县(今江西省吉水县)有一位名叫毛太华的青年农民,不甘于老死蓬蒿,寂寞一生,毅然扔下手中的锄头,举起长茅,投奔到了朱元璋的队伍之中。毛太华就是韶山毛氏的开山鼻祖。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蒙元势力被逐出到长城以北。但此时云南仍处于元朝宗室梁王统治之下,立志一统华夏的朱元璋自然不能容忍。遂派出大军远征云南。

这时的毛太华在军旅中南征北战,以百夫长一类的下级军官身份随同明朝大将傅友德、蓝玉远征伐至云南。明朝军队由黔至滇,势如破竹,云南各部纷纷归顺,划为明朝版图。

朱元璋考虑到云南与中原山川阻隔,为加强管理,令自己的长子沐英世代治滇,并留下部分远征的将士驻守。毛太华就是被留下镇守云南的军人中的一个,他被派往边远的滇南澜沧江边驻守(今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毛太华从内陆来滇,生活上虽有诸多的困苦,但作为军人,也只能服从军令。当时的边陲地区尚无汉族妇女居住,毛太华就和许多军屯的战友们一样,娶了一名当地少数民族姑娘为妻。并先后生有四个儿子,分别取名为毛清一、毛清二、毛清三和毛清四。由此看来,毛泽东的祖先还混有云南少数民族的血统呢。

光阴似箭,转眼毛太华已年过半百,他念念不忘故土,于是请求告老还乡。因他戍边数载,且军功在身,遂被朝廷恩准携妻儿迁回内陆,不知出于何故,毛太华仅携妻子、长子毛清一和幼子毛清四内迁,二子和三子均留于边些的滇南澜沧江边了。

毛太华最终没能到达故里江西,这大概有其历史原因。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分成几大派系,鄱阳湖东北面为朱元章控制,其西南面则为义军陈友谅占有,两支军队为争权夺利,在鄱阳湖展开大战,陈友谅虽最终战败,但由于他所控制地区的人民群众仍支持他,反对朱元璋的统治,于是朱元璋疯狂报复当地百姓,大肆杀戮。

战火加残杀,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湖南大片土地荒芜。朱元璋为恢复、开发湖南,也为奖励将士,遂令他们跑马占地,马蹄所达之土地全归马主人所有。毛太华夫妇及两个儿子被分配到湖南湘乡县城北门外的绯紫桥居住,并分得田产数十亩。

毛太华死后几年,毛清一和毛清四离开了湘乡绯紫桥,迁至湘潭七都七甲,亦即今天闻名天下的韶山。从此,毛氏家族在韶山生儿育女,世代繁衍,至20世纪50年代初,毛姓在韶山冲的600多户人家中,占有十之七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