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我们认为外部流动性趋紧预期提高,恒生医疗ETF短期上行的胜率有所降低;但不改中长期向好趋势,中长期配置获得行业贝塔收益的胜率和赔率均较高。本文将简要介绍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及$恒生医疗ETF(513060),并从业绩、流动性、估值、交易拥挤度入手,对恒生医疗ETF的投资价值进行分析,并给出短期和中长期的投资策略。 一、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介绍 1、指数具备独特投资价值。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聚焦港股医疗保健细分概念成长型公司,指数历史表现优良,相对宽基指数和中信医药指数超额收益显著。从一致预期净利润来看,指数2023年有望迎来业绩高速增长期。 2、对医疗保健细分核心赛道覆盖齐全。从恒生三级行业看,四大权重分别为,药品占比48.8%,生物技术占比34.4%,医疗保健设备占比9.7%,医疗及医学美容服务占比7.0%,均为医疗保健行业中的核心赛道。 3、中小市值公司居多,大市值公司相对稀缺。截止至2023年3月8日,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共有77只成分股,总市值大于1000亿的有4只,分别为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百济神州、京东健康。总市值大于300亿的有21只,其中自由流通市值最高的成分股为药明生物。从总市值分布来看,可以注意到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成分股以总市值为300亿以下为主,共计56只,其中29只在100亿以下,均为医疗保健领域各细分龙头股。 二、恒生医疗ETF(513060)介绍 前十大持仓股情况。恒生医疗ETF的前十大持仓股主要为三大方向:医药研发、医药研发服务(CRO)及医药商业。 数据来源:iFinD、安信证券深圳分公司整理 1、医药研发 按创新程度划分,创新药可分为FIC、BIC、Me Too。 Me too。其药物的研发门槛较低,通常在原研药的基础上改造,同时避开原研药的专利。me-too的最大优势为研发成功率高,是大多数药企创新的起点。 Me Better,即在原研药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 Best-in-class(BIC),为Me-Better中质量最高的品种。 First-in-class(FIC),即首创药物,创新程度居上述分类之首。 目前国内的创新药以me-too,me-better为主,极少数头部企业能具备开展BIC或者FIC的能力。国内医药研发企业包括$恒瑞医药(600276)、金斯瑞生物科技等。 2、医药研发服务(CRO) CRO全称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即合同研究组织,指为制药企业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提供专业化外包服务的组织或机构。CRO可进一步细分为临床前CRO与临床CRO两种,可以为药企提供包括化合物合成与筛选、药物安全有效性评价研究、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和生物统计分析、临床I到IV期试验服务、注册申报以及上市后药物安全监测服务等。国内CRO企业以$药明康德(603259)、药明生物为代表 数据来源:华经情报网 3、医药商业 布局连锁药店等线下销售渠道为其主要经营模式,代表企业包括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 三、业绩 医疗保健需求空间巨大,后续逐步释放持续利好指数的成分企业。 1、老龄化进程加快,医疗保健需求增加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2020年我国的总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下降0.04%。家庭小型化,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从2010年的3.10人下降到2.62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亿,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占13.50%。根据WHO2016年发布的《中国老龄化与健康国家评估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可能达到近25%。随着经济发展,国民收入增加,老龄化进程加快,对养老保健和医疗需求增加,以创新药为代表的的医疗保健产品,及医疗服务所基于的创新医疗器械将拥有持续广阔的市场需求。 2、医药行业相关细分领域获国家政策重点扶持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新型疫苗、生物治疗等医学前沿技术,加强慢病防控、精准医学、智慧医疗等关键技术突破,重点部署创新药物开发、医疗器械国产化、中医药现代化等任务,显著增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健康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医药研发及服务药企、创新器械研发及生产药企的经营将获得国家级政策支持。 3、集采影响边际递减,药企或将迎来盈利修复 具体来看,指数中包含大量医药研发企业及医药服务企业,一方面,集采政策对医药研发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边际递减;另一方面,医药服务环节与研发环节紧密相连,政策的优化这也将大幅降低因医药研发企业“砍单”而对医药服务企业造成的影响。 四、估值 截至2023年3月3日,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的市净率为2.69,从数值维度来看,位于自2018年10月19日以来34.97%的分位位置;从时间维度来看,处于35.16%的分位位置。两个维度的分位数均低于50%的中位水平,均处于较低位置。 截至2023年3月3日,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的市盈率为125.02,从数值维度来看,位于自2018年10月19日以来66.12%的百分位,处于中等偏上位置;从时间维度来看,处于84.75%的分位位置,处于较高位置。 但,需要注意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包含较多低盈利和尚未盈利的成分股,市盈率容易被显著放大,相较之下市净率更适用于指数估值。 五、流动性及风险偏好 流动性趋紧预期有所增强,美元持续上行空间不大 3月美联储强势加息的可能性提高。1月非农就业超预期、1月CPI、PCE超预期、1月PMI超预期,多项重要经济指向美国通胀降低不及预期,经济未如预期出现衰退迹象;同时,2月小非农数据超过预期,3月10日晚即将公布的2月非农就业数据或将进一步提高美国增加加息力度的概率。 但美联储加息空间接近顶部,美元上行空间不大。一方面,当前美国国债规模接近32万亿,截至3月9日美国30年期抵押贷款固定利率高达6.73%,大幅加息带来的偿债压力较大;另一方面,截止3月8日,美联储隔夜逆回购市场的国库券余额仍超过2.1万亿美元,资金对美元资产后续走势始终存疑。 数据来源:iFinD 负债端再次承压,短期胜率有所下降。 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交易市场,全球接近70%的离岸人民币交易在香港进行,由美元变动引起的汇率压力对港元资产的市场表现影响较大。美元指数与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整体的走势呈现负相关。 数据来源:iFinD 由于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将放缓,流动性趋紧得到边际改善,指数自2022年10月12日从底部持续拉升,截止2023年1月27日已累计上涨61.86%,而该轮由流动性边际改善预期而引起的估值修复行情已基本结束。同时,由于上述美联储近期加息预期提高,美元指数自114.79高位回落后,从今年2月出现小幅上涨趋势,并从100站上105,负债端压力的提高使指数走势承压,指数短期上行的胜率有所下降。 指数短期下行空间不大,或将出现震荡行情 但上面已提及,美元指数在当前位置持续上行的空间不大,流动性趋紧的压力不大;叠加当前国内经济复苏的进程不可证伪,对经济恢复力度的预期逐步得到验证;同时,指数估值处于较低位置,仍具备一定的投资安全边际。同时,在国内经济持续向好及外部流动性有所趋紧的双重预期下,市场或将有所分歧,指数或将出现震荡行情。 六、结论及投资策略 短期内,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的走势或将有所承压,恒生医疗ETF上行的胜率有所降低;但下行空间不大,短期内布局仍具备一定的安全边际;且存在一定概率出现震荡行情。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可选择逢低布局,并使用网格策略高抛低吸。 中长期内,恒生医疗ETF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获得行业超额收益的胜率和赔率较高。 安信证券投研团队长期关注高景气和热门行业,感兴趣的投资者可关注我们。现在点击这里开户,可领取额外福利及服务。 免责声明:本报告涉及的所有标的和模型仅作为测算案例,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