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09,帝国最后的早晨

 激扬文字 2023-04-13 发布于四川

 前言 

张伯林(Thomas Chrowder Chamberlin,1843-1928,一位美国的地质学家,曾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及芝加哥大学地质系主任。1909年,他组织策划了芝加哥大学以探索中国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东方教育考察”。在这次中国之行中,他一共拍摄了675幅照片,记录了在中国旅行考察的全部行程。拍摄地大致包括了广州、广西、湖北、四川、重庆、江西、上海、河南、河北、北京、沈阳等地,拍摄时间大致从1909年1月至6月。这些照片收录在其个人的学术全集《Papers of T.C. Chamberlin》中。

张伯林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地质学家。与其他的专业摄影师相比,张柏林的摄影只能算是一个爱好者。他本是以一个地质学观察者和旅行者的身份来中国,考察中国的地质地理。踏上中的土地后,他对中国所见所闻,民风习俗感到十分新奇。1909年的中国,正在发生巨变,他用镜头捕捉了中国这块苍老大地上的民俗民生。在他的镜头里,有庙宇宫殿的威严华丽,有城镇村野的清晨黄昏,有市集庙会的热闹场景……在雄伟秀美的长江三峡,他不仅拍摄了巨峰陡崖,也拍摄了古城古寺,还拍摄了峡江风帆、船家桡夫、平民百姓,有时甚至是一条河、一座桥、一棵树。尽管中国摄影史上记录的外国摄影家中,没有张伯林的名字。但是毫无疑问,正是张伯林这种全方位的留影,使他在1909年拍摄的照片显得格外珍贵,其照片价值一点儿也不逊色于那些早期来中国的摄影家。张伯林这些照片版权至今仍属美国威斯康辛学院所有。

100多年前的中国,正是一个古老帝国最后的黄昏,千百年来遥远、神秘的东方,最后一次展现她古老的生活姿态。三年之后,两千年的老帝国在一片混局中走向民国,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我们习惯用两个词汇形容当今的中国:“天翻地覆”和“面目全非”,相似的意思表达了不同的态度。我们应当要庆幸,也应当要叹惋。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全新的中国,在100年里她一遍遍地被翻新、被覆盖,直到贫穷和饥饿不再侵噬她的尊严和骄傲,而故土的子民也难再寻觅她旧时的身影:那个高雅、诗意和古典的中国。

我们有幸能在张伯林的照片里看到祖先所生活的那片土地,请看一看这些遥远东方的美丽景象,和传统氤氲下的自然精神。因为那些本应由我们所继承、传袭的独特气质,已不复存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