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海东雪中送炭,毛主席记了30年,九大开会,毛主席:海东来了吗

 James5291 2023-04-14 发布于北京

1969年3月的最后一天晚上,毛主席打开了放在桌子上参加九大会议代表的名单,看来看去,毛主席始终觉得似乎少了一个人。

思来想去,毛主席脱口而出:“海东同志的名字好像没有在这份名单上。”

一通电话后,周恩来总理匆匆赶到了毛主席的身边,主席有些生气地开口道:“恩来啊,徐海东同志的名字为什么没有在代表名单上?”

周恩来听后连忙表示是自己的工作没做好,随后周恩来离开毛主席的住处,赶往人民大会堂。

等周恩来抵达人民大会堂时,有关人员已经被聚集在了一起,周恩来脸色严肃,没有客套,直接说道:“根据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建议,徐海东应该出席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并提议他参加大会主席团。”

听到周恩来的话,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徐海东身上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因而不适合参加会议。

周恩来有些生气地说:“毛主席讲过,我们大家也都知道,徐海东同志是一个对革命有大功的人,至于他身上的问题,以后再说。”

不一会儿,人群中传出声音:“同意,同意。”

第二天,九大开幕,毛主席走上了主席台,看着眼前的数名代表,毛主席的眼神很是恍惚,他并没有看到徐海东的身影,因而朝身边的周恩来问道:“海东同志来了吗?”

周恩来:“正在来的路上。”

毛主席听到这个答案很欣慰,笑着点了点头。

由于徐海东没来,毛主席也没有宣布大会开始,直到数十分钟后,坐在轮椅上的徐海东被推入会场,毛主席挥手向他示意后,才宣布开会。

毛主席之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坚持要徐海东参加九大,并提名主席团成员,实际上都是源于30年前徐海东雪中送炭一事。

那么,30年前毛主席与徐海东有着怎样的交集呢?

1935年10月,在历经千辛万苦后,中央红军终于抵达了陕北,自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以来,这一年的时间里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从来都没有什么后方补给。

中央红军抵达陕北时,恰巧遇上了陕北的冬天来临,此时的战士们身着薄衣,很难度过这个冬天,时任中央红军后勤部负责人的杨至成告诉毛主席,如果部队想要安然的度过这个冬天至少需要两三千大洋,可是部队的钱满打满算也只有一千大洋了。

毛主席听后陷入了沉默中。

要向当地的老百姓筹集吗?恐怕不行,陕北地区的老百姓本来就够穷了,有的连自己家的人都吃不饱,哪里会有多余的粮食衣服给部队啊?

毛主席抽着烟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忽然,他停了下来,将烟头捏灭,开口道:“我想到了一个办法。”

杨至成激动地问:“什么办法?”

毛主席:“我看徐海东他们比我们的日子过得富一点,咱们就来个穷汉向富汉借钱,解我们的燃眉之急把。”

话虽然是这样说的,但是几人又有了新的担忧,徐海东会借钱给中央吗?

要知道,此时徐海东所领导的红十五军团,明面上是隶属于红四方面军序列,但是在此之前,张国焘已经率领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产生了很大的不愉快。

在这样的情况下,恐怕谁也无法保证徐海东肯定借钱给中央。

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向徐海东借钱,是唯一行得通的办法,无论如何,都得试一试。

毛主席心里也有顾虑,但是他还是积极地说道:“我相信,只要有可能,海东同志一定会帮我们这个忙的。”

接着,毛主席挥笔写下了一张借条。

杨至成拿着借条,快速向徐海东的军部赶去,见到杨至成来了,徐海东很是惊讶,连忙询问有什么事,杨至成便将借条递给了徐海东。

借条上面写着:“海东同志,请你部借2500元给中央,以便解决中央红军吃饭穿衣问题,此致,敬礼,毛泽东。”

拿到借条,徐海东的心情很沉重,之前两军会师时,他虽然让经理部的人给中央领导送了棉衣,送了一些枪械,但是他唯独没有想到该拨出一部分钱款送去为中红军解饥寒。

徐海东有些羞愧,他赶忙找到了军团供给部部长查国桢。

查国桢是四方面军的老人了,他曾任二十五军司令部秘书,参谋等职,后来由于他精细,会过日子,因而担任了红十五军团的供给部长,不过,也正是由于他做事都很精打细算,因而他也有“守财奴”之称。

徐海东见到查国桢后没有客套,直接开口:“咱们现在还有多少钱?”

查国桢有些不明所以然,但是还是回答道:“还有7000元。”

徐海东很高兴:“太好了,太好了。”

查国桢苦着脸:“军团长,7000元很多吗?您这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啊,马上要过冬了,我们部队添置冬装要花钱,买药品要花钱,买盐,买粮食也要花钱。算来算去,这些钱还不够呢。”

徐海东没有说其他,而是拍了拍查国桢的肩膀:“留2000,剩下的5000给中央送过去。”

查国桢:“军团长,这钱我们是该给中央,但是您不知道的是,这些钱都是我们部队长征以来掰着手指头攒下来的,谁也不舍得多用一点。您至今连一件大衣都没舍得添......'

徐海东打断了查国桢的话:”是啊,这些钱我们自己都不够用,但是你想过没有,毛主席主动开口向我们借钱,说明党中央比我们还要困难,我们就是不吃,不喝,挨饿受冻,也要支援党中央,也要保证他们度过在陕北的第一个冬天。”

查国桢听后很感慨,他自责道:“军团长,您说的对,我们在陕南时,天天想中央,盼中央,那个时候,你和吴政委(吴焕先,鄂豫陕苏区创建人之一,1935年8月牺牲)都说哪怕我们3000多人都牺牲了,也要迎接中央的到来,现在送去几千元算什么,今天我不当“守财奴”了,我这就去拿钱。”

徐海东见状欣慰地笑了起来。

第二天,徐海东带着5000元,亲自骑着马送到了中央,毛主席,周恩来,杨至成等人得知后,都很高兴,后来回忆此事时,毛主席感慨地说:“那个时候,多亏了那5000元。”

正是由于此事,毛主席说徐海东对中国革命有大功,事实上,毛主席对徐海东此举的评价其实并不为过。

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徐海东不借钱给中央的话,恐怕中央红军只有很小的几率度过那个寒冬,而徐海东甘愿送钱给中央,他不仅解了中央的燃眉之急,还给自己的未来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抗战全面爆发后,徐海东担任了八路军的旅长,由于常年的征战,徐海东身体情况很差,有一次在开会时,他突然吐血昏迷, 毛主席得知后,非常关心徐海东的病情。

后来,毛主席还亲自给徐海东写下八个字:精心养病,天塌不管。

正是由于毛主席的呵护,徐海东也逐渐的放下了心中的重担,安心养病,由此,徐海东离开了战场,没有再指挥过任何的战斗。

可尽管如此,毛主席依然记得徐海东为革命做出的贡献。

1955年授衔时,毛主席明确表示徐海东应授予大将军衔,并且仅次于粟裕,高于黄克诚,陈赓等人。

徐海东得知后很是惶恐,请求降衔,为此周恩来亲自来劝,他对徐海东说:“授予你大将军衔不高,也不低,恰当。”

徐海东听后仍是很愧疚。

此后,徐海东长期养病,1969年九大时,徐海东来到北京,但是一直没有人通知他参加九大,就在他心灰意冷时,有人找到他,并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

徐海东听后泪如雨下,他说:“主席提我的名,我就是身体再不行,就是死,我也要去。”

在九大会议开幕那天,毛主席看到徐海东坐在轮椅上被人推进会场,他欣慰地笑了笑,随后他向徐海东挥手致意。

徐海东知道,这是毛主席依然记得30多年前的情谊,他的眼泪再次不由自主的流了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