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要语音播报,请滑动到文末收听! 文|丰 詹 有一个名字,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他。 他的名字,这些年被大家提起得少一些。 但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是: 如果没有他,当时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还不知道能在哪儿找到落脚地! 如果没有他,已经遭遇重大挫折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还不知道要经历多少曲折! 正是在他创立的革命根据地,迎来了毛主席率领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 正是在这个革命根据地,毛主席带领党中央,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 说到这儿,不知道大家知道今天要说主角是谁了吗? 他就是陕北红军领导人——刘志丹。 1903年10月,刘志丹出生。 他的出生地,是今天的陕西省延安市的志丹县。 他叫刘志丹。 他出生的县,叫志丹县。 这不是巧合,而是因为: 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烈士刘志丹,他的故乡以英雄的名字,重新命名了! 我想,这应该是对烈士、对英雄的最大褒奖吧。 这也象征着: 我们永远不会忘怀革命烈士! 我们永远会把他们记在心中! 1925年,年仅22岁的刘志丹,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蒋介石悍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经过艰苦磨炼,刘志丹也终于搞明白了一个道理: 想真正干好革命必须自己手中有真枪实干的队伍。 至此,刘志丹深刻理解了毛主席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提出的著名论断——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928年,刘志丹参与组织渭华起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组织了西北反帝同盟军。 后来,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刘志丹历任副总指挥、总指挥等职。 1932年,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刘志丹仍负领导责任。 成长壮大起来的苏区,引起了国民党政权的恐慌。 于是,调集军队,对刘志丹领导的苏区进行围剿。 1934年2月至4月,刘志丹指挥部队九战九捷,以劣势兵力取得了西华池等战斗的胜利。 国民党军对陕甘边苏区的第一次“围剿”,被挫败了。 此后,刘志丹领导工农红军,将陕甘边、陕北两块苏区连成一片,建立了西北革命根据地。 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上,永远记录着这样一个细节: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漫漫长征路,红军迫切地需要找到一个“落脚点”。 1935年9月20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陇南重镇哈达铺。 通过过期报纸上的信息,毛泽东了解到: 刘志丹率领红军三次反“围剿”作战胜利,陕北、陕甘边两块苏区连成了一片。 这给中央红军带来了新希望! “到陕北去!” 毛主席踏上了与刘志丹会合的道路! 于是,陕北成为中国革命新的策源地。 红色延安,成为让国民党反动派战栗、让革命人民向往的圣地。 是刘志丹创立的革命根据地,让毛主席、党中央有了安全的立足之地。 而毛主席、党中央的及时到来,解救了正身陷囹圄的刘志丹! 1935年秋,刘志丹受到机会主义分子诬陷,被当成反革命分子关押起来。 甚至,成了被处决的对象! 幸运的是,就在刘志丹被杀的前几天,毛主席率中央红军到达了陕北。 听到了这一情况后,毛主席立刻下达指示,刀下留人。 与刘志丹一起被关押的一名党员就曾这样回忆道: 如果毛主席晚到4天,就没有刘志丹和我们了。 1936年,根据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决定,红28军正式成立,刘志丹被任命为军长。 同年,刘志丹率领28军,开始东征。 令人无比惋惜的是: 就是在这次东征中,刘志丹壮烈牺牲! 1936年4月14日,在红军东征山西期间,率领红28军在前线作战的刘志丹,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3岁。 据资料记载: 当时刘志丹身临炮火纷飞的前线指挥,完全不顾生命危险。 很多人纳闷,刘志丹是红28军的最高领导人,指挥作战时他为什么要到最为危险的一线? 一方面: 当时红军作战极为艰苦,刘志丹亲临一线指挥,是为了尽量减少战士伤亡。 另一方面: 前期他被冤枉,差点屈死,后来也没彻底给他平反,他内心深处依然是有些委屈。 他甚至萌生了以死证明自己清白想法。 他与战友张秀山曾这样说过: 我们到底是不是右派反革命,在战场上让他们看。党中央毛主席总有一天会把这些事情搞清楚的! 真的让人惋惜。 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位置的刘志丹,年仅33岁就牺牲了! 为什么说刘志丹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位置? 试想,如果没有陕北革命根据地,处于极度危机之中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将于何处立足? 中国革命还将会经历多少曲折,走多少弯路? 真的无法想象。 刘志丹不幸逝世后,毛主席的题词: “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朱德的题词是: “红军模范。” 周恩来的题词是: “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因此,刘志丹在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上的地位与贡献,绝不可以轻轻一笔带过。 刘志丹的名字,绝不可以被慢慢淡忘。 今天,是刘志丹烈士牺牲87周年纪念日。 让我们一起,缅怀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烈士!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冯站长之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