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样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学霸?看完我凌乱了!

 百花A彩虹 2023-04-14 发布于江苏

#2023育儿季#

M国在1990年左右(差不多30多年前了),教育bu开展了一项“童年早期的纵向研究项目”ECLS-K

这个项目调查了1000所学校,每所学校抽取了20多名学生,

一共22000人,‍‍‍‍‍‍‍‍

追踪他们从幼儿园到八年级毕业(初中毕业)长达10年

这个项目通过收集这些学生考试成绩,定期采访学校老师和教导主任,

以及电话采访父母而得出了大量的数据。‍

教育bu想要通过大数据的分析,

去揭示父母、社会、学校对于儿童教育发展的影响

后来特别有意思的是,经济学家史蒂芬·列维特在他的书《魔鬼经济学》中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

文章图片1

从概率和统计的角度去揭秘解释:

“什么样的家庭容易培养出学霸?”‍

结果还挺让人脑洞大开的!

文章图片2

当然,影响儿童教育的因素是综合的,大数据分析出来的因素里,并不能说某一项是决定性因素

或者说他们之间有因果关系

但是在概率统计学上有种办法叫回归分析

这个办法对于分析多个两个或者多个变量之间是否相关相关的方向(正或者负)以及相关的程度(高或者低)很有用。

这些就像下面的曲线一样。

正相关(+)、负相关(-)、不相关。‍‍

文章图片3

根据ECLS-K的统计数据和回归分析,

大家来猜一猜下面这些下面这些因素,

哪些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我直接把正负相关性标在后面,

看看哪些因素颠覆了你的认知?

文章图片4

父母高学历(+)

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及经济地位(+)

小孩的妈妈在30岁或者更晚的时候生她的第一个小孩(+)

小孩出生体重偏轻(-)

小孩是收养的(-)

父母是家委会的(+)

家里面有很多书籍(父母看的)(+)

文章图片5

如果以上还在我们的认知范围里,再来看一组因素,

这组数据呈现出“不相关”

也就是说,父母做不做这些事,对孩子的成绩影响都没有相关性:

文章图片6

小孩拥有完整的家庭

小孩的父母最近把家搬到更好的小区

小孩的母亲在孩子出生后到幼儿园期间不工作

小孩参加早教

小孩的父母定期带小孩去博物馆

小孩经常被打屁股

小孩经常看电视

小孩的父母每天给他们读书读绘本

文章图片7

这次有没有颠覆你的认知呢?

反正挺颠覆我的认知,

尤其是我们中国人信奉的“孟母三迁”,

“早教”,“定期去博物馆”,“亲子共读”!‍‍

竟然对孩子的成绩没有任何影响?!

当然,部分因素我持保留意见,并且这里还是要说几句:

1、回归分析只是向我们展示相关性,并不能说明因果关系

2、这个实验只针对早期学校教育成绩(幼儿园到初中结束)

3、这个不是国内的研究数据‍

但从这些因素中,我们也能发现一些“育儿真理”,

比如高度相关的因素都是

父母本身是什么样的人

没有相关性的因素都是

父母为小孩做的一些事情。‍

总之就是:育儿先育己。

同时,这些有趣的因素里,有一些非常适合放在一起讨论,它们也许会影响我们接下来的教育抉择。

我们一起来聊聊~

文章图片8

正相关: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不相关:父母最近把家搬到更好的小区。

我们大部分家庭对于好小区的理解,一般都有包含这样一个指标:学区好。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学区房。

所以学区好的房子,价格都不便宜。

换言之,能买得起学区房的,家庭的社会经济实力也是有的。

但是随着“双减”、摇号、名额到校,甚至传说中的“教师轮岗”,学区房的意义还能有多大,就不好说了。‍‍‍‍‍‍‍‍‍‍‍‍‍‍‍‍‍

而社会经济地位和孩子的考试分数高度相关,这个就很好理解,

经济条件越好,给孩子提供的试错机会也就越多,这也是父母们努力工作的重要动力之一。

也正是基于这个事实,我国近年来一直在围绕教育公平做改革。‍‍‍‍‍‍‍‍‍

文章图片9

只是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我们既不是需要垫箱子的

也不是站着就可以云淡风轻看风景的,‍‍

文章图片10

而是拼劲全力,也才能瞥到一眼或几眼。‍‍‍‍‍‍‍‍

再回到“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和“父母最近把家搬到更好的小区”这两个因素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上,

也许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启示就是“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要不要换学区房?”

文章图片11

相关:家里面有很多书籍(一定要有父母看的书)。

无关:几乎每天都听父母读书。

这两个的对比简直要哭死!

亲子共读没有用吗?

我的感受是:

亲子共读是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以及保持良好的亲子沟通

尤其是亲子沟通,我们小学生家庭在亲子共读时,不知不觉就能和孩子聊很多有的没的,

方便家长聊解孩子的心理动态,帮助孩子解决困惑,调节情绪。‍‍‍‍‍‍‍‍‍‍

文章图片12

而大人如果有阅读习惯,一定程度上是能带动孩子一起阅读的。

孩子有了阅读习惯,才能推动ta的持续阅读

每天听故事,但却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

如果有一天没有了父母的约束,大概率是会去找其他事情代替阅读的。

而有阅读习惯的孩子,即使家里藏书不多,也还是会通过阅读去学习,去获取信息。

当然,对学习成绩起关键因素的还是孩子的自主阅读,主动思考。‍‍

家里面有很多书籍(父母看的),一来说明父母本身爱读书,二来说明父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也更高一些,‍‍‍‍

期望更高,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也会更高,孩子的成绩也会越好。‍‍‍

文章图片13

果果学龄前时,我经常在群里建议大家不要囤书,孩子看不过来的。

但进入小学之后,我开始认为如果能往高阶囤点书挺好的,

之前认为孩子看不懂的,不感兴趣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就去翻看了。

家里藏书多,起码能保证孩子在有兴趣的时候,能随时翻到自己想看的。‍‍‍‍

当然,如果学校和家附近图书馆资源丰富,利用好外部借书渠道,也仍然能帮助孩子建立好阅读习惯。

文章图片14

有关:父母是家委会的。

无关:经常看电视。

父母是家委会的这个,我不知道大家好接受不好接受。‍

国内公立学校,家长是家委会的毕竟是少数群体。

而国内很多私立和国际学校,不少校方是不提倡有家委会的

这项大数据的因素,应该只是想说“家校沟通”的重要性

但如今的大环境,有不少学校正在尽量避免和家庭有太多沟通

文章图片15

校方也许是因为担心“被举报”

也许是因为担心家长过度关注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小事化大。

文章图片16

至于经常看电视对孩子成绩没什么影响,这个可能超出了很多父母们的常识,与传统的观念也相悖。

尤其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不仅担心孩子沉迷电视,

还担心孩子沉迷电脑、手机、短视频等等。

但如今也的确有研究表明:孩子玩电脑或者IPad等设备,既不会让孩子变成天才,也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孩子所谓的“沉迷”其实和大人喜欢玩手机、打游戏、打麻将一样,要么是放松一下,是很正常的。

要么是无聊的慌,要么是逃避现实,是心理上的问题,需要进行心理辅导。

文章图片17

以上三组数据,是对比起来看比较有意思的三点,

当然也还有一些无关数据很值得讨论,

比如:全职妈妈,参加早教,定期去博物馆这些对于孩子的成绩都没有影响,

你怎么看待这些因素呢?

来评论区聊聊~

整体来说,这些相关、无关因素在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

父母本身是什么样的人,比父母做了什么更重要。

言传不如身教,育儿先育己。

你我共勉!

本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