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是著名的红军女将领,曾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为何却坠楼身亡

 铁血老枪 2023-04-14 发布于上海
文章图片1

张琴秋(1904~1968)是著名的红军女将领,192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长征期间,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等重要职务;新中国成立后,张琴秋担任纺织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向周总理办公室求救

1966年初夏,刘少奇被莫名其妙地从党内“揪”了出来,成为党内最大的走资派,随后,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张琴秋的家就被抄了,而且抄了不止一次,现金和存折被拿走了,衣物、家具、一些书籍、日记、工作笔记及私人信件也成了查抄对象。

然而,当造反派试图把一些资料也像其他东西一样搬走的时候,张琴秋却横住身子挡在造反派面前。

这是一批珍贵的军史资料,全国解放后,中央军委专门成立了以徐向前元帅为主任委员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张琴秋是指定的委员会成员。在她看来,红四方面军的历史无疑是党史和军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她还没有交给中央军委之前,任何人都无权处置。

张琴秋被强行推到了一边,眼看着有可能保护不了这些材料的时候,她不得不向周总理办公室发出了求救信号,她诚恳地说:“抄我的家,我可以忍受,但红四方面军的材料,坚决不能外泄!”总理办公室过问了这件事。造反派不得已,答应在三天之内将材料送交国务院。

文章图片2

笔记本上的几个字被抓住“把柄”

1968年4月,张琴秋被实行“监护”,实际上就是被关押起来,不允许回家了。

围绕着西路军那段历史,张琴秋被逼着一遍遍地剖析着自己,但她不知道,灭顶的灾难正向着她一步一步逼近。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工作笔记本的扉页上通常都印有毛主席肖像,那是很普遍很平常的事情。不平常的是,在张琴秋那本笔记本的毛主席肖像上方赫然写着八个大字:夜郎自大,好大喜功。这八个字一经出现,专案组几人的眼睛顿时就放光了,他们立即感觉到自己立功的时机到了。专案组紧急提审张琴秋。

谁也没有料到,张琴秋很坦然。张琴秋说那就是她亲手所写,记得是一次内部传达毛主席讲话,这八个字是讲话中的内容,她认为讲得很好,对工作很有警示意义和教育意义,当时就飞快地记了下来,作为随时提醒自己的座右铭。

专案组一无所获,但他们不愿意就此罢手。

文章图片3

被指里通外国

1968年4月20日,中央专案组的五个人来到纺织工业部大楼审问张琴秋。

专案组的人指责她仗着工作之便,把我国纺织工业部的统计资料拿给苏联专家看,有里通外国之嫌疑。

张琴秋通晓俄语,所以曾一度分管纺织工业部的苏联专家方面的工作。可是那时候,我们对苏联没有秘密,这是当时的外交政策。

他们问张琴秋,你认不认识克雷莫夫?张琴秋随即回答说认识。

克雷莫夫是个中国人,原名郭肇堂,是张琴秋在上海大学时的同学,又都是浙江同乡。在上海大学期间,郭肇堂和张琴秋的前夫沈泽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之后在莫斯科红色教授学院又继续和沈泽民在一起,还和张闻天、王稼祥等都是同学。毕业后,郭肇堂没有回国,后来任苏联科学院高级研究员。

文章图片4

专案组的人继续问道,这些年,你和这个人都有些什么更深的往来?张琴秋说,没有。

他们又问,在1957年,你们曾见过面,这是事实吧,怎么可以推脱得那么干净?

1957年,郭肇堂回来过一次,那是受周恩来总理的私人邀请,他带着他的妻子、女儿一起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在青岛见到了张琴秋,久别重逢,畅叙友情。

专案组的人说,克雷莫夫是有名的国际间谍,谁会相信一个国际间谍回国找一个精通俄语的人,仅仅是探亲访友?骗鬼去吧,你们之间相互勾结,里通外国!

1968年4月22日凌晨,张琴秋坠楼身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