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策略】闫勇|基于统编教材的大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

 新用户24551659 2023-04-14 发布于广东

统编教材编写的基本单位是单元,研究和使用好统编教材,必须以教材编写的内容单元作为基本单位,以学习任务为导向,整合单元内容,创设学习情境,设计语言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笔者以统编教材的一个内容单元四(下)第七单元的阅读学习资源为例,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统编教材的内容单元

所谓“内容单元”,是指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为教与学提供的基本的学习内容和资源。内容单元一般包括: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等。四(下)第七单元的内容由《古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挑山工》四篇课文、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习作《我的“自画像”》和语文园地组成。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伟大品格”,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

从单元的学习资源中不难发现,这四篇课文统摄于单元的人文主题“伟大品格”,反映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伟大品质和高尚情怀。其中,精读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和略读课文《黄继光》《挑山工》为一组,能够落实本单元的阅读语文要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口语交际《自我介绍》和习作《我的“自画像”为》一组,“先说后写,说写结合”,能够落实本单元的习作语文要素“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古诗三首》单独为一组,因为古诗不是一般叙事性作品,难以落实“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即便不包括语文园地,在同一个内容单元中,无论从人文主题的纵向梳理,还是从语文要素的横向归纳,学习资源都很可能是纷繁复杂的。

统编教材由若干个这样的内容单元组成,呈螺旋式上升,形成一个分散编排于各年级,但逻辑严密的体系,提升学生某一方面的语文能力。以“人物描写”相关的单元为例,教材在四至六年级设置了五个单元,见下表。

Image

二、指向语文素养的大任务学习单元

语文要素是统编教材中提出的核心概念。它是统编教材编写的内部逻辑架构,也是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语文素养的顶层设计和分步规划。温儒敏先生认为:“'语文要素’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语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在统编教材中,获得语文要素的保障就是内容单元。

首要的是,聚焦某一个内容单元。如四(下)第七单元,语文要素虽然作为一个内容单元学习的目标方向,但是有时又不能统摄单元内部所有的教学内容。放眼整套统编教材,以“人物描写”相关单元为例,若干个单元零星地分布在四至六年级的各册教材中,如果没有一种整合的思想,很可能失之于碎片化。

统编教材编写的内容单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若干分散的、基础性的学习内容。语文素养是一个“顶层设计”的目标,教材的内容单元是碎片化的、分步实施的学习资源。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若干个内容单元或同一内容单元中的若干教学资源,统整于某个大的学习任务目标,形成“大单元”。只有这样,才能将零碎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统整“拼接”成语文学科素养的核心大概念。正如崔允漷老师所言:这里所说的单元是一个学习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因此,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现有教材中的单元,譬如语文教材中一个单元通常是一个主题下的几篇课文,如果这几篇课文没有一个完整的“大任务”驱动,没能组织成一个围绕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完整”的学习事件,那它就不是我们所讲的单元概念。确切地说,那只是内容单位,而不是学习单位。

这里所说的“大任务”,是指向形成语文素养的语文学科核心概念的任务目标。“大单元”是指为了实现学习任务目标,而重新整合内容单元中的教学资源,实现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三、大单元学习任务群的设计

1.学习任务目标的确定。

“大任务”指向形成语文素养的学科核心概念。一方面,应该将学习任务目标锚定在2022年版课标;另一方面,也要以现行的统编教材的内容单元和学习资源为基础。

和“人物描写”相关的五个内容单元的阅读学习资源,总体上属于2022年版课标中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个学习任务群的目标是:“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

统编教材中与“人物描写”相关的五个内容单元,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分为两个“大单元”。

第一个大单元,包括四(上)第六单元(语文要素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五(下)第四单元(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这两个单元培养学生通过文本中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信息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是2022年版课标“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的学习要求。这个大单元的任务目标指向对作品中人物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是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第二个大单元,包括四(下)第七单元(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五(下)第五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和六(下)第四单元(语文要素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是2022年版课标“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的要求。这个大单元的任务目标指向“学习品味作品语言、欣赏艺术形象”“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

2022年版课标在第三学段“阅读与鉴赏”要求学生“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人物描写方式”,这也仅仅是指向语文学科这一核心概念的一个“分支”。

四(下)第七单元处于第二学段的最后学习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包括本单元在内的三个指向“学习品味作品语言、欣赏艺术形象”“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的内容单元组成“大单元”,可以确定学习任务目标为“学习和品味文章中描写人物的语言,欣赏艺术形象,感受人物品质”。

2.学习情境的选择。

学习情境包括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和社会生活情境。选择怎样的学习情境实现任务目标,需要根据学习的内容甚至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来综合考量确定。

四(下)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由此确定的学习任务目标是“学习和品味文章中描写人物的语言,欣赏艺术形象,感受人物品质”。虽然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写人的,并且都运用了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但是文章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表达特点差异很大。其中精读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描述的是深夜大雾,撞船之后,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牺牲自己拯救了全船的人。“深夜大雾”的环境,使得塑造这位英雄的船长主要依靠的是人物的语言描写。略读课文《黄继光》中,表现黄继光的英勇行为主要运用的是人物动作描写。而《挑山工》中的人物形象,语言、动作描写比较均衡,但是仍然以语言描写为主。根据以上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在《“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选取“社会生活情境”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如创设“诺曼底号”遇难一周年,被救的60名船员和乘客来到了这片海域纪念哈尔威船长,回忆“当天晚上,听到船长说了什么”这样的社会生活情境。学生进入文中某一角色,重新阅读课文,找到哈尔威船长那天晚上的语言。在那个恐怖的、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时段、不同的位置,都或多或少听到了哈尔威船长的语言。这个社会生活情境从不同角色的角度全面提取信息,“全息地”回顾了这位勇敢、智慧且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伟大船长。

3.语言实践活动的设计。

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个体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真实的语言运用经验。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具体的学习情境和任务目标,决定了语言实践活动的方式和类型。

四(下)第七单元所在的“大单元”,其学习任务目标为“学习和品味文章中描写人物的语言,欣赏艺术形象,感受人物品质”。在这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重新整合学习资源,将精读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略读课文《黄继光》和《挑山工》前置,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人物描写方式对人物塑造的作用。将《古诗三首》后置,在学习《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两首古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读古诗,讲故事”的社会生活情境。“读古诗,讲故事”的社会生活情境是2022年版课标“复述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的具体实现方式,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几个语言实践活动——

活动一:阅读古诗了解大意,体会诗歌中表现的精神品格。这个板块,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以“阅读与鉴赏”为主。

活动二:初步尝试通过讲故事,运用人物描写方法表现古诗当中人物的精神品格和生动的形象。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回顾已经学过的《“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挑山工》,在“梳理与探究”中发现——不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选用了不同的人物表现方式。《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送别辛渐后所作,二人的精神品格和情怀抱负更适合用人物对话的方式来表现。《塞下曲》主要通过环境和动作描写塑造将军夜追单于的形象,这更加符合故事的情境需要。

活动三:通过讨论讲故事的方法和练习绘声绘色讲故事的方式,感受人物品质。学生通过“表达与交流”为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学习和品味文章中描写人物的语言,欣赏艺术形象,感受人物品质”。

2022年版课标刚刚颁布,其中的很多理念尚在学习推广中,加之目前教师使用的统编教材编写于2022年版课标颁布之前,怎样基于现行教材落实2022年版课标精神,会是未来相当长时间的研究课题。基于统编教材的内容单元,深入研究单元编写的内部逻辑,整合单元学习资源;以2022年版课标的学习任务目标为导向,创设学习情境,设计语言实践活动:如此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声明:本文刊发于《小学教学》语文版2022年第9期,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果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监制:史道祥

  统筹:殷现宾

  审校:胡远春

  责编:侯琼雅

《小学教学》创刊于1980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双效”期刊,在河南省新闻出版局组织的编校质量历次抽查中名列前茅,连续荣获第三、四、五届“河南省社会科学二十佳期刊”荣誉称号。《小学教学》在保持原《小学青年教师》前瞻性、人文性、可操作性、互动性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实用性、针对性、可读性。应广大读者要求,《小学教学》在2006年分为语文版和数学版,更专业,更厚重。2022年,《小学教学》连续十年取得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小学数学教与学》全文转载量排名第一的好成绩,实现了“十一连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