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抚李三才之争

 chapter9 2023-04-14 发布于四川
                  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1619)正直派官僚与邪派官僚之间的斗争事件。李三才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以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淮上凤阳(今属安徽)诸府。当时矿监税使恣意横行、为非作歹,李三才便向神宗力陈其害,还在任所捕杀罪大恶极的矿监税使爪牙;邪派浙党沈一贯当权时,他常上疏攻其短;此外,还与东林党人谈论时政得失。李三才的举动,使朝中邪派官僚对他恨之入骨,而比较正直的官僚对他多有好感。时内阁缺人,有人提议应该让外臣(指在朝廷外任职官员)任职,其意是让李三才入阁。邪派官僚不满,纷纷上疏弹劾李三才,从而挑起一场争论。工部郎中邵辅忠首先发难。万历三十七年(1609)十二月,他上疏劾李三才“大奸似忠,大奸似直,而为贪险假横之人”(《明史·李三才传》)。万历三十八年(1610)正月,其同党浙江道御史徐兆魁上疏继之。李三才四次上疏辩解。给事中马从龙、御史董兆舒、南京给事中金士衡等也为李三才辩护。大学士叶向高说李三才已“杜门待罪”,从考虑漕运大计,应速定其去留。不久,邪恶派御史刘国缙、乔应甲,给事中王绍徽、徐绍吉等又连章弹劾李三才;与之相对立的给事中胡忻、曹于汴等则交章论救,这样朝廷聚讼,数月不止。朝中的争论,波及到退居家乡的一些士大夫,顾宪成写信给叶向高,力称李三才廉直,又写信给吏部尚书孙丕扬,为李三才辩解。和李三才友善的御史吴亮把这两封信刊登在邸报上,攻击李三才者因此更喧嚣。乔应甲两次上疏攻击李三才有十贪五奸之罪。李三才连上十五疏请求免官,久不得命,便自行离职出走。李三才回到故里,嫉妒者仍担心他复用。万历四十二年(1614),御史刘光复先后二次上疏,弹劾李三才盗用皇木二十二万多棵来营建私第及侵占官府地域作私人园圃。李三才上疏力辨。甚至还替正遭攻击的东林党辩白说:“东林书院,是顾宪成等人读书讲学的地方。象常聚集在此的高攀龙、钱一本,都是一些品行、道德高尚的人,怎么会辜负国家呢?”意在为东林党人辩解的言词,更加激怒了那些仇视东林党人的官僚。这场争论一直延续到熹宗天启年间(1621—1627)。它加深了士大夫中两派的对立情绪,史称“从此南北党论,不可复解”(《定陵注略》卷9《淮抚始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