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齐、北周的对峙及北周灭北齐,经历了什么过程?

 凤凰山居士 2023-04-14 发布于江西
北齐、北周的对峙及北周灭北齐,经历了什么过程?

说史言欢

2021-10-24 21:03

引言

东、西魏被北齐、北周取代。东、西魏虽然表面上都奉魏宗室为帝,但实际权力却分别掌握在高欢和宇文泰手中。以后东、西魏便被北齐、北周两个政权所取代。高欢拥立元善见为东魏皇帝后,自己以大丞相居晋阳遥控邺城朝政,其时“军国政务,皆归相府”。

东魏武定五年,高欢死,其子高澄继任其位。高澄执掌东魏大权后,加紧夺取帝位的步骤,但未及成功,便于武定七年被刺身亡。其弟高洋继掌朝政。武定八年,高洋自任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行台,并受封为齐郡王,食邑1万户,不久又进封齐王。到这一年的五月,东魏帝元善见见大势已去,遂将帝位禅让给高洋。于是,高洋即帝位,改国号为齐,史称北齐,高洋是为齐文宣帝。

宇文泰拥立西魏文帝元宝炬建立西魏政权后,自己任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行台,实际掌握军政大权,西魏文帝形同傀儡。此后,宇文泰又进位柱国大将军,再进位为太师、大冢宰,朝廷军国大事一由己出。

西魏恭帝三年十月,宇文泰病死,其三子宇文觉继任其位。当年十二月,宇文觉进封周公。随后,西魏恭帝将早已有名无实的帝位禅让于宇文觉。宇文觉登上帝位后,改国号为周,以长安为都,史称北周,宇文觉是为北周孝闵帝。至此,西魏政权又被北周取代。从此,北方形成北齐、北周东西对峙的局面。

北齐的统治及其衰败

北齐强大时期,占有今黄河流域下游的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及苏北、皖北等广大农业生产发达区,拥有户口300万,人口2000万,国力强盛。从经济军事力量对比上看,北齐强于北周,尤其在军事实力上,北齐拥有一支数量远胜于北周的强悍的鲜卑兵,在与北周的对峙乃至互相争斗中,北齐实力上居于优势。

但北齐统治者实行的却是一条不利胡汉融合的政治路线。北齐的创建者高欢是依靠六镇鲜卑才得以成功的,因而北齐在政治上鲜卑化的倾向很重,而且最高统治者竟将鲜卑化作为巩固统治的一种手段。

北齐境内,通行鲜卑语,鲜卑贵族视汉人为奴,歧视迫害汉人,这无疑是对孝文帝实行汉制政策的不服气。北齐当权者的这种作法,不仅使得汉族百姓与鲜卑贵族矛盾激化,即使在统治集团内部,胡、汉之间的关系也渐趋紧张,因而北齐时期的民族矛盾又尖锐起来。

北齐最高统治者为了拉拢鲜卑贵族,对他们实行一种纵容、放任的政策,这使得北齐的吏治变得更加不堪。早在高欢执政的东魏时期,汉人大臣杜弼以文武在位,罕有廉洁,请高欢先限制掠夺百姓的勋贵,再向外发动进攻。

由于高欢需要这些勋贵为他效命,以对抗西魏宇文泰和江南的萧梁政权,对于他们的贪赃枉法,不肯处置。因而,北齐一朝,从朝廷到地方州郡,吏治败坏。到北齐后期,这种现象更盛。广大劳动人民在如此残酷的剥削之下,无以为生,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北齐时期,也曾实行过旨在振兴农业生产,扩大国家赋役征收范围的均田制。河清三年,北齐朝廷颁行均田令。在北齐政权衰败的情况下,这些限额不会起多大作用。北齐的赋役制度规定,一夫一妇除每年交纳垦租二石,绢一匹外,还要交纳义租五斗,绵八两,百姓的负担显然比北魏加重了。此外,北齐的力役征发,也很繁重。

由于北齐统治区是地主经济发达的地区,土地兼并剧烈。“其时强弱相凌,恃势侵夺”。因而北齐均田制没有能很好地实行,所以均田令颁布后,土地兼并的现象并没有改变多少。

结语

贫苦农民由于承受不了沉重的赋役负担,纷纷逃亡。在这种状况下,北齐统治地区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其财源和兵源受到限制,因而北齐的实力严重地被削弱了。到后期,更是赋敛日重,徭役日繁,人力既律,帑藏空竭。北齐在与北周的力量对比中,逐渐处于劣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