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吐奶单拍嗝没用,还要避免7种“催吐”喂奶方式,妈妈请收藏

 菁妈育儿 2023-04-14 发布于广西
文|菁妈
刚生完孩子两个月的文文最近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自己嘴巴都长泡了。
自己的母乳本来就勉强只够孩子吃,但是孩子最近却每次喝完奶之后就吐一大口出来,结果吐完之后没多久孩子又饿了。
就导致她的母乳都不够孩子喝,孩子饿得哇哇叫,而且抱出去发现跟差不多同龄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似乎要瘦一点点
去做儿保的时候医生也说要多给孩子喝奶,文文真是太着急了。
每次给孩子喂完奶之后,她都有拍嗝了,为什么还是吐奶呢?
儿保医生说孩子吐奶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只要吐的不是太多就不用太担心,但是她的孩子吐完之后,她没有这么多母乳给孩子补呀,所以她很着急!
文文的困惑其实也是很多妈妈的困惑。

大多数孩子在5个月之前都会有吐奶的情况,原因主要有三个

原因一:孩子的胃是水平状的
当孩子还不会坐的时候,他的胃是水平状的,不像大人的是稍微向下倾斜的,水平状的胃就更容易会吐奶,就像我们的瓶子,如果躺平着放,里面能装的水就要少一大半。
孩子的胃本来就小,装的奶又不能太多,喝多了就会吐出来。
原因二:孩子的胃上松下紧
孩子的胃有两个口,紧接食管的是贲门,紧跟的十二指肠的是幽门
小婴儿的贲门比较松,而幽门比较紧,所以奶在胃里面停留的时间比较久,而停留的时间久了,万一婴儿又动来动去,就容易通过贲门再通过食管从嘴巴吐出来。
原因三:孩子的胃容量比较小
孩子就是典型的眼大肚子小,他需要很多的营养,但是他的胃都装不下那么多,所以只有频繁的喝奶,有时候一喝喝过头了就会吐出来。
我们建议要给孩子拍嗝,就是让孩子把喝进胃里面的空气赶紧排出来,就能减少吐奶。
但是单单是拍嗝也很难让孩子吐奶的频率和量变少,更要注意的是防止在喂养过程中7种催吐的行为。

孩子吐奶仅仅是拍嗝没用,还要避免7种“催吐”的喂奶方式,妈妈请收藏

第1种:在嘈杂的环境里面喂奶
孩子到满月之后,他的眼睛就能看到30厘米之外的东西,他的耳朵也能听到很多的声音。
如果在嘈杂的环境给孩子喂奶的话,孩子就容易分神,一旦孩子分神,把奶头从嘴巴里放出来,就很容易吸进空气,吸进空气就容易吐奶。
【正确的做法】
孩子喂奶的环境尽可能安静固定。
第2种:孩子哭闹的时候喂奶
孩子在哭闹的时候喝奶,一边哭一边喝,就很容易吸进大量的空气,空气在胃里面会推动奶液导致吐奶。
【正确的做法】
让孩子在安静愉快的情形下喂奶。
第3种:一次让孩子喝饱才拍嗝
这个催吐的方法是很多家长都在做的,觉得肯定要让孩子吃饱了才拍嗝。
【正确的做法】
建议给孩子喂母乳的时候,喂完左边的母乳就要给他拍一下嗝,之后再喝右边的母乳。
如果孩子时不时打嗝的话,可以让他先拍嗝,再让他继续喝,喂配方奶的话,大概间隔5分钟左右就给孩子拍嗝。
也就是孩子喝一次奶,可能要停下来两次左右拍嗝。
第4种:躺着给孩子喂奶
这是很多母乳妈妈习惯做的事情,因为孩子在小的时候除了吃就是睡,大部分时间都在睡,妈妈就想着孩子睡我也睡,那孩子醒了想喝奶,我就直接躺着给孩子喝。
如果喜欢吐奶的孩子躺着喂,他会吐得更严重。
而且躺着喂奶,万一妈妈睡着了,还会有导致孩子被乳房塞住口鼻的风险,引发窒息。
【正确的做法】
把孩子抱起来喂奶。
第5种:喝完奶就放孩子睡觉
很多孩子喝奶喝着喝着就睡着了,妈妈就把他放在床上,这样也很容易导致孩子睡着睡着就吐奶了。
【正确的做法】
每次喝完奶把婴儿竖着抱起来20分钟左右,当然小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他的脊椎,扶住他的头部和屁股。
第6种:喝完奶就带着孩子拼命的玩
孩子喝完奶之后,他的奶还在胃里面,如果妈妈在跟孩子玩的时候挤压到孩子的腹部,或者是玩得很开心的时候,也很容易导致孩子吐奶。
【正确的做法】
喝完奶之后跟孩子看看书,说说话,做一些静态的活动。
第7种:给孩子选择大年龄段孩子的奶嘴
正常情况下,我们建议给孩子买奶瓶的时候要按照孩子的年龄段来买,比如孩子只有两个月,就不要给孩子吃一岁孩子用的奶瓶。
因为一岁孩子用的奶瓶上面奶嘴的孔太大,奶孔太大,孩子在喝奶的时候不仅容易呛到,而且还容易吸进大量的空气。
【正确的做法】
选择合适孩子年龄段的奶瓶奶嘴,给孩子喂奶的时候,奶瓶向上倾斜45度,保证奶嘴上面充满了奶液,没有空气。
孩子无论是喂养还是生长发育,还是日常的安全,都需要家长细心的呵护。
推荐新手的父母买一本《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这本书单单就目录就有10页,全书总共有800多页!
囊括了5岁之前孩子正常和不正常的各种情况,什么样是正常的?什么情况是不正常,要尽早的看医生?孩子的什么样的问题,家长要怎么处理?
每个阶段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节本看护是怎么样的,行为,安全检查等都写得很清楚。比如会教家长怎么给婴儿拍嗝,以及吐奶要如何预防等也写得明明白边的。
美国儿科学会是由66,000名儿科保健医生,儿科专科医生和小儿外科专家构成的健康机构,而这本书主要是美国儿科学会里面育儿的精髓。
很多专业的人士和明星也都推荐过这本书,可以说是拥有这本书,就能解决养育孩子路上很多的疑惑,让家长养育更轻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